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石鄉
獅石鄉地處天目山山脈,1984年成立鄉政府,1992年併入石門鄉政府,1994年又恢復獅石鄉人民政府建制。
獅石鄉地處歙縣最邊遠的西南山區,交界於浙江省的淳安縣中州鎮、休寧縣的白際鄉,距離歙縣75公里,鄉政府駐地營川村。[1]
目錄
鄉鎮概述
獅石鄉地處天目山山脈,1984年成立鄉政府,1992年併入石門鄉政府,1994年又恢復獅石鄉人民政府建制。獅石鄉地處歙縣最邊遠的西南山區,交界於浙江省的淳安縣中州鎮、休寧縣的白際鄉,距離歙縣75公里,鄉政府駐地營川村。全鄉轄2個行政村15個村民小組,平均居住海拔在800米以上。全鄉總面積56.6平方公里,其中林業用地56571畝,森林覆蓋率達98%以上,
由來
傳說,古時候,石門一帶來了一頭威猛的獅子,它十分喜愛這個山深林密、鳥語花香的地方,和百獸們無憂的生活着。
不知什麼時候,從浙江來了一大群野豬,為首的是頭修煉了數百年的野豬王。這伙野豬到處糟害百姓的莊稼,尤其是屯溪近郊百鳥亭一帶田畈,更是成了野豬們的樂園。於是,數十村農民聯合起來趕野豬,結果野豬未趕掉,反被野豬王傷了許多人。獅子被惹怒了,它與野豬王搏鬥了三天三夜,野豬王受傷不敵,便帶着豬子豬孫們竄怒入山林,獅子僅僅在後面追趕。追呀,追呀,追到與休寧毗鄰的一座高山上。野豬王傷重倒地死去,化成了石頭。獅子也脫力跑不動了,不得不匐下身子喘息。豬子豬孫們乘獅子喘息功夫,迅速越過歙縣地界,逃回了浙江。獅子怕野豬再回來,便一直匐在那裡守着,兩眼一直注視着野豬逃走的方向,久而化成一座碩大的獅形石崖。
人們為了紀念獅子的功績,就稱那座山為"獅峰山",稱那獅形石崖為"獅石",把山上的一處石洞稱作"獅子洞"。又把獅石背後,當年獅子經常往來的那道大嶺命名為"威風嶺"。[2]
歷史沿革
明初有獅子石,隸屬仁愛鄉二十五都。
民國30年(1941年)屬石南鄉,隸王村區,1950年7月改屬長陔區。
1952年8月建立獅石鄉,1955年12月併入石門鄉。
1958年10月隸王村公社,1959年2月屬石門管理區。
1983年3月復設獅石鄉(從石門鄉析出)。
1992年2月獅石鄉併入石門鄉,1994年3月復設獅石鄉。
在2010年11月全縣行政區劃調整撤鄉並村後,全鄉現轄2個行政村,15個村民小組,2014年全鄉577戶1860人。
居民主要為漢族,因婚遷入苗、壯、布依、瑤族共10人。
境內地理
境內主要高峰有:東嘯天龍(海拔1395.米),大連嶺(海拔1358米)系天目山山脈,北威風嶺(海拔1210米)等,全鄉山脈平均海拔850米以上。
境內分別有15公里、8公里長的武強溪、敬坑溪二河自北向南流,匯入新安江。
資源
主要礦產有鐵、銅、硫、硫磺、石灰石等。 獅石鄉蘊藏着豐富的旅遊資源,是歙縣生態旅遊開發的一塊處女地,全鄉有多處旅遊待開發景點,其中溫泉、原始森林、猴子洞、仙姑洞、蝙蝠洞、仙人排石、鐵浮潭、龍潭、烏魚塘、蘇維埃政府舊址等有極高的開發價值。其特產鮮筍、筍乾、高山雲霧茶、苦丁茶、天然香菇、野生木耳、葛粉等山珍。
獅石鄉農業以竹、林、茶為主,為全縣無公害系列綠茶、竹筍生產基地。香菇、木耳、葛粉質優價廉。2005年,糧食產量108噸,油料8噸,茶葉23噸,水果7噸,農業總產值311.37萬元。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355萬元,農村經濟淨收入205萬元,財稅收入14.5萬元。全鄉勞務輸出604人,勞務收入1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89.54元。
農村建設
1995年、2003年先後投資160萬元分兩次架通高壓電,使全鄉4個深山區行政村全部通電。2005年建成獅石公路(長陔嶺至獅石30.5公里),投資3400萬元,實現全縣鄉鄉通公路。先後建橋樑4座,自來水飲水池29座,裝水管1.9萬米;建營川攔河壩、護岸205米;投資25.5萬元建成教學綜合樓和鄉衛生院;全鄉又建成新住房120多幢;耗資17萬元的鄉政府新建三層綜合辦公樓也於2003年建成;投入134萬元對獅石四組地質災害點57戶實施整體搬遷。營川村是縣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基礎設施
境內有明初所辟古棧道,分別通往淳安(30公里)、汾口(7.5公里)、屯溪(12.5公里)。2003年始建長陔嶺至獅石公路(30.5公里)。1996年12月開通程控電話,2005年全鄉電話用戶137戶。2005年5月建立移動通訊基站,全鄉手機用戶530戶。1988年8月建成電視差轉台,1998年接通有線電視,2005年終端用戶400餘戶。1995年底架通高壓電,2005年全鄉用電10萬度。1997年10月開始各村陸續建成自來水。
2003年農村教學點調整後有完全小學1所,初級小學1所。2005年在校小學生174人,在職教師12人。建國後培養大中專畢業生29人。2005年鄉衛生院在崗醫生2人,鄉村私人診所3個,從業3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