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燒土豆的樂趣(張思信)

燒土豆的樂趣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燒土豆的樂趣》中國當代作家張思信c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燒土豆的樂趣

土豆是五大糧食作物之一。它可以煮着吃、蒸着吃、燒着吃,還可以烹飪成花樣繁多的各種美味佳肴,它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

我童年時就喜歡吃土豆,雖花甲已過,但喜歡吃土豆的嗜好樂此不疲,不減當年。被朋友們送上響噹噹的雅號「土豆蛋」。

也許喜歡吃土豆是小時候同幾位玩伴經常用鍋鍋灶燒吃土豆形成的習慣吧!

提起用鍋鍋灶燒着吃土豆等食物,既有趣,又有樂,既有味,又好玩。還能飽嘗到農家濃郁風味自己勞動得來的人間美味。

鍋鍋灶並不是用鋼、鐵、鋁或其他材料製成的鍋,而是用純粹的黃土挖製成窯,用土疙瘩砌制而成的土鍋鍋灶。

那麼燒鍋鍋灶的食材從何而來呢,童年時我們幾個玩伴經常給生產隊放牛、放驢,每天還能掙上幾分工。當然生產隊成熟飽滿的土豆,還有一望無際,如綠色海洋將要成熟的玉米也就成為我們最佳的食材了。

製作土鍋鍋灶的方法是:先選一塊土質較硬且較寬闊,有層次感的土坎,然後用小鐵鍬或鐵鏟將上半部分土清理成半圓形土坑,再在土坑下挖一小形土窖(裝食材),把土坑和土窖上下打通一個足球大小的土洞。再把上下加以修整,弄光弄滑,土鍋鍋就基本形成了。然後選用土質較硬的梯形或三角形拳頭大小的土疙瘩,一般將大的放置在最下邊,再依次將小點的一層層擺成錐形金字塔狀的壘起來,當然這還要有些技術含量,不能壘的太稀,也不能壘的太密,要給土疙瘩之間留下走煙火的空隙。首次或不會壘的人,可能要壘兩三次,或更多次。因為稍不留意在砌壘時就會倒塌。錐形金字塔壘好後,就用各種柴火開始燒灶,燒灶大概需要四十分鐘左右,要求用火將壘在上面的大小土疙瘩燒焦、燒紅、基本燒透。當然也要把握住火候,這時把要燒的若干土豆、紅薯、玉米,錫包雞肉等生食材投放在小土窖里,邊放邊迅速將燒紅的土塊砸入土窖中。放完生食材,砸完大小土塊,將上下整個鍋鍋灶全部用土封閉起來,力爭不讓一點熱氣外漏。這樣就大功告成了。再耐心等待五十分鐘左右就可以吃上濃濃泥土香,又脆又可口的美食了。這時候我們玩伴們就開始打三角板,玩鬥雞,打撲克等活動。

五十分鐘剛到,大家就迫不及待地一擁而上,圍到鍋鍋灶旁開始拋挖自己的勞動果實,挖出的土豆滾燙滾燙的,香飄四溢,誘人垂涎三尺,土豆外皮黃脆脆、香噴噴、內裏白生生、放入口中綿軟軟,沙璐璐。泥土香味非常濃厚,真是味道悠長,百吃不厭。燒熟的玉米棒,雖然個個黑不溜秋,其貌不揚,可剝去皮後,金黃脆香,就是用最佳的烹飪方式也做不出這樣的味道來。這時候大家都你爭我搶開吃起來,開吃的樣子可逗人啦!有的邊吹邊吃;有的把土豆及玉米放在地上涼涼再吃;有的拋到空中上下投擲幾次再吃。個個狼吞虎咽,人人吃的津津有味,有的小玩伴把整個手、臉都糊的黑黑的,比黑旋風李逵還黑,只能看見一雙忽閃忽閃的眼睛。最有趣的是長我三歲的一個侄兒,為了多吃多占,像老母雞給小雞護食似的,將剛出窖的土豆或玉米上面吐上些唾沫,這樣大家閒髒不吃了,他才慢慢來享受。

退休後參加了一個志同道合的中老年遊樂團,大家也經常一起用土鍋鍋灶燒着吃土豆,紅薯,玉米等食物。每次燒鍋鍋灶時,童年時燒鍋鍋灶的情景,如電影一樣眼前浮現。那種快樂,那種純樸,那種濃香,那種瀟灑,那種無憂,那種享受,真讓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永遠難以忘懷。[1]

作者簡介

張思信,甘肅白銀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