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狗母魚
20170814094100101900_0.jpg
圖片來源 [來自..狗母魚]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狗母魚

漢語拼音:Gǒu Mǔ Yú
  別   名:公奎魚、奎龍魚、沙狗棍
  性   味:味咸,性寒
  功   能:清熱解毒。
  主   治:主扁桃體炎。

狗母魚 中藥材名。為狗母魚科動物大頭狗母魚Trachinocephalus myops(Bloch et Schneider)的尾部。[1]

目錄

藥性簡介

英文名

Snakefish,Trachi nocephalus myops

別名

公奎魚、奎龍魚、沙狗棍

出處

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狗母魚科大頭狗母魚的尾部。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rachi nocephalus myops( Blochet Schneider).

採收和儲藏

四季均可捕撈,捕後,取魚尾,洗淨,曬乾。

原形態

大頭狗母魚,體亞圓柱形,體長17-33cm。頭粗圓,吻短鈍。眼大,前上位,眼間隔窄,中間稍凹。口較大,口裂向後達於眼的後下方。兩頜約等長。上、惠頜各具3行長短不齊的小牙。齶骨每側具1組牙帶,舌上具細尖小牙。鰓孔大,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鰓蓋條16,鰓耙細尖。體被圓鱗,頰部和鰓蓋上均具鱗。側線發達,直線狀。側線鱗52-55(3/4-6-7)。背鰭12-13。背部較粗糙。脂鰭小,臀鰭15-17,鰭基較背鰭基長。胸鰭12,後向伸達腹鰭基。腹鰭8,內緣鰭條較外緣鰭條為長,末端幾伸達肛門,尾鰭叉形。體色褐黃,頭背部具紅色肉狀花紋,體背中間有1行灰色花紋。沿體側有13條灰色縱紋和3條黃色細紋相間排列。背鰭基部與腹鰭均具橫紋。臀鰭與腹鰭白色。尾鰭笛黃綠色。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棲息於溫帶和熱帶沿海近岸及淺海海灣底層或珊瑚礁中年產卵持續地間長,春末至促夏為產卵盛期。

資源分布

我國分布於東海南海

化學成分

每100g肉中含水分75g,蛋白質16.0g。

性味

味咸;性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主扁桃體炎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煅存性,研末吹喉。

各家論述

中國藥用動物志》:有清熱消炎之功能。主治扁桃腺炎。 [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狗母魚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1]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