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霸勾蜓
无霸勾蜓 基本资料
分类: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蜻蛉目›勾蜓科
学名: Anotogaster klossi
保育等级: II [1]
体长 90-115mm,雄虫,复眼绿色,合胸黑色,合胸侧视有2条粗广的黄带,腹部黑色10节,第 2 - 9各节 中央有黄斑,第9节黄斑较小部明显;雌雄外观近似但雌虫体型较大,翅基褐色,腹部黄斑较发达,第8节以下有长箭状的产卵管。
无霸勾蜓为保育类昆虫但数量与分布普遍,主要于台湾北、中及东部山区,成虫5-10月间出现,常见于溪流、沟渠等水域附近活动,雄虫领域性强,常于某一路段来回巡戈,若有其他不速之客入侵就会被躯赶。雌虫以插秧方式于隐密的浅水泥沙地或砂砾地产卵,卵插藏在泥沙中,在没有人为干扰下可连续产卵200次之多。
无霸勾蜓为台湾最大型的种类,称得上是蜻蜓中的巨无霸。飞行速度更是昆虫之最,我们知道天蛾擅飞,时速有40-50公里,但蜻蜓可飙出50-100公里的速度,而无霸蜻蜓更是蜻蜓中的飞行的佼佼者。[2]
目录
生态:
无霸勾蜓的雌虫是台湾的蜻蛉中体型最大的,在台湾北部海拔一千五百公尺以下的溪流或森林步道可见。无霸勾蜓为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的保育类昆虫,属于珍贵稀有野生动物。成虫出现月份为5-11月。
如何区分雌雄
除了体型上的差异外,雄虫在第10节末端,具有一组上方两片、下方一片的攫握器,是交配时用来握住雌虫头部后缘、形成配对姿势的工具。雌虫则在第8节下方有一支特长的产卵管,远远超出腹部末端,成为最大的特征。产卵管黑而坚硬,上面凹陷,后端尖细呈尖凿状,是雌虫用来繁衍后代的利器。
蜻蜓界的巨无霸
台湾150多种蜻蜓目昆虫中,要论体型大小的话,当然非无霸勾蜓莫属了。这种全长可达10.5公分,翅展更长达13分的巨型昆虫,即使是在台湾的昆虫界中,也很难找到匹敌的对手。
无霸勾蜓分布在中国大陆、俄罗斯、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台湾已算是它们分布上的南方边界了。由于外表上跟日本原名亚种存有细微差异,过去日本的蜻蜓学者一直认为台湾的无霸勾蜓可能属于另一个亚种,最近在遗传分子学上的分析,似乎也支持这项看法。
无霸勾蜓全身黑黄相间,头部艳绿色的巨大复眼,显得炯炯有神;不过它们的复眼不像一般蜻蜓互相紧密相连,而只在头部中央微微相接,这是勾蜓科蜻蜓一个重要的分类特征。
无霸勾蜓著生翅膀的翅胸正面,有一对像逗号状的斑纹,侧面则有两条黄色宽纵带。腹部共有10节,第1及第2节较粗,其馀各节细长,在第2至8节各有一条黄色横纹。
无霸勾蜓成虫的发生期在每年的5至11月,主要分布于台湾本岛北、中及东部低至中海拔的山区,主要的栖息地是具有泥沙或沙砾底层,而且流速平缓的小溪或人工水渠。雄虫具有领域性,守卫领域时,常在距离水面约20至30公分的高度,沿著水边在固定的距离内来回巡游,此时如果有其他雄虫胆敢随意靠近,便会马上遭到驱离。由于这种习性,许多无霸勾蜓的雄虫甚至会沿著车来车往的柏油路旁巡游,因而发生撞车事件而命丧黄泉。
除了定时巡游领域,有时飞累了,雄虫也会头上尾下将身体悬挂在水边的树枝或蔓藤上休息,它们身上黑黄相间的斑纹,在这个时候便发挥了良好的保护色作用,使天敌不容易发现。
无霸勾蜓的雌虫比雄虫体型大,在水边飞行时,活像是一架小型的遥控飞机;雌虫喜欢产卵在水边或水底的泥沙底层,而且会选择周围环境较郁蔽的地方,一来可防止被捕食者发现,二来则是为了避免被其他的雄虫干扰。产卵时,雌虫会在产卵点上方定点鼓翅,身体保持与水面接近垂直的角度,然后做连续向下冲刺的插水动作,此时,突出于腹部末端的产卵管便发挥了类似凿子一样的功能,可以将卵产于泥沙层中;有时碰到适合的产卵底层,这样的产卵动作可以多达200次以上。这样独特的产卵方式,有人特别给了一个相当传神的昵称:插秧式产卵。
无霸勾蜓水生的幼虫,即俗称的水虿,身体肥胖,腹部末端尖细,除了头部黑褐色,全身是跟泥沙类似的淡褐色,还覆盖著许多细细的长毛。它们的水虿有埋藏伏击的习性,是凶猛的捕食者,平常大多藏匿在水下泥沙底层中按兵不动,只露出头部跟尾巴,靠著灵敏的触角感应周围的风吹草动;一旦发现有经过身边或掉落水面的猎物,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伸出折叠在脸部下方、像宽勺子一样的下唇捕食。
目前,无霸勾蜓是唯一列于保育类野生动物名录中的蜻蜓种类,但事实上它们在台湾本岛北部低海拔山区的溪流还算相当普遍,有时连受过干扰有淤积情形的小山涧,也可发现水虿生活其中,算是适应力还不错的种类。至于为甚么会被列入名录中,可能只是因为其庞大的体型吧![3]
视频
MARK TAIWAN【逮丸万物论-EP36 无霸勾蜓】
无霸勾蜓点水产卵
无霸勾蜓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