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下
劇情梗概
七十年代伊始,經濟的急速增長及政治氣氛的改變,令香港社會不論在民生、文化,以致價值觀方面均產生急劇的變化。香港電台電視部自1973開始,攝製了多輯《獅子山下》電視劇集,內容均環繞着當時最切身的社會課題,忠實地紀錄了七十至九十年代香港社會的進化過程,為這二十年間,香港社會的精神面貌留下重要的腳註。在每一個《獅子山子》的故事裹,我們總可以找到親切熟悉的身影。
九七年金融風暴過後,在經濟蕭條、前景不明朗的陰霾下,一曲《獅子山下》重新喚起伴隨着我們度過艱難歲月,引領香港從貧窮落後走向繁榮豐盛的「香港精神」—一股自強不息、不屈不撓,在艱難中打拚的信念。而這套反映社會實況的電視劇亦因此再度成為社會大眾的話題。
全新一輯《獅子山下》,當中亦少不了如沙士爆發、失業率上升、新移民問題等的社會性題材。但反映時代轉變之餘,多位編劇、導演都不約而同地選取了圍繞親情的故事。今天的香港社會,人際關係逐漸疏離,廿一世紀獅子山下的人,除了關注社會,是否更需要反思與家人的關係呢[2]?
分集劇情
第1集獅子頭
童年的一場大病使阿信(陳奕迅飾)失去了味覺與嗅覺。讀書不成,妻子嫌棄他而去,唯有獨自帶着兒子,靠倒垃圾過活。不幸的是老父患上「柏金遜病」,為了方便照顧,要搬到他家,起居飲食由他一手包辦。老父與兒子之間出現鴻溝,這種種使他心力交瘁。一次漏煤氣事件,將他與兒子、老父的關係改變了。兒子開始明白他的身體有「缺憾」,主動協助他照顧老父。信亦透過兒子了解到老父思念早亡的老伴,更思念着她的拿手小菜。為着令老父釋懷,他嘗試下廚,奈何沒有味覺的人又何以弄得一桌佳肴?最後還是找着妻子幫忙。一桌小菜,一家人圍着吃,美不美味再不重要,老父嘗一口後的笑容,使他明白親情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