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秘塔
玄秘塔碑 |
中文名: 玄秘塔碑 作 者: 柳公权 创作年代: 唐会昌元年 (841年) 别 名: 大达法师玄秘塔碑 书法类型: 楷书 规 格: 通高386厘米、宽120厘米 字 数: 1302字 现收藏于: 西安碑林第二室 |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是唐会昌元年 (841年)由时任宰相的裴休撰文,书法家柳公权书丹而成,为楷书书法作品。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
《玄秘塔碑》共28行,每行54字。叙大达法师在德宗、顺宗、宪宗三朝所受恩遇,以纪念大达法师之事迹而告示后人。其结体紧密,笔法锐利,筋骨外露,阳刚十足,字迹如刀刻一般,且笔画粗细变化多端,风格特点显着。
《玄秘塔碑》为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柳体”书法的完全成熟,历来被作为初学书法者的正宗范本,对后世影响深远。[1]
目录
书法内容
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端甫卒。
史馆修撰裴休制碑曰:
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灵骨之所归也。
於戏!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舍此无以为丈夫也。背此无以为达道也。和尚,其出家之雄乎!
天水赵氏世为秦人,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弘教法。言讫而灭。
既成人,高颡广目,大颐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夫将欲荷如来之菩提,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相奇表与?
殆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十七,正度为比丘,隶安国寺。具威仪于西明照律师,禀持犯于崇福寺升律师,传涅盘唯识大义于安国寺素法师。复梦梵僧告曰: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自是经律论无敌于天下。囊括川注,逢原委会,滔滔然莫能知其畔岸矣。
夫将欲伐株杌于情田,雨甘露于法种者,固必有勇智宏辨与?
无何谒文殊于清凉,众圣皆现;演大经于太原,倾都毕会。
德宗皇帝闻其名征之,一见大悦。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论议。赐紫方袍。岁时锡施,异于他等。复诏侍皇太子于东朝。
顺宗皇帝深仰其风。亲之若昆弟。相与卧起。恩礼特隆。
宪宗皇帝数幸其寺。待之若宾友。常承顾问。注纳偏厚。
而和尚符彩超迈,词理响捷,迎合上旨,皆契真乘。虽造次应对,未尝不以阐扬为务。由是,天子益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可思议事。当是时朝廷方削平区夏,缚吴干蜀,潴蔡荡郓,而天子端拱无事。诏和尚率缁属迎真骨于灵山,开法场于秘殿。为人请福,亲奉香火。
既而刑不残兵不黩,赤子无愁声,江海无惊浪。盖参用真乘以毘大政之明效也。
夫将欲显大不思议之道,辅大有为之君,固必有冥符玄契与?
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以标表清众者十一年。讲涅盘唯议经论,位处当仁传授宗乘以开诱道俗,凡一百六十座。运三密于瑜伽,契无生于悉地。日持诸部十馀万遍。指净土为息肩之地,严金经为报法之恩。前后供施数十百万,悉以崇饰殿宇,穷极雕绘。而方丈匡床静虑自得。
贵臣盛族皆所依慕,豪侠工贾莫不瞻向。荐金玉以致诚,仰端严而礼足,日有千数,不可殚书。而和尚即众生以观佛,离四相以修善,心下如地,坦无丘陵,王公舆台,皆以诚接。议者以谓成就常不轻行者,唯和尚而已。
夫将欲驾横海之大航,拯群迷于彼岸者,固必有奇功妙道与?
以开成元年六月一日,向西右胁而灭。当暑而尊容若生,竟夕而异香弥郁。其年七月六日迁于长乐之南原,遗命荼毘,得舍利三百馀粒。方炽而神光月皎,既烬而灵骨珠圆。赐谥大达,塔曰玄秘。俗寿六十七,僧腊四十八。
弟子比丘比丘尼约千馀辈,或讲论玄言,或纪纲大寺。修禅秉律,分作人师五十。其徒皆为达者。
於戏!和尚果出家之雄乎?不然何至德殊祥如此其盛也?
承袭弟子自约、义正、正言等,克荷先业,虔守遗风。大惧徽猷有时堙没,而合门刘公,法缘最深,道契弥固,亦以为请,愿播清尘。休尝游其藩,备其事,随喜赞叹,盖无愧辞。
铭曰:
贤劫千佛。第四能仁。哀我生灵。出经破尘。
教网高张。孰辩孰分?有大法师。如从亲闻。
经律论藏。戒定慧学。深浅同源。先后相觉。
异宗偏义。孰正孰驳?有大法师。为作霜雹。
趣真则滞。涉俗则流。象狂猿轻。钩槛莫收。
柅制刀断。尚生疮疣。有大法师。绝念而游。
巨唐启运。大雄垂教。千载冥符。三乘迭耀。
宠重恩顾。显阐讃导。有大法师。逢时感召。
空门正辟。法宇方开。峥嵘栋梁。一旦而摧。
水月镜像。无心去来。徒令后学。瞻仰徘徊。
会昌元年十二月廿八日建
刻玉册官邵建和并弟建初镌。
创作背景
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六月,大达法师——端甫圆寂,享年68岁,葬于长安长乐原之南。他是继玄奘法师后,唐代又一位有名的高僧 ,唐宪宗时,因为端甫在佛学界的造诣和声名,宪宗诏端甫率缁属迎真骨于灵山,开法场于秘殿,端甫继玄奘后又一次在长安震动朝野。端甫在朝中掌内殿法仪,标表净众长达十年,尤以主讲《湿般》、《唯识》等著称于世。文宗赐谥号“大达”法师。而为纪念大达法师之事迹以告示后人,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十二月于长安刻此颂功德碑。此碑为柳公权64岁时所书,碑文由唐朝宰相裴休撰, 柳公权书丹。
《玄秘塔碑》在点画上有两大显著特点:
其一,有如截铁,圭角分明,方折峻整,别具特色。横轻竖重,短横较粗壮,长横格外瘦长,起止交代清楚。竖画顿挫有力,行笔挺劲舒长。撇画较锐利笔势修长。捺画粗重,用笔干净利落,与撇画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二,点画多样,变化丰富,别具一格。以“点”论,就有圆点、方点、短横点、横折点诸种;以竖”论,或圆起圆收、或圆起而露锋尽势;以“横”论,大多方起圆收,但多画重叠之时(如“三”、“寺”等字)必出之以不同形态;以“撇”论,有长长的兰叶撇,有短促的利剑撇,更有别致的回锋撇(如“凡”字的左撇)。
结体
“柳体”的特点为结字中心攒聚收紧,四边伸展舒张,用笔挺拔,筋骨刚健,有内变外棱之评,世有“颜筋柳骨”之誉,《玄秘塔碑》则最为典型。其结体谨严,中宫内敛,四周舒展,寓圆于清刚之内。严谨而不失疏朗开阔之势,仪态冲和,遒劲绝伦。
而且《玄秘塔碑》结体也充满变化。从完整的碑面情况来看,大多中宫密集、四维开张但也有少数者有意拉开组合部分之间距离(如“以”字就被左右拉开距离)大多取狭长之纵向,但偶尔亦间之以宽博之横向(如“人”、“之”等字);或注重一字之中的曲直对比(如“紫”袍”等字),或注重一字之中主笔突出(如“中”字之中竖、“史”字之末撇等)等等。
章法
《玄秘塔碑》全篇布局严谨劲健,章法上行间茂密,精妙高雅。左右基本对称,右肩稍高,形成左低右高之势,险中求稳。其字里行间,充满了行与留、曲与直、违与和、动与静、刚与柔、擒与纵、欹与正、虚与实。其劲、其秀,骨强筋健不失肤肉丰润;其姿、其态,天然巧成不失纯正规范。
名家点评
明代王世贞《弇州山人》:“此碑柳书中最露筋骨者。”
明代赵崡《石墨镌华》:“书虽极劲健,而不免脱巾露肘之病,大都原出鲁公而多疏,此碑是其尤甚者。”
清代王澍《虚舟题跋》:“《玄秘塔》故是诚悬极矜练之作。”
后世影响
《玄秘塔碑》在整体书风上,柳体法度森严,面目又变颜体之肥,而为清劲挺拔、瘦硬通神,在唐晚期以一种新的书体及其劲媚之美引起了人们对柳体的赞赏,它是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柳体”书法的完全成熟,历来被作为童蒙学书以及其他初学书法者的正宗范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历史传承
《玄秘塔碑》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成刻,后于北宋初年被京兆城中好古之士迁入府城孔庙。后吕大忠迁移入“府学之北墉” ,与唐《开成石经》、《石台孝经》及诸多唐代名碑一起作为碑林藏石,而得到历代有识之士的保护。至今仍保存于西安碑林。除宋代年间断裂以致每个行各损一至二字之外,碑身基本完好。
《玄秘塔碑》在清人王昶《金石萃编》等有著录。
作者简介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代书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着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其作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 、《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
参考来源
[[Categ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