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乡
燕子乡地处鹤峰之东,素称"鹤峰东大门",国土面积358平方公里。距县城27公里。东接五峰湾潭镇,距五峰县城98公里,西临容美,北靠木林子原始森林,南抵南渡江岸。地理坐标东经110°04″~110°19″,北纬29°52″~30°09″,平均海拔1200米,最高处孔家垭(位于大五里坪村)2039.7米,最低处南渡江(楠木村)360.3米,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燕子集镇海拔1172米。[1]
目录
基本概况
燕子乡辖燕子、新行、程丰、朝阳、下油坪、清湖、湖坪、车家、董家、龙坪、东乡、茶店、楠木、桃山、百顺、三溪、咸盈、红连、大岩、荞云、响溪、溪坪、菜坡、新寨、石龙洞、瓦窑坪、北古荒、大五里坪28个行政村,189个村民小组。
人口结构
总人口22017人,其中农村人口20668人,劳力 10579人,农户数6104户。土家族占57%左右。全乡有党员816人,其中农村党员562人(35岁以下农村党员61人)。
基础设施
全乡耕地面积 42454亩,承包耕地面积25097亩,林地面积39.8万亩,荒山17.4万亩,森林覆盖率80.7%。
著名景点
董家河
董家河穿村而过,因董家村得名,位于鹤峰燕子乡境内,距县城42 公里。是一条源于山间蛤蟆井水库、归于桃花山水电站的小河,几次进入伏流,长达20多公里。董家河不长,大概4公里的水路。沿岸的主要景点有"三狮赶象"、"九龟寻母"、山间飞瀑、田园村舍、溶洞奇观、古树名木和庙宇遗址、风雨桥等景观。
董家河两岸,古木盘龙交错,掩映水中,形成 "树在水中生,水在树中流"的美丽景观。河水清澈见底,在温煦的阳光里,一群水鸟在波光上掠水嬉戏,一群群牛羊在岸边摇动着尾巴,像卫士一样巡逻守卫着董家河,婀娜的垂柳与水中的倒影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图画,分不清是云在水中飘还是水在云中流。横亘于河面的土家风雨桥,远远望去,像彩虹横挂在水中,为董家河两岸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而且给董家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流传了数百年的土家文化,高亢清亮的"穿号儿",如泣如诉的"出嫁歌",神秘诡异的"傩戏",粗犷明快的"山歌"等土家民间艺术给董家河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也是董家河清清河水源远流长的内涵。
百顺桥碑
百顺桥碑系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容美土司田舜年所立,百顺桥与五峰县的锁金山相邻。两岸是悬崖峭壁对峙,有汩汩的溪流声,但不见波浪涌动。田舜年在两山夹峙的溪河上修建一座长30米、宽3米的大桥,大桥竣工之时,正值田土司进京叩见康熙皇帝得意返回司地之际。土司百官云集于此,一则迎田舜年进京回司之驾,二则庆贺大桥建成。田舜年就取其"百事皆顺"之意,勒石立碑,命名百顺桥。桥头立了一块高165公分,宽75公分的大石碑。碑文由容美土司田舜年亲笔撰写,碑文记载了1689年田舜年进京见皇帝的经过以及修建百顺桥的经过,且有容美土司辖属通塔坪长官司衙署遗址的有关记事。百顺桥的遗址也就在这块石碑的下面。石桥的桥墩基础还在,是用麻条石砌成的坚固的桥墩,对岸的桥墩也还可以看到。石碑的对面便是通塔坪长官司衙署遗址,位于土司中府(鹤峰县城)40公里,所以也被称为东府。百顺桥也就成了容美土司通往辖地五峰、水浕,长乐、石梁、下洞等长官司的必经之地和东出司外达枝江、上武汉、下湖广的重要通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