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綿忻
愛新覺羅.綿忻(1805年-1828年),清朝嘉慶帝第四子。綿忻生於嘉慶十年(1805年)二月初九,生母是孝和睿皇后,是綿愷的親弟弟。
愛新覺羅·綿忻 | |
---|---|
出生 | 1805年-1828年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軍機大臣 |
目錄
生平簡介
加封為瑞懷親王
瑞懷親王綿忻,生於嘉慶二月初九日子時。他的出生讓嘉慶帝開心不已。嘉慶二十四年,14歲的綿忻就已經受到了嘉慶帝的封賞,加封為瑞懷親王。深受嘉慶皇帝的喜愛,授予了許許多多的特權。而親哥哥綿愷卻只是郡王。
政治上的主要成就
愛新覺羅綿忻在政治上的主要成就就是成為了軍機處的軍機大臣,直屬於皇帝管轄,受到皇帝的直接命令。也正是因為如此,愛新覺羅綿忻深受嘉慶皇帝的信任。在軍機處任軍機大臣期間,愛新覺羅綿忻為嘉慶皇帝處理了很多重要事件,不論是皇室宗親,還是軍機要臣,都對他十分的恭敬。
軍事上的主要成就
在軍事上的主要成就就是平定叛亂。在清朝時期,有很多的地方親王都會實行地方割據,久而久之,便會形成一方勢力,與皇室抗衡。愛新覺羅綿忻在軍事上,聽從嘉慶皇帝的調遣,率兵平定了地方叛亂,保證了地方和平以及皇室的統治。
才能十分的卓越
由於愛新覺羅綿忻的才能十分的卓越,嘉慶皇帝曾經有過廢除原太子的想法,但是因為愛新覺羅綿忻年紀太小,無法參與皇室子弟奪嫡。並且其他的皇子都已經有了一定的實力,嘉慶皇帝擔心會產生不滿情緒,從而打消了這一個想法。
由上可知,瑞懷親王愛新覺羅綿忻的才能是很高的,僅僅從嘉慶皇帝想要立其為太子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了。但是,愛新覺羅綿忻英年早逝,僅僅二十四歲便離開了人世。
愛新覺羅綿忻怎麼死的
愛新覺羅·綿忻是嘉慶皇帝的第四個兒子,他出生在1805年的時候,母親是和睿皇后,因此他也是嫡子之一,在十四歲的時候就被封為了瑞親王,在當時他一直深受嘉慶皇帝的喜愛,甚至一度曾經想要將他立為太子,可是到了1828年,這位剛剛過了二十四歲的王爺卻突然去世,那麼愛新覺羅·綿忻怎麼死的呢? 關於愛新覺羅·綿忻怎麼死的,歷史上有著明確的記載,據說他是在自己24歲這一年突然生病去世的。在他去世的時候道光已經登上皇位九年有餘,見到他突然病故,心中也非常的傷心,於是追封他的諡號為懷,並且將他的長女封為了縣君。[1]
家庭檔案
愛新覺羅·綿忻(嘉慶十年--道光八年)父:清仁宗嘉慶帝母: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排行:第四同母兄:惇恪親王愛新覺羅·綿愷,同母姐:嘉慶帝第七女,早殤。
妻妾嫡福晉費莫氏,一等侯勒保之女,側福晉白都氏,雲騎尉德興之女,側福晉徐佳氏,廣容之女,庶福晉劉氏,劉丙文之女。
子女子一:多羅瑞敏郡王愛新覺羅·奕志(「志」字需加「言」字旁),原名奕約。道光七年丁亥九月十一日午時生,母側福晉徐佳氏廣容之女。綿忻長女被道光帝封為縣君。 [2]
嘉慶傳位給誰了
據史料記載,乾隆皇帝共有十七子,其中有七個早夭,未長大成人,另有三個雖然長大成人,卻英年早逝。那麼嘉慶有幾個兒子呢?
嘉慶皇帝一共由五個兒子,除了長子早夭之外,長大成人的還有四個,分別是綿寧、綿愷、綿忻和綿愉。眾所周知,嘉慶之後的皇帝是道光,那麼道光皇帝是誰,嘉慶傳位給誰了呢?
早在嘉慶皇帝剛剛即位不久的時候,曾經寫過一道密詔,內容是關於立儲的問題。在密詔上,很明確地指定立綿寧為太子。這件事發生在嘉慶四年,當時綿寧十八歲,綿愷四歲,綿忻和綿愉尚未出生。但是到了嘉慶二十四年,時過境遷,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 首先,綿寧長得比較難看,又瘦又老,當時有個朝鮮使節描述綿寧說:「皇長子面貌涼薄」。就是很清瘦,簡直可以用「猥瑣」兩個字來形容。 其次,已經二十四的綿忻表現出來的聰明和才幹,遠勝於他的哥哥綿寧。
第三,綿寧和綿忻雖然都是皇后嫡出,但綿寧的母親孝淑睿皇后早在嘉慶二年的時候就已經死了。而綿忻的母親孝和睿皇后是現任的皇后。在兩人同是嫡出的身份上,綿忻比綿寧更有競爭力。 所以,從各方面考慮,嘉慶皇帝在晚年曾經考慮過重新另立皇儲的決定。把綿寧換成條件更優秀的綿忻。關於這一方面的論證也有依據,如嘉慶二十四年的時候,嘉慶將僅有十四歲的綿忻封為瑞親王。十四歲的孩子,當時根本不可能有什麼功績,但是嘉慶此舉,無疑是表現了對綿忻的喜愛。而在嘉慶四年的時候,當初立綿寧為皇儲的時候,除了一道密詔,還有在乾清宮「正大光明」的牌匾後面的詔書。但是這道詔書在日後忽然被撤出,而在道光即位後,這道詔書便不再提及。這足能證明當時嘉慶皇帝有另立儲君的意思。
那麼嘉慶傳位給誰了呢?在嘉慶二十五年的時候,嘉慶帝去了熱河,不料得病,越來越重。在還來不及宣布皇儲的時候,就一命嗚呼了。消息傳到北京,此時孝和睿皇后卻突然頒布懿旨,宣布由綿寧即位。她這樣的舉動,除了孝和睿皇后是個比較仁德的皇后之外,更主要的是,如果她宣布立綿忻為帝,恐怕會引起朝臣的不服,更有甚者,會指責她偏愛自己的孩子,而宣布立綿寧為帝,既可以免去一場朝廷的政治危機,還能順水推舟,得到道光帝的尊重。所以在道光帝即位後,對自己的繼母尤其敬佩。[3]
《同文彙考》
據當時朝鮮來華使臣所寫的聞見紀錄:嘉慶二十一年冬季,朝鮮國循例派遣「冬至使」到北京來向大清皇帝祝賀冬至並進獻儀物。這一行人中的書狀官樸綺壽,曾將他往來所知的聞見事件作成紀錄,收入韓國出版的《同文彙考》一書中。他在嘉慶二十二年三月廿九日所記內容如下: 皇帝有三個兒子,長子則面貌涼薄,人且凡庸。第二子則廣頰豐耳,人亦寬弘。第三子則最為穎悟,有文藝,年雖少而頗練達事務,皇帝最喜歡他也 這本書的作者即樸綺壽是朝鮮使臣,他的所見所聞大多得之當時驛館中人的口述講解之說,在嘉慶二十二年時,仁宗見有的兒子共有四人,綿寧居長,其餘依次為綿愷、綿忻、綿愉。以年齡而論,綿寧當時三十六歲,綿愷二十二歲,綿忻十二歲。朝鮮使臣樸綺壽見聞事件中所說到的「皇帝三子」,指的應該就是綿寧、綿愷與綿忻。大家都知道,道光帝綿寧面容清癯瘦削,極像是碌碌無能的鄉下土老兒,論其即位以後的才具與施為,亦復如此。所以,朝鮮使臣樸綺壽稱他為「面貌涼薄」而「人且凡庸」,事實上是一點都不錯的。樸綺壽在嘉慶二十二年之聞見如此,嘉慶自己,對於他這個曾被譽為「忠孝兼備」的寶貝兒子,當然應該知道得更清楚。 嘉慶曾有易儲的打算
「老瑞王墳」慘遭劫難
綿忻去世後,墓地在石景山區永定河引水渠以北,當地人叫福田寺。這裡背靠翠微山,前臨月牙河,自然景緻秀美。此墓建於道光十四年(1834)規模很大。墓地坐北朝南,面積約4000平方米。園內種植有大量的馬尾松、白皮鬆等,整個墓地鬆柏成蔭,環境清秀。 墓地建有一座精緻的碑亭,碑亭以青石台基為座,四角翹簷式綠琉璃瓦蓋頂。碑亭之南,原有神橋,橋下是月牙河。碑亭北側為宮門,兩側立有朝房,宮門內建享殿五間。再北,為墓室區。 1931年一夥荷槍實彈的土匪闖進墓地,先將看墳人關在朝房內,然後用炸藥將地宮炸開,將大量殉葬品搶去。後來瑞懷親王的後人又將墓地地面建築拍賣,將木料賣給木廠。現在的瑞懷親王墓只剩下碑亭、地宮和東面的陽宅尚保存完整,但可惜的是碑亭內的馱龍碑在五十年代被當做石料做它用。[4] 這次修建奧運射擊場館,也將瑞王墳的碑亭挑頂大修,修建中,保持了清中期的建築風格,內簷彩畫只作了除塵處理,外檐彩畫由於脫落嚴重,修繕中按照當時的做法進行了恢復。修繕後的瑞王墳碑亭,將作為奧運場館周邊綠化帶的一處獨立景觀。[5]
史籍記載
《清史稿列傳八》 瑞懷親王綿忻,仁宗第四子。嘉慶二十四年,封瑞親王。道光三年,命在內廷行走。八年七月,薨,諡曰懷。 參考資料: 1. 清史稿·列傳第八 . .國學寶典 . 2015-08-29 2. 愛新覺羅.綿忻 . .世界名人網 . 201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