玉和苗族乡
玉和苗族乡隶属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地处珙县中南部,东南与底洞镇为邻,南连上罗镇,西、北邻上罗镇毗邻,行政区域面积24.95平方千米。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属第二区公所;1984年3月,改玉和苗族乡。截至2019年末,玉和苗族乡户籍人口为5934人。截至2020年6月,玉和苗族乡辖3个社区、1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青龙社区二社。
2018年,玉和苗族乡有工业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2019年,玉和苗族乡有工业企业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2个。[1]
目录
建置沿革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属第二区公所。
1951年,设玉和乡。
1952年,改玉和乡。
1958年10月,改玉和公社。
1984年3月,改玉和苗族乡。
行政区划
2011年,玉和苗族乡辖7个行政村:青龙、隘口、杨家、凤凰、石门、西洋、五同。
截至2020年6月,玉和苗族乡辖3个社区、1个行政村:青龙社区、隘口社区、凤凰社区、杨家村,乡人民政府驻青龙社区二社。[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玉和苗族乡地处珙县中南部,东南与底洞镇为邻,南连上罗镇,西、北邻上罗镇毗邻, 行政区域面积24.9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玉和苗族乡境内大部为山前平地,地势略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气候
玉和苗族乡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5℃,1月平均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26.8℃(1985年12月8日);7月平均气温25℃,极端最高气温38℃(2011年6月21日)。平均气温年较差30.3℃。生长期年平均206天,无霜期年平均192天,最长218天,最短16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647.6小时,年总辐射127.4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276天(一般为2月28日至12月3日)。年平均降水量585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1121.6毫米(1964年),极端年最少雨量247.6毫米(1989年)。
自然灾害
玉和苗族乡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灾、涝灾、风灾、低温、霜冻、雷击等
人口
2011年末,玉和苗族乡总人口564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1人。总人口中,男性3075人,占54.4%;女性2574人,占45.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890人,占68.9%;苗族1759人,占31.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25人。
2017年末,玉和苗族乡常住人口为5918人。
截至2018年末,玉和苗族乡户籍人口为6040人。
截至2019年末,玉和苗族乡户籍人口为5934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玉和苗族乡完成财政总收入130万元,比上年增长15%。
2018年,玉和苗族乡有工业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
2019年,玉和苗族乡有工业企业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2个。
商业
2011年末,玉和苗族乡有商业网点10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玉和苗族乡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240人,专任教师1人;小学4所,在校生500人,专任教师3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30人,专任教师1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体事业
2011年末,玉和苗族乡有乡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4个;各类文化图书室5个,藏书1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成员达10人。 2011年末,玉和苗族乡有学校体育场1个。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玉和苗族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个,病床20张。专业卫生人员10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6人,注册护士1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945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玉和苗族乡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1户,人数316人;农村医疗救助4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62人次。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7人。敬老院1所,床位12张,收养农村五保8人。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560人,参保率82%。
邮政电信
2011年末,玉和苗族乡有邮政代办所1个,乡村通邮率100%;报纸、期刊累计期发行220份(册)。电信服务网点1个;已安装程控电话355余门,移动电话用户600余户。
交通运输
2011年,玉和苗族乡有宜(宾)威(信)路贯穿全境;实现了社社通公路。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玉和苗族乡因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成立联保时驻所在玉皇观而得名。
文物古迹
隘口石坊位于珙县玉和苗族乡隘口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牌坊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是清代贡生谢正业奉皇命为其母建立的贞节牌坊,石坊为五檐四柱三门式石牌坊,坊体南北向,石质仿木结构,坊上遍布雕刻装饰,分别用阴刻、线刻、浮雕、镂雕、圆雕、透刻等不同手法刻有镌文、对联和龙凤、花卉、飞禽、瑞兽、人物等图案造型,石坊的每一块石头都是前后两面雕刻和透刻,被誉为"川南第一坊"。
地方特产
佛手瓜
佛手瓜,俗称"安南瓜"、"合掌瓜"、"香洋瓜"、"葵瓜",属葫芦科植物。果实可以生食,一般都作为蔬菜。烹调方法大多采用炒、溜、炖、煮、腌渍。佛手瓜的根茎也可以食用,方法和风味与土豆相似,含维生素A、C较多。玉和苗族乡年产佛手瓜3000吨,产值达200余万元,是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享有"佛手瓜之乡"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