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結石
牙結石又稱牙石,通常存在於唾液腺開口處的牙齒表面。如下顎前牙的舌側表面,上顎後牙的頰側表面和牙齒的頸部,以及口腔黏膜運動不到的牙齒表面等處。牙結石開始是乳白色的軟垢,會因逐漸的鈣化而變硬。它是由75%的磷酸鈣,15%~25%的水、有機物、磷酸錳、礦酸鈣及微量的鉀、鈉、鐵所構成。並呈現出黃色、棕色、或者黑色。牙結石是牙周病發展的一個重要致病因素。不注意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即使徹底潔治後,牙結石很容易很快再次沉積在牙齒表面。 [1]
別稱 | 英文名稱 | 就診科室 |
牙石 | dental calculus | 口腔科 |
多發群體 | 常見病因 | 常見症狀 |
成年人 | 細菌使唾液的酸鹼值升高而呈鹼性,造成唾液中的蛋白質分解,放出鈣鹽,沉澱於牙齒表面而成 | 牙齦萎縮、牙齦出血、口臭、牙齒鬆動等 |
目錄
形成的原因
由於唾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降低,促使無機鹽沉澱於牙齒表面上。
由於退化細胞的磷酸鹽酵素使有機磷水解產生磷沉澱於牙齒表面而形成。
由於細菌使唾液的酸鹼值升高而呈鹼性,造成唾液中的蛋白質分解,放出鈣鹽,沉澱於牙齒表面上而成。
與口水濃度有關,濃度愈大,愈易沉澱。
牙結石對口腔而言是一種異物體,它會不斷刺激牙周組織,並會壓迫牙齦,影響血液循環,造成牙周組織的病菌感染,引起牙齦發炎萎縮,形成牙周囊袋。當牙周囊袋形成後,更易使食物殘渣、牙菌斑和牙結石等的堆積,這種新的堆積又更進一步的破壞更深的牙周膜,如此不斷的惡性循環的結果,終至牙周支持組織全部破壞殆盡,而使牙齒最終拔除。 [2]
牙結石的分度
牙結石的存在可引起牙齦和牙周組織病變。如果及時去除牙結石,有利於牙周組織炎症的消退。牙結石有多有少,不同的牙齒部位其數量不一樣,了解牙結石的多少具有重要意義。根據牙結石的多少可以測量自己刷牙的質量,為清潔口腔作參考。牙結石的多少可分為以下幾度: 0度:無軟垢及牙結石。 1度:少許軟垢或牙結石,但未超過牙面的l/3。 2度:有牙結石,未超過冠面的1/3,有少量的齦下結石。 3度:牙結石不超過冠面的2/3,有較多的齦下結石。 [3]
治療與防護
刷牙
早晚刷牙、飯後漱口是防治牙石形成的最重要措施。採用正確的方法-豎刷法進行刷牙,糾正橫刷法。這樣不僅可清除食物殘渣、牙面菌斑、牙垢污物,防止牙結石的形成和沉積,而且還能起到按摩牙齦,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牙周組織的抗病能力的作用。
飲食
合理營養,粗細搭配。多吃富有維生素的粗纖維食物,如肉、蛋、各種蔬菜和水果,充分咀嚼以利於牙面清潔。少吃甜食及黏性很強的食物,不吃零食。
口腔健康檢查
每半年進行一次口腔健康檢查,每年進行2~3次全口潔牙,使牙面、牙頸部經常處於潔淨狀態。
洗牙
超聲波洗牙,是針對清除牙齒結石部分。因為牙結石更容易造成牙菌斑的堆積,造成牙齦炎、牙齦出血,牙周病。在治療的同時,齒頸部,鄰接面的結石去除後,牙齒也會有美白的表現。洗牙的弊端有比較痛,會有出血現象,洗後牙齒表面比較粗糙,牙漬牙石還會再次出現。提倡定期、安全洗牙。
溶解牙石療法
通過口含、刷牙漱口就可以看到明顯效果,屬於無痛去石,原理就是通過從植物中提煉而出的精華成分,跟牙石這種化學衍生物發生反應,從而達到深入牙齦溶解牙石的功效,牙結石脫落恢復牙齒表面原有的光澤,通過刷牙可將已溶解的齦下牙石清理出來,之後還能在牙齒表面加上一層保護膜,讓牙石不再容易重新附着。
漂白
這種方式一般採用化學藥物把牙齒表面漂白,而非真正的治療,其實不可取,一是沒達到治療的效果,二是對牙齒本身會有較嚴重損傷。 [4]
預防
刷牙是預防牙結石形成的一種簡便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牙結石的沉積是由少到多,逐漸形成的。經常刷牙可將剛剛開始沉積於牙面的牙垢、牙結石及時刷掉。所以應該堅持刷牙,如若等到牙結石沉積很厚、附着很緊密時,必須由口腔科醫生協助才能去除。
另外由於精細食物黏性重糖分高,極易沉積於牙面,因此,應少吃精細食品,或吃後必須刷牙漱口。特別是睡前吃諸如餅乾、蛋糕等精細食品,不僅容易形成牙結石,而且還會造成齲齒。所以平時一定要養成刷牙和保持口腔衛生的良好習慣。
視頻
參考來源
- 張松梅,田菲,李靜,胥春等. The evidence of self-replicating Nanobacteria in dental calculus and their role in dental calculus formation%對納米細菌在牙結石形成過程中的作用的初步研究. 《 中國微生態學雜誌 》 , 年
- 王軍,李廣文,張燕,齊志遠等. 西北某部官兵牙結石與牙周疾病情況調查分析. 《 CNKI;WanFang 》 , 年 *王虹,漆丹志. 牙結石及體內其它結石的光譜分析研究. 《 河南醫藥信息 》 , 2002
- 王予馨. 洗牙配合含醋治療牙結石60例. 《 社區醫學雜誌 》 , 年
- 姬廣國,王志鋒. 洗牙配合含醋治療牙結石患者67例臨床分析. 《 中國醫學創新 》 ,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