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煙雨江南行(馬常霞)

煙雨江南行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煙雨江南行》中國當代作家馬常霞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煙雨江南行

1、一路憧憬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去過兩次,不過都是在炎炎夏日。因了李白的那首詩和對夢裡水鄉的嚮往,我一直憧憬着「煙花三月下揚州」那樣一種盛況。今年的春天來得早,陰曆還不到正月十五,陽曆三月馬上就要來到了。然而開學的日子也即將到來,要想在寒假去看江南的春天,只能在二月末趕赴多年來的心約了。於是在喜愛出遊的先生的攛掇下, 2月28日,我們報名參加了陽光旅行社組織的「花樣江南踏春三日游」的活動。

一大早我們便開車趕到了銀座停車場。時間還不到6點,路上街燈未亮,黑暗中前來接我們的司機師傅已等候在那裡。由於我們是省內拼團,上了車,車技嫻熟的司機師傅以極快的速度送我們到青州長深高速公路入口。在那裡我們上了旅行社安排的大巴車,與別市的一些遊客一起踏上圓夢之旅。此時,天色已亮。坐在靠近車窗的位置,出遊的興奮撩撥着我的心緒,水汽蒙蒙的車窗外,天雖是陰的,心卻是暖的。

我們出遊的第一站是揚州瘦西湖。路上,看着窗外還是冬日景象的山東農家村舍和田地,我在心裡想像着瘦西湖的樣子。瘦西湖為什麼叫瘦西湖呢?嗯,肯定很小,很窄了。當然,不親臨其境,瘦西湖的「瘦」,單憑我想象的「小」和「窄」這兩個形容詞肯定真得很不夠。「煙花三月是折不斷的柳,夢裡江南是喝不完的酒。待到那孤帆遠影碧空盡,才知道思念總比那西湖瘦……」。先生打開手機酷狗音樂,播放起吳滌清的《煙花三月》。吳滌清婉轉帶有磁性的男中音溫暖極富感染力,此時,正想象着揚州,想象着瘦西湖的我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來。

過了山東臨沭服務區,太陽出來了。11:30我們的汽車終於抵達江蘇六塘服務區。在服務區就餐半小時,隨後汽車開往揚州城。此時,路邊的村居已明顯露出南方特色。散落的村莊很多都是粉牆黛瓦的二層小樓,這些小樓比起北方的民房都要窄,屋頂也變得高陡起來,看上去小巧別致。

2、醉美瘦西湖

唐朝杜牧《贈別》一詩寫道「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料峭的春風裡,我們終於走在了揚州的街頭。元宵節還沒過,站在瘦西湖的西大門口,看到古色古香的瘦西湖大門廳上大紅燈籠還高高地掛着,古韻中透着喜慶。中間匾額上「瘦西湖」三個白色的大字古樸而鮮明。從右而左兩條立柱上分別書寫「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我想,這對聯也許是對瘦西湖景色的寫照吧。

因參觀時間有限,一踏進大門,導遊直接帶我們來到傳說中的二十四橋,告訴我們可以從此向南或向北觀光瀏覽,一個半小時後仍然由此回到西門集合。對我來說,對二十四橋的惦念早就源於上學時熟背了姜夔的《揚州慢》「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然而眼前的「二十四橋」只不過就是一座普通的石拱橋,而且據說也已非是姜夔詩中所繪之橋了。其實關於二十四橋名字的由來,說法眾多,並無定論。它究竟是一座橋,還是二十四座橋?至今未能解得開。導遊告訴我們「二十四橋」也是這一大片古典園林建築群的統稱,它包括湖畔西岸的「熙春台」、湖畔北岸的「小李將軍畫本軒」、「望春樓」和北面遠處的單孔玉帶石拱橋和「九曲橋」。站在二十四橋上,向南向北遠望,我看到瘦西湖其實更像一條蜿蜒的河。相比於我曾見過的杭州西湖而言,它確實是「瘦」西湖了。陰陰的天空下,瘦西湖的水也碧陰陰的,如一條彎曲的玉帶時展時收。兩岸一些不知名的南方樹木綠意蔥蘢,更有一行行依依臨水的楊柳,剛剛吐露出鵝黃來。揚州雖在江北,但瘦西湖兩岸及水間諸多亭台樓閣,俱是飛檐翹曲,已盡顯江南特色。不禁又想到姜夔的那首詩,詩中的紅藥應是芍藥吧,只是剛到初春,橋邊並無紅藥可尋,只有幾株盛開的山茶花紅艷艷的,權拿它當紅藥點綴心情了吧。

過了這座石橋,先生和我按導遊的安排向右沿湖觀賞,先來到熙春台和望春樓,它們都是二層樓閣,紫檀漆柱,四面紫檀格柵門窗,綠筒瓦,綠琉璃瓦飛檐,造型獨特清瘦。典雅中透着古意,與瘦西湖互相映照。往前走,我們被不遠處一座有黃色亭子的石橋吸引了。走近看,原來那就是五亭橋,因形狀如一朵盛開的蓮花,故又叫蓮花橋。橋上有五座黃色琉璃頂的涼亭,在陰沉的天空下顯得格外明亮耀眼。春風裡,亭上懸掛的銅風鈴正叮鈴作歌。先生又遠遠地看到對面的白塔,意欲過去觀看。於是隨他走過去,踏着石階上去為他拍下一張照片留念。轉回頭,意外看到塔邊一棵巨大的廣玉蘭樹,仰望一抱粗的樹幹直衝雲霄,低頭看到粗壯的樹根裸露在地面,如虬龍遍地蜿蜒。忽又想到導遊規定的時間,怕走到東門再回會誤了時間,遂折回到二十四橋景區沿湖畔北行。過了一個開滿黃色臘梅的小山坡,不遠處就是「靜香書屋」。揚州八怪之首的金農,其詩文書畫,無一不精,更擅長畫梅花。「靜香書屋」就是為金農而建。那粉牆黛瓦的小院門楣上鑲嵌着集金農字體的白底綠字「靜香書屋」石牌匾。在靜香書屋院內,我的視線落在湖畔一角,幾株粉紅色的早梅清秀的花枝和碧陰陰的湖水相映襯,我忙舉起手機,把這幅美景收入相冊。站在院內的小山石上,再次觀望早春的瘦西湖,忽然覺得在這一帶綠水上,那橋,那亭,那柳,那疏梅,還有遠處的小金山俱都美在了一個「瘦」字。若把瘦西湖比做人,她就好比十里長街上那位娉娉裊裊十三餘,卷上珠簾總不如的妙齡少女,自有一種清秀婉麗的風姿。

春風中的瘦西湖是一首詩,是一幅畫。詩情畫意中,我不得不停下我遊覽的腳步,與瘦西湖依依惜別。其實,人生的相知和遇見,有時真的不在於時間的長短和內容的寬泛。一句話,就暖了一輩子,一首歌,便唱老了千年。

美麗的瘦西湖,再見!

3 、煙雨梅園

晚上7點多,我們在細雨中到達了無錫。大巴一進入市區,就感受到了濃濃的吳越文化,首先表現在我們要入住的客店是在濱湖區蠡夏路上。我在車上一看到路牌上的名字,馬上想到這「蠡」應是指范蠡了。相傳春秋時期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滅掉吳國後,曾和西施一起隱居於此,過了一段優哉游哉的浪漫生活。南方多雨,無錫更是如此。又是初春,乍暖還寒。進了客房,一摸床鋪便是潮濕的涼意,忙打開空調除濕取暖。放置好行李,我和先生出去找餐館吃飯。已是晚上7點,天空還下着濛濛小雨,濕冷的街道上,幾乎沒有行人,也很少有車輛行駛,所以覺得這個城市很安靜。正應了導遊在車上說的話:無錫是個慢節奏的城市。

夜裡,因出行的興奮和空調噪音大,很久不曾睡着。起來關了空調,仍聽到隔壁的空調響聲。窗外的雨也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又想如今我真的是如蔣捷一般在江南聽雨了。只是新時代的我比蔣捷可好多了,所以,雖很久沒睡着卻也並不煩躁。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一大早走進微雨中的無錫梅園的時候,我被滿山的梅花驚呆了。梅花是無錫的市花,也是我最喜愛的一種花。只是過去在北方農村,我很少見到梅花。小時候只能在畫冊上,電影,電視上見到梅花的影子。多年前剛住樓房時,我買了一束梅花絹花做房間裝飾。剛買來時,去家裡玩的朋友都說那束梅花絹花比一般的絹花有韻味兒,至今它還在酒櫃的博物架上未曾丟棄呢!近些年隨着經濟的發展,家鄉的公園裡梅花才多了起來,可是能到江南看梅一直是我的一大心愿。

為了節約時間,一進梅園大門時,導遊就帶領我們來到大門左邊附近的一處涼亭上,手指着左前方說,那邊山上儘是梅花,喜歡看梅的可直接從左邊石徑登山賞梅。我順着她的手望過去,果然涼亭下湖的對面遠望是一片梅花的海洋,梅花叢中還稀疏散布着幾個藍綠色琉璃瓦頂的亭子。我原只為看梅花,故立刻下亭登山賞梅。牛毛、花針一樣的細雨還在天空隨風飄灑着,我們迎着風向舉着傘,沿蜿蜒的石徑沒走幾步,一坡坡梅花便映入了我的眼帘。此時,我這個「花痴」,便挪不動腳步了。索性把傘收攏,駐足,靠近一株株梅花,看它們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嬌蕊初綻。輕拈一枝花於近前,細細的暗香飄來,沁人心脾。於是想起有人拿雪和梅作比,就有了「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的詩句。據說,梅園的梅花品種繁多,沒有導遊介紹,我說不上它們具體的名字,只能從顏色、狀態上大體辨別它們。那紅色的梅花雖艷如桃李,燦若雲霞,但它並不妖冶。粉色的梅花多了一些溫柔之態,白色的梅花如玉似雪,也是最清雅好看的一種。「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也是它的寫照。黃色的臘梅開得較早,那滴滴翠黃,點亮了春天的江南。一種綠萼梅風韻獨特,有一種特別的清新之氣。還有天空的濛濛細雨落在花瓣上,花蕊間,形成一個個水晶般圓潤的珠子,也有的像露珠一樣掛在花瓣上,欲滴未落的樣子令人迷醉。好一幅梅花勝景圖啊!

梅花的美素潔、高雅,又因它不懼苦寒,素來為歷代文人志士所喜愛。「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是古人自我勸勉的箴言金句。「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毛澤東的《詠梅》是對梅花品格最好的讚美。陰的早上,料峭春風吹過來,這一樹樹梅花送來了春的消息。我走過一條條卵石鋪就的小徑,穿梭於花叢,和心儀的梅花留下一張張合影。此刻,在我心中,江南煙雨中的梅園,最迷人的當屬這一山梅花了。當然梅園中兼有諸多奇石翠亭和特色建築,因跟團時間有限,不能盡興遊覽。因留戀梅林時間太多,我們只看了香海等幾處古蹟就返回歸隊了。

煙雨江南行,因喜愛梅花,在導遊規定的時間內,梅園我雖只遊覽了一小部分,但它卻給我留下了最美的記憶。

我愛梅花,我愛梅園,相信日後我們還會重逢!

4 、同里古鎮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是這次短暫的江南之行的最後一個城市,這也是我第三次來到蘇州。到達蘇州時,天空雖然沒有落雨,但天依然是陰的。我們首先去了一個名叫同里的古鎮。

走進同里古鎮,跟着導遊走過兩邊是高高的粉牆的石街,那向街而開的小木門上老舊的銅門環,就像時光深邃幽遠的眼睛。它默默看着我們這些穿着現代衣鞋的北方遊客,用好奇的眼神左顧右盼。導遊邊走邊給我們講述同里名字的由來。傳說同里舊稱「富土」,後來人們為了躲避賦稅災禍用拆字法改稱「同里」。古鎮故事悠長,令人遐思無限。由於歷史上這裡少遭災禍,鎮上的舊時建築保存完好,整個古鎮保持着古樸錯落的精緻結構,每一步景都似一幅水墨畫。走過一座石橋,眼前的河道多起來,順着河邊的石街而行,看河道里有當地村婦站在烏棚船上搖着船櫓,烏棚船在櫓的作用下破水而行,船後的水面上留下一道道漣漪。看着這些坐落在水邊的江南水鄉建築,我的思緒也如這盛開的漣漪一般蕩漾開來。我想起了過去寫信常見到的一種畫着江蘇民居的郵票。郵票上麵粉牆黛瓦,高高瘦瘦的水鄉小樓曾勾起多少人對江南水鄉的遐想。據說那些畫着江蘇民居的郵票現在深為郵票收藏者喜愛。如今我又行走在夢中的江南水鄉里,這裡家家臨水,戶戶通舟。晚唐詩人杜荀鶴也曾詠道「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港小橋多。」詩中所繪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鄉畫面就在眼前。

走到鎮子裡,我們跟着導遊主要參觀了退思園。退思園是清代官員任蘭生革職退隱歸鄉為自己建的一座宅院。退思園雖面積不大,但設計豐富而精巧。裡面亭、台、樓、閣、廊、坊、橋、榭、堂、房、軒,一應俱全。在導遊的帶領下,一圈遊覽下來,感覺這個園子小巧精緻,清淡雅宜,亭台掩映,趣味橫生。漢族傳統思想文化內涵蘊含濃厚,充分展示了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過去封建時代官宦、大戶人家生活的富足和奢侈。

從退思園出來,走進古鎮上熙熙攘攘的煙火紅塵。由於地理環境的因素,這裡沒有汽車的喇叭聲,但也有一些當地人騎着摩托車或電動車來來往往。一條條古色古香的巷子裡,各種特色美食店,在現場製作當地小吃。走在同里古鎮的街頭,很多是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買兩隻剛出鍋的熱氣騰騰的同里襪底酥,喝一杯地道的蘇州老酸奶是不錯的選擇。街上店鋪鱗次櫛比,各類商品琳琅滿目。但我們怕眼力不夠,沒有買什麼工藝品。其實同里古鎮範圍很大,時間有限,我們只在退思園附近逛了幾條街。忽然想起導遊說的老戲台還沒看,但又忘了老戲台在哪裡。忙又走到退思園門口,盤問起負責清掃衛生的幾個當地阿婆。阿婆熱情地向我們指了指戲台的方向,我又用普通話和她們隨便攀談了幾句,吳儂軟語中,我好歹還能聽明白她們的話。

按照她們的指點,我們找到了那方保存完整的古戲台。古老的戲台高高的,上面有紅漆的雕花欄杆和寫着對聯的立柱,立柱撐起的亭子上照舊有南方特色的高高翹起的飛檐。台基正前方嵌着兩隻排水的龍頭。我們又轉到戲台後面,那裡一側有演員換裝的小屋,兩扇紅漆的小木門上把着一副銅鎖。我們來到南方的這幾日,除了陰天就是下雨,氣溫也有些低,但也許只是由於我們來的不是時候,很遺憾戲台上沒有演出。其實我一直希望能在南方的古戲台上邂逅一場越劇,或者是一幕崑曲。看來這次江南之行這個願望是不能實現了,但我面對着這古老安靜的戲台,止不住浮想聯翩。我仿佛看到台上一襲水袖伴着婉轉悠揚的曲子在翩翩起舞,它用一種絕美的藝術演繹着千百年來人間的愛恨情仇和悲歡離合。

5、 山塘夜色美

我們這次江南行的最後一晚要住宿在蘇州七里山塘附近,因為我們要看山塘街的夜色。傍晚時分,我們到達旅店放下行李後,導遊就帶領我們徒步走向山塘街。路上,導遊告訴我們七里山塘景區是以山塘河為中心的最具蘇州街巷特色的遊覽勝地。它東起閶門渡僧橋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橋,長約7里,故俗稱"七里山塘到虎丘"。而七里山塘的繁華所在主要是在長約400米的山塘老街,所以這段山塘老街被稱為"老蘇州的縮影、吳文化的窗口"。

暮色四合,我們走過蘇州一段繁華的市區,終於來到山塘河上的一座橋上。站在橋上順河望去,我們看到山塘街是一條典型的水巷,遊船畫舫款款而過。河堤上粉牆黛瓦的小樓上掛着一串串紅燈籠,整個山塘老街已是燈火闌珊,遊人如織。導遊對我們又囑咐了一些就讓我們自由活動。我和先生下了橋來到山塘老街上,先下橋穿過橋洞往北行,踏着街上古老的石磚,我們看到的是一家家餐館和店鋪。在一家水果店的攤子上買了2斤砂糖桔,和賣家大姐攀談中了解到她竟是山東臨沂的,隨兒子來這裡做買賣年都沒回老家過。其實現在開放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很小,然而江南偶遇老鄉還是格外親切。大姐竟客套地說要留我們吃飯,我們笑着婉言拒絕了。再往北走,街道有些窄,參差錯落的2層居民小樓很有江南的古意。又想到導遊說過橋南的山塘街還要繁華些,遂又折回穿過橋洞往南逛去。

是的,橋南確實是一派更繁華的景象。難怪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一回中把閶門、山塘一帶稱為「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琳琅滿目的各類工藝品,各種飲食小吃,各種或傳統或現代的服裝……又到了一座連街石橋,過了橋,轉到河的另一岸,順着河堤的石街走回去。河道里的畫舫載着一些遊客從我們眼前緩緩駛過去,有些朱自清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的味道兒。街上有家蘇州評彈崑曲館,樓梯旁的電子屏幕上播放着演出廣告,裡面有著名的蘇州評彈藝人在演出。恰是新年伊始,戲館在街牆上開闢了書寫「心語」的留言區,給顧客和遊人提供一個交流、傾訴的地方。我隨手翻看了幾張留言卡片,看到卡片上大多是年輕人對心中戀人的表白和新年的願望。在這燈火闌珊的江南老街上,讀到這些紅塵男女的烈烈誓言,耳邊隱約傳來幾句鶯聲燕語的蘇州評彈,心淡如水的我忽然也感覺到了一種穿越時空的浪漫。

在山塘街美如夢境的夜色中,我們要走回我們下榻的旅店休息了。按照行程,天亮後我們參觀完蘇州珍珠博物館就要踏上歸程了。走出熱鬧的山塘街,猛一抬頭,一輪皎潔的明月不知什麼時候早已升到蘇州的夜空了。

這江南的天終于晴了。[1]

作者簡介

馬常霞,曾用筆名嫦俠。山東濰坊中學教師,濰坊市作家協會會員,壽光市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