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廟鎮
玄廟鎮隸屬於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地處碭山縣城北部,山東、江蘇、河南、安徽4省交界處,東與周寨鎮接壤,南與碭城鎮相鄰,西與官莊壩鎮相望,行政區域面積166.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玄廟鎮轄區戶籍人口104000人。
1956年3月,碭山縣撤區並鄉後成立玄廟鄉。1988年3月,撤區劃鄉。2007年12月,原權集鄉併入玄廟鎮。 截至2020年6月,玄廟鎮下轄17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果園場。
2011年,玄廟鎮農民人均純收入3350元;財政總收入500萬元,比上年增長25%。 截至2019年末,玄廟鎮有工業企業15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12個。[1]
目錄
經濟發展
碭山縣玄廟鎮
近幾年來,在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全鎮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的共同努力,玄廟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去年達到人均2350元。該鎮曾先後連續三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經濟運行十強鄉鎮",被授予"六好鄉鎮黨委"光榮稱號、全市"畜牧養殖先進鄉鎮"、"全市老年教育先進集體"、全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曾連續三年被市、縣評為全市計劃生育一類鄉鎮。
玄廟鎮是個農業大鎮,農民收入主要靠水果業、種植業、畜牧 業。全鎮現有水果面積達4.5萬畝,其中大部分屬碭山酥梨,面積達3萬畝,已通過高接換頭方式改造更新10000畝。蘋果面積10000畝,其中紅富士占40%左右。其它優異雜果5000畝。水果生產收入占農民全年總收入的50%左右。除外,種植業收入占20%,主要生產小麥、玉米、大豆、花生等經濟作物,全鎮瓜果面積達4000畝左右。畜牧養殖業一直是該鎮農民收入的強項。鎮黨委利用豐富的資源,大力打造畜牧大鎮,使全鎮養豬、養羊、養雞業迅猛發展,畜牧業總收入比重占全鎮總收入的近40%。
隨着農村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全鎮近年來掀起外出打工熱潮。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外出打工的人數都在6000人左右,打工收入拉動了農民增收的鏈條,占全鎮農民平均收入的35%左右。
2011年,玄廟鎮黨委和政府將繼續圍繞"鎮域經濟笫一方陣" 的目標定位和更好更快發展這一主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積極實施"工業強鎮、商旅活鎮、果蔬富民、城鎮突破" 的發展戰略,以鎮場共建為主抓手,以重點項目建設為主攻方向,以優化發展環境為着力點,強力推進新型鄉村工業園試點建設,全力打造新型工業強鎮、生態旅遊名鎮、商貿重鎮,努力把玄廟鎮建設成為經濟全面繁榮、社會和諧文明、人民生活富裕、生態環境美好的區域強鎮。 2011年,預計工農業生產總值實現16億元,增長20%;固定資產投入實現4.5億元,增長30%;規模工業企業總產值實現7.5億元,增長20%以上;財政收入力爭達到400萬元,增長25%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800元,增長16%;人口自然増長率控制在6‰以內。
2011年,玄廟鎮黨委和政府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紮實抓好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鎮場共建區管委會、投資公司管理和市場運作水平。編制鎮場合作共建區控制性詳規,加快推進新鎮區建設,完成鎮政府辦公樓、綜合文化站的建設,完成政府門前路、左側路街道建設,啟動果園場郵電支局向西延伸段街道開發,完成主要街道的亮化、綠化。推進笫三產業和旅遊業加快發展。協助縣政府做好濟祁高速公路在玄廟鎮境內的征地拆遷工作。
着力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抓好古黃新村、張王莊村土地綜合治理項目的實施;積極利用"一事一議" 財政獎補政策,抓好玄吳路以及村內部分水毀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推進農村信息化進程。搶抓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試點政策,加快對舊村莊的拆遷、整治和土地復墾步伐,提升新農村建設水平。
積極探索現代農業新模式。發展農村專合組織,進一步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繼續推進土地流轉,以土地流轉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探索現代農業模式,力爭培育1--2戶具一定規模農業種養殖企業。大力發展設施栽培蔬菜、養殖、名特優水果,促進雞鴨、菜菌、果蔬"三棚" 總量擴張,以龍頭企業帶動農戶生產,建設標準化水果、蔬菜生產基地。
強化招商引資和園區建設。認真研究玄廟鎮的產業特色和產業發展方向,強化產業鏈招商,把與本鎮優勢產業、特色產業相關聯的企業招引過來,做長產業鏈條,提升產業集聚度,培育和做強機械製造、電子加工、紡織服裝等支柱產業。加快以101省道為主軸的鎮工業園區和規劃建設鎮場共建區的臨高速物流園區建設步伐,引導社會各類資本參與園區的開發建設,不斷完善區內的路、橋、水、電、通訊、網絡等基礎設施,加速工業集中區的發展。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紮實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新增就業500人。全面落實中央和國家各項惠農政策,嚴格兌現各項惠民資金,確保真正落到實處。擴大農村保險覆蓋面,動員更多農民參與保險,提高農村社會保障程度。繼續深入開展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強化村級衛生室的管理,提高衛生九項均等化服務水平。繼續推進教育事業發展。認真做好農村五保救助,實施好敬老院改擴建工程項目,進一步提高集中供養率。加強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動態管理,確保應保盡保。鞏固和發展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強化管理,明確責任,在宣傳教育、早孕發現、跟蹤服務、性別比治理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完善"信訪大調解、大接訪" 制度,規範信訪秩序。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定。
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紮實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抓好"星級村" 的創建,加強基層陣地建設和規範化管理,加大對村級考核力度,優化管理模式,使基層組織更加規範化,更具戰鬥力和凝聚力。切實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強力推進"陽光村務工程" 建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