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愛輝區璦琿鎮

愛輝區璦琿鎮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下轄縣,地處愛輝區東南部,東隔黑龍江與俄羅斯阿莫爾州接壤,南與坤河鄉相連,西與西崗子鎮毗鄰,北與四嘉子鄉交界。行政區域面積186.38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璦琿鎮戶籍人口有7240人。截至2019年10月,璦琿鎮下轄16個行政村。2011年,璦琿鎮農民人均純收入9268元,財政總收入239.4萬元。2018年,璦琿鎮有工業企業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1]

中文名: 璦琿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 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

地理位置: 愛輝區東南部

面 積: 186.38 km²

下轄地區: 16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456

郵政區碼: 164312

車牌代碼: 黑N

人 口: 7240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

目錄

建置沿革

清順治八年(1651年),被沙俄焚毀的托爾加城廢墟上建立了愛琿新城。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在明忽里平寨舊址(今愛輝鎮二道溝村對岸俄羅斯維笑勒伊村附近)修築愛琿城,稱黑龍江城。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遷駐下游6千米處右岸。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黑龍江將軍遷駐墨爾根,愛琿新城即由愛琿副都統留守。

清咸豐八年(1858年),在愛琿新城副都統衙門院內東部松樹下簽訂了不平等的《中俄愛琿條約》。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沙俄藉口保護中東路侵入愛琿,把愛琿新城燒成一片瓦礫,只剩下一座魁星樓。

清光緒三十三年,逃亡在外的愛琿人民陸續返回家園,在內城原址基礎上重建了愛琿城。

清宣統元年(1909年),清朝政府撤愛琿副都統,設愛琿兵備道和愛琿直隸廳。

民國元年(1912年),愛琿兵備道遷駐黑河。

民國二年(1913年),愛琿直隸廳改愛琿公署。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日軍侵入愛琿,設偽愛琿縣公署。同年9月,偽愛琿縣衙遷駐黑河,在愛琿設偽愛琿堡。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設愛琿區。

1956年12月,國務院批准,為更改生僻字地名,將愛琿縣改為愛輝縣。

1958年,改愛輝公社。

1984年,公社改鎮。

2015年,愛輝鎮恢復用名「璦琿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璦琿鎮下轄24個行政村:頭道溝、外二道溝、外三道溝、外四道溝、二道泉、竇集屯、西三家子、北三家子歡洞、拉腰子、松樹溝、城關、愛輝、西三道溝、腰屯、高崗、北興、新屯、磚窯、前拉腰子、後拉腰子、前歡洞、後歡洞、里二道溝。

截至2019年10月,璦琿鎮下轄16個行政村:璦琿村、外四道溝村、腰要屯村、西三道溝村、二道泉村、松樹溝村、頭道溝村、高崗屯村、拉腰子村、外三道溝村、外二道溝村、歡洞村、城關村、西三家子村、北三家子村、竇集屯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璦琿鎮,地處愛輝區東南部,東隔黑龍江與俄羅斯阿莫爾州接壤,南與坤河鄉相連,西與西崗子鎮毗鄰,北與四嘉子鄉交界。行政區域面積186.38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璦琿鎮主要自然災害是乾旱,最嚴重的旱災發生在2000年。

氣候

璦琿鎮春季高溫多風,夏季雨熱同現,秋季降溫急驟,冬季寒冷乾燥,冬長夏短、四季分明。

水文

璦琿鎮境內屬黑龍江水系有大小河流4條,長8.2千米,流域面積68平方千米,占全鎮總面積32%。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璦琿鎮鎮政府駐地位於愛輝城,又稱黑龍江城滿語稱「薩哈連烏拉霍通」。愛輝在史書中也作「愛呼」艾渾」「艾滸」「愛呼倫」等愛輝城系因愛輝河而得名。

人口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10975人。另有流動人口358人。總人口中,男性6387人,占58%;女性4588人,占42%。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2011年,人口出生率8‰,人口死亡率7‰,人口自然增長率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2人。截至2018年末,璦琿鎮戶籍人口有7240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璦琿鎮農民人均純收入9268元,財政總收入239.4萬元。

2018年,璦琿鎮有工業企業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農業

2011年,璦琿鎮農業總產值8297.2萬元。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大豆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4478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菇娘、西瓜。畜牧業以飼養禽畜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612頭,年末存欄1430頭;羊飼養量5120隻,年末存欄4832隻;牛飼養量3958頭,年末存欄2234頭;家禽飼養量4.2萬羽,上市家禽2.4萬羽。截至2011年末,璦琿鎮累計造林3520畝,林木覆蓋率41%。漁業以網箱養魚為主。2011年,水產品總產量211噸,漁業總產值252萬元。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30台(輛)。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璦琿鎮有小學1所,在校生1120人,教職工11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普通中學1所,在校生609人,教職工59人,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璦琿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89萬元,比上年增長25%。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3%,比上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璦琿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4個;圖書室16個,藏書10萬餘冊。有業餘攝影、書法、美術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成員60餘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璦琿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個,其中醫院1個,防疫站、婦幼保健站各1個;病床50張。專業衛生人員101人,其中執業醫師30人,執業助理醫師51人,註冊護士20人。

社會保障

2011年,璦琿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81戶,人數584人,支出45.6萬元,比上年增長15%,月人均65元,比上年增長12%。供養農村五保38人,支出9萬元,比上年增長16%。社區服務設施16個。

交通運輸

璦琿鎮境內有公路S301、S311、G1211穿過。

所獲榮譽

2021年1月19日,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

視頻

「愛輝」更名「璦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