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全傳
狄青全傳
|
|
|
《狄青全傳》是清代小說,2008年由鳳凰出版社再次出版,又名《五虎平西平南》。本書是一部歷史人物的演義小說,分《狄青前傳》(《五虎平西》)和《狄青後傳》(《五虎平南》)兩部分。敘述北宋仁宗時期著名將領狄青抵禦北方民族入侵中原,捍衛宋室江山的故事,依據史實,加入神怪傳奇,在民間流傳甚廣。
目錄
簡介
狄青,《宋史》有傳。據本傳記載,他「慎密寡言」,為將「正部伍,明賞罰,與士卒同饑寒勞苦」,「深沉有智略」。與西夏作戰,英勇頑強,「臨敵被發,戴銅面具,出入賊中,皆披靡莫敢當」;「起行伍而名動夷夏」。其經歷很有傳奇色彩。然而這兩部小說中有關狄青的大部分情節,都是虛構,而非歷史真實,且又充斥着神魔鬥法的內容,更無真實性可言。
五虎征西的故事承接《萬花樓》,敘述狄青、張忠、李義、石玉、劉慶五虎將出征西夏的過程,以及狄青和單單國八寶公主的愛情故事。其間還貫串了包拯和狄青等與奸相龐洪的忠奸鬥爭。
五虎平南故事,敘述以狄青為首的五虎將率兵南征,平定廣源州依智高叛亂的經過,以及狄青的兩個孿生子狄龍、狄虎在出征中與敵方女將段紅玉、王蘭英之間的愛情糾葛,同時也穿插了包拯、狄青與朝中奸佞鬥爭的線索。
狄青(1008~1057),字漢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陽)人,《宋史》有傳。行伍出身,後應詔戍邊,任延州指使。他驍勇善戰,屢建戰功,對抗西夏趙元吳「凡四年,前後大小二十五戰」,深為戍邊名臣范仲淹、韓琦器重,累升至彰化軍節度使、樞密副使。皇j右四年(1052)廣源州(今越南高平地區)部族首領儂智高稱帝,五年(1053),狄青平定叛亂,「帝嘉其功,拜樞密使」。狄青一生征戰,嚴於治軍,喜讀兵書,以范仲淹贈言「將不知古今,匹夫勇爾」自勉。嘉佑元年(1056)去職,次年三月卒,仁宗「帝發哀,贈中書令,諡武襄」。
《狄青前傳》又名《狄青演義前傳》、《征取珍珠旗五虎平西前傳》,凡十四卷一百十二回,不題撰人,首序亦不題姓氏。有清嘉慶六年(1801)坊刻本,當是初刻。《狄青後傳》又名《狄青演義後傳》、《五虎平南》,凡六卷四十二回,不題撰人,初刻於嘉慶十二年(1807),首序末署「小琅環主人題」,可能便是作者。《前傳》卷十四結束云:「今日二取珍珠寶旗,得勝班師,事事已畢,後話甚多,實難統述。若問五虎如何歸結,再看《五虎平南後傳》,另有着落詳言。」而《後傳》第一回正從「卻說前書五虎將征服西遼邊夷歌班師,回朝見主」說起,可見二書為同一作者編成的演述狄青故事的前後傳。兩書既有分刻單行本,亦有合刻本。從兩書初刻本的時間來看,其書大約成於此前不久。
《狄青前傳》敘述狄青等五虎將兩次征伐西遼國,在八寶公主的幫助下,終於戰勝西遼國,征取到西遼國傳國之寶珍珠旗凱旋,捍衛了大宋江山。狄青等五虎將因戰功顯赫,被封王賜爵,合家歡聚。遍檢《宋史·狄青列傳》,並無平西的事跡,民間小說家將狄青與西夏趙元昊的戰爭演繹成對西遼的征伐,這是古代演繹小說常見的創作手法。而《後傳》即《五虎平南》的主要內容,《宋史·狄青列傳》中有載:
皇祜中,廣源州蠻儂智高反,陷邕州,又破沿江九州,圍廣州,嶺外騷動……仁宗猶以為憂。青上表請行,翌日入對,自言:「臣起伍行,非戰伐無以報國。原得蕃落騎數百,益以禁兵,羈賊首致闕下。」帝壯其言,遂除宣徽南院使、宣撫荊南北路、經制廣南盜賊事,置酒垂拱殿以遣之。
然書中大部分情節,正反面人物形象,都是小說家的藝術加工。正因如此,小說顯得波瀾起伏,跌宕有致,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1]
參考文獻
- ↑ 不能忍!名將狄青被《楊家將》黑成了大反派,必須為他正名,新浪網2017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