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和硕庄亲王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第六子;己亥年十月初二日(11月19日)丑时生,母为舒尔哈齐五娶福晋乌喇纳喇氏,布干贝勒之女。努尔哈赤之侄。   济尔哈朗自小就生活在努尔哈赤的宫中,由努尔哈赤加以抚养,所以他与努尔哈赤的儿子们关系很好,尤其是与皇太极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这样他才会在父兄反叛后依旧受到信任和重用。济尔哈朗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努尔哈赤南征北讨,因军功受封为和硕贝勒。是努尔哈赤时期共柄国政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也是皇太极时代四大亲王之一。成为清朝历史上除多尔衮外惟一一位受“叔王”封号的人。后入享太庙。   战功赫赫   济尔哈朗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努尔哈赤南征北讨,因战功受封为和硕贝勒。   天命十年(1624年)十一月,济尔哈朗同台吉阿巴泰等出兵援助被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围攻的科尔沁部,立下的战功。   天命十一年(1625年)四月,济尔哈朗又领兵攻打喀尔喀巴林部。十月,再次领兵攻打扎噜特部。均立下了战功。   天聪元年(1627年)正月,济尔哈朗同贝勒阿敏、岳托、阿济格等人征伐朝鲜,一路长驱直入,杀至平壤城下。朝鲜国王李倧无奈中只能派遣使者向满洲军队请求议和,阿敏不同意,仍想继续进攻朝鲜的国都。岳托邀请济尔哈朗等人商议,济尔哈朗与岳托一样都不同意这么做。于是对兄长说:“我们不宜深入敌后,应当驻兵在平山以等待议和的达成。”于是带领军队前去和朝鲜王交谈今后朝鲜每年应该向满洲进贡的物品,和议达成之后,清军才撤围而回。   屡破明军   天聪元年(1627年)三月,济尔哈朗随从皇太极攻打明朝。清军从广宁城旧边出发,进军围攻锦州。济尔哈朗偕同贝勒莽古尔泰等率领一支部队截击塔山的明朝运粮队,击败了明兵。之后又移师前往宁远,与明总兵满桂的军队相遇。两军进行了猛烈的战斗,济尔哈朗在战斗中负了伤,但是他只是稍微包扎了一下伤口,就重新投入了战斗,继续作战,士兵被他的勇气所影响,拼死奋战,最终打败了满桂的军队。   天聪二年(1628年)五月,因为蒙古的固特塔布囊从察哈尔移居到阿拉克绰特部的旧地,凡是有依附满洲的人经过,一概杀死,公开和满洲作对。于是济尔哈朗和贝勒豪格前往讨伐固特塔布囊,大败其军,将其斩杀,收降了他的部众。   天聪三年(1629年)八月,济尔哈朗同贝勒德格类、岳托、阿济格等再次攻打明朝的锦州和宁远,烧毁了明军囤积在那的所有物资粮食,而且还抓获了许多的明军士兵,为皇太极大举攻明创造了条件。十月,皇太极亲自率军从洪山口进入明境作战了。济尔哈朗同岳托奉命攻打大安口,他的军队乘夜毁掉了水门前进,击退了明军马兰营的援兵。第二天一早,济尔哈朗就发现明兵立了二座营寨在山上,于是他率军进攻山上的明军,击破了明军的两个营寨,然后督兵追击明军的溃兵至马兰营。这一天济尔哈朗从辰时至巳时,-五次,五战皆捷,迫降了马兰营、马兰口、大安口三营的明军。之后,济尔哈朗又引军攻打石门寨,明军多次派兵救援都被他所败斩杀,寨中的军民只得出城投降。旋即,他到遵化与皇太极的大军会合,然后进逼北京。十二月,济尔哈朗与贝勒阿巴泰进攻通州,烧毁了明军的船只,攻克了张家湾。   天聪四年(1630年)正月,济尔哈朗又随从皇太极出征,兵围永平城。在这之前,刘兴祚背叛清军归顺了明朝,与明朝巡抚袁崇焕一起进驻永平城,他们听说清军大举来犯,就撤退到了太平寨。路上还杀死了客喇沁蒙古前往清军大营献俘的的士兵,这一行为惹怒了皇太极,他派济尔哈朗与阿巴泰前往追捕,他们一路追赶至山海关,斩杀了叛将刘兴祚,俘获了他的弟弟刘兴贤。这时大军攻克了永平,济尔哈朗与贝勒萨哈璘奉命驻守城中。在这段时间里,济尔哈朗检查仓库,检阅士卒,设置官吏,又招降了明朝的道员白养粹,废员孟乔芳、杨文魁等。济尔哈朗又派人传檄文书至滦州、迁安,降伏永平所属的州县。于是,滦州同知张文秀、迁安县令朱云台、副将王维城、参将马光远、守备李继全、千户钱奇志等相继投降。面对纷繁复杂的局势,他总是那么胸怀大略,同时又善于运筹。三月,皇太极命阿敏和硕托代戍永平,于是济尔哈朗引师还京,路上还招降了榛子镇。   天聪五年(1631年)七月,皇太极下诏让诸贝勒大臣直言时政。济尔哈朗上奏说:“过去,出现了很多冤狱,主要是官员造成的。现在应选择贤良,谨慎处理司法事务。”皇太极初设六部,济尔哈朗受命掌管刑部事务。八月,济尔哈朗随同皇太极出兵围困明朝大凌河城,济尔哈朗督镶蓝旗兵(当时的济尔哈朗为镶蓝旗旗主)围攻城的西南,不久又收伏近城台的堡。十一月,明朝总兵祖大寿献城投降,班师之前,济尔哈朗前往塔山东沿海截隘,俘虏了数百人。   南征北战   天聪六年(1632年)五月,济尔哈朗从征察哈尔,林丹汗逃逸,大军驻扎在穆噜哈喇克沁。济尔哈朗与岳托率右翼兵进攻归化城,收降了察哈尔部一千余人。   天聪七年(1633年)三月,济尔哈朗奉命筑建岫岩城。五月,明将孔有德、耿仲明从登州渡海来降,明总兵黄龙以水师邀击,朝鲜兵也一起行动,济尔哈朗前往迎接护送喝退了明朝与朝鲜的联军。六月,皇太极与众贝勒王公商议对朝鲜、明朝、察哈尔的军事策略,济尔哈朗上奏道:“朝鲜如果不遵守盟约,就退回他们的贡品,只和他们互市交易,不必前去攻打。明朝是我们的敌国,应该先攻取他临近京城的几个城,长久驻扎,伺机进攻。另外,还要屯兵山海关以东,锦州以西,扰乱明朝的耕种,让他们的军队疲于奔命,不得休息。再分兵一半,在山海关前安营,一半绕道至关后,内外夹击,让明军左右为难。”一个时期,后金正是这样做的。皇太极见他一向行事慎重,在御驾亲征时总是让济尔哈朗留守盛京。   天聪八年(1634年),皇太极亲征察哈尔,济尔哈朗没有随军出征,留守在盛京。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济尔哈朗应军功累积是,晋封为和硕郑亲王。十二月,皇太极率兵攻打朝鲜,济尔哈朗又没有随军出征,再次留守。   崇德三年(1638年)五月,济尔哈朗领兵攻打宁远,进逼中后所城,明军十分恐惧,不敢出城作战。于是,济尔哈朗转而进攻模龙关及五里堡屯台,并攻克了两地。   崇德四年(1639年)五月,统兵攻略锦州、松山,与明军大战九次,九战皆捷,俘获明兵三千余人。   围点打援   崇德五年(1640年)三月,奉命修整义州城,驻扎屯田,以便为攻打锦州做准备,皇太极十分满意,亲自登城视察。这时,原来依附于明朝的蒙古多罗特部苏班岱、阿尔巴岱,居住在杏山西五里台,派使者托克托前往联系,请求带领三十户前来归顺。皇太极于是命济尔哈朗同多铎郡王、阿达礼率师一千五百人前往迎降。临行前,皇太极训话说:“明兵见我兵少,必定前来交战,我军可分为三队应敌,前队交战,后队接应。”于是,济尔哈朗等人遵照皇太极的旨意,乘夜经过锦州城南来到杏山。然后派遣苏班岱的使者前去偷偷告诉苏班岱等人携带归顺的户口、辎重等上路。天亮时,明军杏山总兵刘周智沿杏山城扎营,与锦州、松山的守将合兵分翼列阵七千分翼列阵逼攻清师。济尔哈朗纵师杀入敌阵,冲乱明军阵型大败明军,又追杀至城下攻破了两个明军营寨,同时斩杀了明副将杨伦周、参将李得位。得胜后,济尔哈朗将所获的马匹、器械献给了皇太极,得到了赞扬和赏赐。九月,济尔哈朗同武英郡王阿济格等人围攻锦州,城中的守军多次出来攻打清军。于是济尔哈朗将计就计在城南设伏,等待明军出城。明军出城后发现有埋伏就立刻撤退,清军追击斩杀明军数十人。同时济尔哈朗又派辅国将军务达海截获了明军的粮车。   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清军再次围困锦州,围绕锦州建立八个兵营,掘壕筑堑,来长久围困祖大寿。祖大寿在城中派蒙古兵守外郛,但是由于济尔哈朗对蒙古军的策反效果,蒙古台吉诺木齐、吴巴什等投降,遣人约好时间献出东关。不过到了预定的时间被祖大寿发觉,清军由蒙古军从城下用绳来上城与蒙古军内外夹击明军,占据了外城,明军-退入内城。之后济尔哈朗迁城中的蒙古军六千余人到义州,收降明将都司、守备以下八十余人。皇太极特别在笃恭殿宣布捷报,以示重视。四月,又以伏兵败明援兵。五月,又败明援兵六万于松山北岗,斩首二千。六月,与睿亲王多尔衮换防,两军合兵后又败明援军,之后济尔哈朗整军回师。八月,明总兵洪承畴率军十三万来到松山,皇太极亲征,由济尔哈朗留守盛京。九月,皇太极班师仍由济尔哈朗围困锦州。十二月,洪承畴从松山遣兵夜犯清军,被清军击败,之后济尔哈朗又打败了洪承畴的大军。   崇德七年(1642年)二月,豪格攻破松山,活捉了洪承畴,济尔哈朗则继续围攻锦州。三月,济尔哈朗仍然围攻锦州。祖大寿派人前来请求投降、盟誓。他传话给祖大寿说:“我军围困此城,旦夕可取。怎么会与你盟誓,想要投降就投降,并非我勉强你。”祖大寿无奈之下,遂率众官前来军营投降,锦州终于被攻克。四月,移师攻克塔山,之后用大炮轰塌杏山城墙,杏山守军投降。之后济尔哈朗奉命毁掉塔山、杏山、松山三城后班师,受赏鞍马一副、蟒缎百匹。   辅政大臣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在盛京(沈阳)清宁宫猝死。   皇太极突然驾崩,最高权力一下子出现真空,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皇室内部发生激烈的冲突。其中,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与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是帝位的主要竞争者。皇太极领有的两黄旗大臣力主立豪格为帝,多尔衮与其同母弟阿济格、多铎拥有的两白旗则坚决拥戴多尔衮。双方发生尖锐对立,剑拔弩张。济尔哈朗一向为人谨慎,在继统的最大权力角逐上,不能卷入过深。济尔哈朗,在“恭顺”之间却深深的影响了政治格局的走向,这个时候,表面上颇为软弱的济尔哈朗站到了豪格一边。   济尔哈朗是镶蓝旗旗主,同代善一样,为人颇为沉稳,但是又有不同。更多的时候,他似乎给人们一种软弱听话的感觉。当年阿敏获罪,皇太极之所以把空出的镶蓝旗交给他来统辖,显然也正是基于这一点。皇太极死后,面对势力强大的多尔衮集团和咄咄逼人的豪格,济尔哈朗似乎同代善一样采取了中立态度。有一种说法是在双方为皇位你争我夺之时,由济尔哈朗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另一种说法则是由多尔衮提出):让同样是皇子但却不是豪格的福临继承大统。从这里我们应该可以看得出济尔哈朗对于皇太极是非常忠心的。那么在内心深处,他应该或多或少倾向于豪格。但是济尔哈朗对于豪格登上帝位并无多少信心,为防自己日后遭到政治清算,同时也为了能够使帝系继续保持在皇太极一脉手中,故而提出这样一个方案。   但是幼弱的福临登基,势大熏天的多尔衮集团必定会操控实权,甚至有可能取而代之。可是非如此多尔衮等人又绝不会善罢干休。显然对于反多尔衮集团一方而言,应该说这一段时间是最为危险和艰难的。而从多尔衮一方的角度看来,由于反对派势力并未逊色自己多少,若强行登基就有可能招致八旗0,并最终危及清朝国基。面对这样一种巨大的浅显危险,多尔衮显然很难抉择。而济尔哈朗也恰恰是看中了这一点,这也充分反映了他的心机和睿智。最后结果是双方妥协,立皇太极的第九子——6岁的福临登极,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共同辅政。   福临即位,于次年为顺治元年(1644年)。顺治帝虽然君临天下,毕竟只是一个幼童,国家大事全委托给两位叔父多尔衮和济尔哈朗。   崇德八年(1643年)九月,济尔哈朗攻打宁远,攻克中后所城,斩杀明总兵李辅明、袁尚仁,并攻取中前所。   从龙入关   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多尔衮率师入山海关,攻克京师,定都北京。十月,封济尔哈朗为信义辅政叔王,赏赐给他黄金千两,白银万两,绸缎千匹。   顺治四年(1647年)二月,济尔哈朗因建筑府第逾制,擅自使用铜狮、铜龟、铜鹤,被罚银二千,罢免辅政职务。   顺治五年(1648年)三月,贝子屯齐、尚善、屯齐喀等诬告济尔哈朗,说当太宗初丧时,济尔哈朗不举发两黄旗大臣谋立肃亲王豪格,以及扈从入关,擅自令两蓝旗越序立营前行。议罪当死,遂兴大狱。勋臣额亦都、费英东、扬古利诸子侄皆受到牵连。后从轻发落,降为多罗郡王,肃亲王豪格则被幽禁。四月,复其亲王爵。九月,济尔哈朗被授予定远大将军,率师南下湖广。十月,道经山东,镇压了曹县的抗清义军,俘获了义军首领李化鲸、李名让等,同时有得到了降将刘泽清的反叛罪证,将其诛杀。   顺治六年(1649年)正月,济尔哈朗从安陆府渡口,进抵长沙。当时,明总督何腾蛟,总兵马进忠、杜允熙、陶养用、王进才、胡一青等,联合李自成余部一只虎以及逃散剩余的农民军占据湖南。济尔哈朗分军进击,他又分兵奔袭永兴、辰州、宝庆、宣庆、靖州、衡州,一直追杀到广西全州。令顺承郡王勒克德浑、都统阿济格、尼堪为前哨,大军断后,循序推进。进抵湘潭,生擒何腾蛟。四月,又分兵奔永兴,打退杜允熙,到达辰州,一只虎看到清军势如破竹就连夜遁走。济尔哈朗派尚阿哈同尼堪攻克宝庆,又派兵连破南山坡、大水、洪江诸路兵马共二十八营。七月,分兵镇压靖州,进攻衡州,斩杀陶养用。击破胡一青的七座营寨,一路逐敌至广西全州,分军平定了道州、黎平府及乌撒土司,先后攻克了六十余城。   顺治七年(1650年)正月,班师还朝,-行赏,顺治赐给金二百两、银二万两。同年多尔衮病死。   多尔衮死后,济尔哈朗首先拉拢三王联名追论多尔衮的罪状,三王深知多尔衮一派大势已去,就顺水推舟,在伯父济尔哈朗主持下联名向福临举发多尔衮。清算多尔衮一派,是济尔哈朗一生最大的贡献。此举结束了自皇太极逝世以来、长达数年之久的皇室-,还大权于皇帝,使清朝在入关之初、百废待兴的关键时期实现了政治稳定,对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济尔哈朗偕巽亲王满达海、端重亲王博洛、敬谨亲王尼堪联合上奏削去故睿亲王多尔衮爵,详细情况看睿亲王一文。三月,顺治以济尔哈朗年老,免去朝贺、谢恩行礼。   顺治九年二月,进封叔和硕郑亲王(纵观大清一朝,除了多尔衮以外,仅有这一位“叔王”)。   晚年逝世   济尔哈朗晚年,身体日渐不支。顺治十二年(1655)五月初,病情加剧。顺治帝在他临终前亲往探视,流着泪问:“叔王还有遗言吗?”济尔哈朗老泪纵横地回答:“臣受三朝厚恩,未能仰报,不胜悲痛。只希望早日取云贵,灭桂王,统一四海。”顺治帝听了伯父这番话,更加悲痛,仰面大呼:“苍天啊!为什么不让朕的叔父长寿呢?”说罢又大哭。群臣急劝福临回宫。福临出房门,又坐在王府院内大哭,许久不忍离去。初八日,济尔哈朗病逝,葬在北京西直门外的白石桥。福临对济尔哈朗的死,悲痛不已,诏令休朝七天(仅有济尔哈朗享此殊荣),赠祭葬银万两,置守陵园十户,并为他立碑纪功。   康熙十年(1671年)六月,追谥号为献。乾隆十九年九月,入祀盛京贤王祠。   乾隆四十三年(1778)正月,下诏配享太庙,复嗣王封号为郑。[6-7]   主要成就   济尔哈朗一生因为从小与皇太极一起长大,所以在舒尔哈奇反叛后得以幸免于难,而且一直深受信任和重用。皇太极即位后,他更是多次担当重任,仕途也是一路通顺。但是随着多尔衮的得势他的命运又有所转变,所幸的是他并没有和多尔衮有直接冲突,最终依靠军功东山再起。顺治掌权后更是礼遇有加,官位也是越来越高,直到死后也极尽哀荣。子孙有由此繁荣昌盛,成为舒尔哈齐一支中最强盛的一支。他经历了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到57岁寿终正寝时,其他同辈诸王早已先他而去。济尔哈朗的晚年,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生前死后,备极荣光。在清初诸王中,他虽不是最耀眼,但至少是最幸运的一位。   历史评价   《明清史料》:“忠冠当时,功昭后世一云”,“有贞臣之节,有良将之风”。“亲历战阵,躬冒矢石,决策于万众之中,制胜于千里之外”,“处忧患而不惊,肩弘钜而不乱。”   《清史稿》:“国初开创,栉风沐雨,以百战定天下,繄诸王是庸。”   萧一山:“福临以冲龄践祚,奠定中原,征服华夏,其所以能成大业者,皆群臣襄赞之力也。当时宗室懿亲,僇力行间,栉风沐雨,勤劳佐命者:如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英亲王阿济格、郑亲王济尔哈朗、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等,其殊勋茂绩,诚可为开国之大人物。”   家族成员   妻妾   嫡福晋,即元妃,钮祜禄氏,巴图鲁、公额亦都之女。   继福晋,即继妃,为二娶福晋,叶赫那拉氏,德尔赫礼台吉之女,叶赫部贝勒金台石(孝慈高皇后之兄)孙女。   三继福晋,为五娶福晋,叶赫那拉氏,名苏泰,德尔赫礼(德尔格勒)台吉之女。继福晋之妹。初为林丹汗的第三大福晋,统管哈纳土门万户斡耳朵,故又称哈纳土门福晋。为林丹汗生下长子额尔孔果洛额哲(尚皇太极次女固-主马喀塔)。天聪九年(1636)四月,随察哈尔部众归顺后金,改嫁济尔哈朗。后济尔哈朗被封为和硕郑亲王,苏泰福晋也被封为和硕郑亲王之和硕大福晋。   侧福晋,为三娶福晋,瑚儿哈苏氏,卓立克图他布囊之女。   侧福晋,为四娶福晋,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巴格贝勒之女。   庶福晋,瓜尔佳氏,佐领察喇赖之女。   庶福晋,萨尔都氏,云骑尉达祜之女。   庶福晋,瓜尔佳氏,扎塔之女。   庶福晋,安氏,贴喇尼之女。   庶福晋,云氏,德克素尼之女。   庶福晋,戴佳氏,云骑尉品级南达海之女。   庶福晋,钮祜禄氏,伯尔格之女。   妾,赫舍里氏,戴达礼之女。   妾,马氏,武赖之女。   妾,戴氏,骁骑校松坤之女。   妾,晋氏,山隆之女。   妾,蒙郭苏氏,迈密山之女。   *济尔哈朗死后,有五位侧室殉葬。只记录其名,没记录其姓氏和母家。五人名字分别为:乌努古,舒纪,苏逮,德音 ,穆克金。参考《钦定八旗通志·烈女传》。   子   (10人)   长子,富尔敦,悫厚世子。母四娶福晋扎鲁特博尔吉吉特氏,巴格贝勒之女。天聪7年05月13日巳时生。顺治8年04月20日午时卒,年18岁;嫡福晋博尔吉吉特氏多罗炳图郡王额参之女,继福晋纳喇氏都统拉那之女,无子女。   次子,济度,和硕简纯亲王。母三娶福晋钴尔哈苏氏,卓礼克图塔布囊之女。天聪7年06月24日子时生。顺治17年07月初1日申时卒,年27岁。嫡福晋科尔沁博尔吉吉特氏多罗贝勒绰尔济之女,侧福晋吴鲁特博尔吉吉特氏,男尚书都统布彦泰之女;侧福晋博尔吉吉特氏,二等侍卫尚阿泰之女;庶福晋额塞礼氏,塞尹图之女;庶福晋杭氏,翁普熙之女;庶福晋佟氏,吴格之女。五子:长子已革辅国将军墨美,次子已革简亲王喇布,三子和硕简惠亲王德塞,四子穆济衲,五子和硕简修亲王雅布;七女。   第三子,勒度,多罗敏简郡王。母侧福晋扎鲁特博尔吉吉特氏,巴格贝勒之女。崇德元年09月29日亥时生。顺治12年12月19日卯时卒,年19岁。嫡福晋科尔沁博尔吉吉特氏,满图台吉之女。无子女。   第四子,巴尔堪,追封和硕简亲王。母庶福晋瓜尔佳氏,札塔之女。崇德2年04月25日丑时生。康熙19年10月11日寅时卒于军,年43岁。嫡福晋萨察氏,瓦礼之女;继福晋瓜尔佳氏,轻车都尉塔尔喀齐之女;妾刘氏,刘相文之女;妾卓特氏,鄂尔济泰之女;妾张氏,张启封之女。五子:长子追封和硕简亲王巴塞,次子叶成额,三子额尔屯,四子奉国将军阿尔苏,五子阿尔台。   第五子,辉兰,都统。母为庶福晋安氏帖喇尼之女。崇德5年05月初8日辰时生。康熙40年12月初2日子时卒,年六十一。嫡妻萨尔图氏,郎中丹岱之女;继妻纳喇氏,参领噶都浑之女;妾宗氏,宗进位之女;妾娄氏,伯车齐之女;妾金氏,伯鲁之女;妾王氏,王-之女;妾张氏,张增玉之女;妾杨氏,杨增盛之女;妾王氏,双鼎之女。十八子:长子辉锡,次子伊哈达,三子纬锡,四子九塞,五子章雅图,六子奇资,七子玛喇德,八子阳樽,九子万德,十子禄景,十一子富朗,十二子佛奇,十三子玛尔图,十四子老君保,十五子赫顺,十六子前锋统领哈尔吉,十七子富雄,十八子德永保。   第六子,席图库,幼殇。母为庶福晋瓜尔佳氏,察喇礼之女。崇德7年07月22日子时生。顺治8年12月初9日戌时卒,年6岁。   第七子,固美,辅国将军。母庶福晋萨尔都氏,云骑尉达钴之女。顺治2年12月23日寅时生。康熙32年08月初2日午时卒,年48岁。嫡妻佟佳氏,侍郎锡图之女;妾崔氏崔达之女。八子:长子固尔浑,次子察尔奇,三子墨尔森,四子都尔孙,五子呼保珠,六子柴塞,七子雄宝珠,八子索住。   第八子,留锡。母庶福晋钮钴禄氏,伯尔格之女。顺治5年05月18日巳时生。康熙42年09月初5日子时卒,年55岁。嫡妻佟佳氏,护军校富达里之女;继妻瓜尔佳氏,佐领威赫德之女;三娶妻纳喇氏,书能图之女;妾张氏鼐格之女。五子:长子恩龄,次子观琳珠,三子西林,四子胥保珠,五子已革御史稽鲁。   第九子,武锡,告退辅国将军。母庶福晋云氏,德克素尼之女。顺治10年04月24日丑时生。康熙46年12月初3日卯时卒,年54岁。嫡妻他塔喇氏,前锋参领尼雅汉之女;妾张氏,平瑟之女;妾李氏,存珠之女;妾姚氏,姚云清之女;妾李氏,李达之女;妾胡氏,胡永福之女;妾朱氏,朱祥之女。二十三子:长子奉国将军西克特恩,次子伊藤额,三子奉国将军西亲,四子锡绵,五子锡达,六子锡森,七子五品官锡尔泰,八子锡克新,九子锡詹,十子伊詹,十一子锡理禄,十二子锡珠理,十三子锡泰,十四子锡德宜,十五子锡类,十六子锡苏,十七子锡奇,十八子锡星,十九子锡海,二十子鄂齐哈,二十一子双子,二十二子珠禄,二十三子锡惠。   第十子,海伦。顺治12年01月27日子时生。母妾赫舍里氏,戴达礼之女。康熙2年05月初2日酉时卒,年十八。   女   (14人)   长女,封郡主,即和硕格格。母为嫡福晋钮钴禄氏,额亦都之女。天命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丑时生。天聪七年三月,嫁博尔济吉特氏额尔克戴青。郡主于崇德七年四月卒,年二十六。   次女,无封。母为媵妾马佳氏,古类之女。天命十年三月二十九日卯时生。崇德二年十月,嫁博尔济吉特氏奇泰。婿顺治3年07月卒;女顺治18年07月卒,年三十六。   第三女,幼殇。母为三娶福晋钴尔哈苏氏,卓礼克图塔布囊之女。天聪三年四月十五日卯时生。天聪五年三月二十八日卯时殇,年二岁。   第四女,封郡主,即和硕格格。母为三娶福晋钴尔哈苏氏,卓礼克图塔布囊之女。天聪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子时生。崇德七年八月,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穆章。额附顺治元年十月卒;郡主顺治十年八月卒,年二十三。   第五女,无封。母为媵妾马佳氏,古类之女。天聪五年四月二十一日子时生。顺治三年十一月,嫁纳喇氏索拜。婿康熙24年08月卒;女康熙32年03月卒,年六十二。   第六女,封郡主,即和硕格格。母为三娶福晋钴尔哈苏氏,卓礼克图塔布囊之女。天聪5年08月21日卯时生。顺治二年五月,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诺尔布。郡主康熙三年十二月卒,年三十三,婿康熙二十六年四月卒。   第七女,无封。母为媵妾马佳氏,古类之女。天聪六年十月二十三日寅时生。顺治元年八月,嫁完颜氏阿喀密。婿顺治九年十一月卒,女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卒,年五十。   第八女,无封。母为媵妾戴佳氏,松坤之女。崇德5年06月23日寅时生。顺治11年04月,嫁李氏吴格。女康熙14年11月卒,年35岁。   第九女,幼殇。母为庶福晋瓜尔佳氏察喇礼之女。崇德8年07月初6日寅时生。女顺治6年11月卒,年6岁。   第十女,无封。母为庶福晋安氏帖喇尼之女。顺治5年01月初3日子时生。康熙元年09月,嫁瓜尔佳氏塞楞额;女康熙7年05月卒,年20岁。   第十一女,无封。母为媵妾晋氏晋山隆之女。顺治8年10月23日卯时生。康熙3年07月,嫁西林觉罗氏苏柏林。婿康熙17年12月卒;女康熙42年02月卒,年52岁。   第十二女,幼殇。母为庶福晋戴佳氏南达海之女。顺治9年12月21日酉时生。女顺治18年01月卒,年9岁。   第十三女,无封。母为媵妾蒙郭苏氏迈密之女。顺治10年03月11日酉时生。康熙3年09月,嫁博尔济吉特氏顾穆布;女康熙14年10月卒,年22岁。   第十四女,幼殇。母为媵妾。顺治11年08月22日丑时生。顺治18年12月卒,年7岁。   世系   第一代:郑献亲王济尔哈朗,舒尔哈齐第六子。   追封简亲王费扬武,济尔哈朗八弟,即舒尔哈齐第八子   第二代:简纯亲王济度,济尔哈朗次子。初封简郡王。济尔哈朗长子富尔敦卒后,封世子。十四年,袭爵,改号简亲王。十七年,薨。   追封简亲王巴尔堪,济尔哈朗第四子   追封简亲王傅喇塔,费扬武第四子   第三代:革简亲王,喇布,济度次子。   简惠亲王德塞,济度第三子   简修亲王雅布,济度第五子   追封简亲王巴赛,巴尔堪之子   追封简亲王福存,傅喇塔之子   -:革简亲王雅尔江阿,雅布长子   革简亲王神保住,雅布第十四子   简勤亲王奇阿通,巴赛之子   简仪亲王德沛,福存之子   第五代:简恪亲王丰讷亨,奇阿通长子   追封郑亲王经讷亨,奇阿通次子   第六代:郑恭亲王积哈纳,丰讷亨之子。至此复号郑亲王   追封郑亲王伊丰额,经讷亨之子   第七代: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积哈纳之子   追封郑亲王松德,积哈纳之子   追封郑亲王西朗阿,伊丰额之子,   第八代:革郑亲王端华,乌尔恭阿之子   革郑亲王承志,西朗阿之子   郑顺亲王庆至,松德之子   第九代:郑恪亲王凯泰,庆至之子   第十代:郑亲王昭煦,凯泰之子   [以上内容由"天涯一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