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煙臺市東山街道

煙臺市東山街道,北臨黃海,東達金溝寨,西與向陽街道毗鄰,南以環山路為界,與奇山辦事處接壤。轄區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1.564公里。[1]

中文名稱: 東山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山東省煙臺市

地理位置: 位於煙臺市芝罘區東北部

面 積: 5.47平方公里

人 口: 68227人(2010年)

小區居委會: 9個

目錄

名勝古蹟

東炮台

座落在轄區內巋岱山上,是光緒十七年(1891年)秋北洋大臣李鴻章奏請清廷建立的。巋岱山東西約1.5公里,南北0.16公里,面積約10萬平方米,海拔27.4米。南依黑齊山,北臨大海,與芝罘島、崆峒島成三足鼎峙之勢,為煙臺市的天然關隘,是清代末年重要的海防設施。登上東炮台,映入眼帘的是高10米的宏偉台門,台門上端鐫刻「表海風雄」四個剛勁有力的大字,石拱上雕有二龍戲珠圖案。正北是指揮所,鑿山體而建,建築呈「凹」形,左右對稱,建築面積600餘平方米。指揮所正中牆上,有陽刻「眾志成城」的篆字橫額,表現了將士堅守炮台的決心。巋岱山最北端是炮台區,主炮台位於炮台區中軸線上,占地80平方米,台基採用整齊的石料砌築。主炮台兩側有東西炮台,均安裝口徑為21公分的德國製造的克虜伯大炮多門。兩側有彈藥庫與藏兵洞,是儲放炮彈和守衛炮台官兵休息的地方。兩側還有東、西附炮台,安裝口徑為12公分的德國克虜伯大炮,可封鎖東西附近海域。甲午海戰時,日本軍艦至東炮台前,目睹堅固的海防設施,迅即離去,未敢在煙臺登陸。2002年,市政府為保護近代海防珍貴實物,把東炮台列為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基地。對古炮台進行了復原建設,2004年竣工。在東炮台,遊人可親手操作,燃放克虜伯巨炮,觀賞大型「清兵炮火演練」。東炮台旁的天然海灣,建成了生態海豹灣,利用自然潮汐進行水循環,養殖海豹、海獅等。遊人在追憶東炮台百年滄桑的同時,還可觀賞海洋生物自然嬉戲和趣味橫生的表演。

張裕葡萄釀酒公司

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我國近代著名愛國華僑張弼士(1840~1906),耗資300萬兩白銀創辦了張裕葡萄釀酒公司。當時他在國內外經營的企業多冠以「裕」字。創辦釀酒公司在「裕」字之前,又冠以姓氏「張」,與他創辦的其它企業另有區別,足見此舉傾注了他畢生希望和心血。張裕葡萄釀酒公司廠房建在大馬路西。酒窖占地1900平方米,深7米,地下室用青石砌成,窖內儲酒的木桶,直徑達1.7米,窖上建三層樓房,時為煙臺最好的樓房。張裕公司先後聘請2名外國酒師,均不稱職。後酒師出身的奧國駐煙領事拔保毛遂自薦,為張裕贏得成功。1915年,為慶祝巴拿馬運河開通,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張裕公司的白蘭地、紅葡萄、味美思、雷司令四種產品,一舉獲得四項金獎和最優等獎,為中國人首次獲得的世界級殊榮。為此,張裕公司把白蘭地改為金獎白蘭地。張裕公司素有請名人品酒題詩的雅俗,二樓布置了一處雅致的接待廳,每有客來,每人面前擺一排精緻的高腳玻璃小酒杯,張裕酒每樣一杯,不設菜餚,不勸酒,請客人自品自飲,品過酒,桌上有文房四寶,客人可題字作畫。中國近現代史上許多風雲人物都曾與張裕公司有不解之緣。1912年,孫中山先生親臨張裕參觀,題贈「品重醴泉」四個大字,對張裕公司的美酒質量給予高度評價。康有為曾駐足張裕公司品酒題詩:「淺傾張裕葡萄酒,移植豐臺芍藥花,更談法華寫新句,欣於所遇即為家。」張學良也曾為張裕公司留下「圭頓貽謀」墨寶。1992年7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視察了張裕公司,並親筆題詞「滄浪欲有詩味,醞釀才能芬芳」。張弼士去世後,因管理不善,原材料漲價,張裕公司負債纍纍,抗日戰爭爆發後,被日本侵略軍強行接管。戰後國民黨煙臺政府派員經營,終因管理不善,被迫停產。1950年以後,張裕得到迅速發展。1952年,全國第一屆評酒會評出的八大名酒,白蘭地、味美思、紅葡萄名列其中,以後歷次全國評酒會,張裕酒一直保持這項榮譽。1954年10月,周總理參加日內瓦會議期間,用金獎白蘭地宴請與會各國代表,很受歡迎。該會會刊《國際訪談》高度讚揚金獎白蘭地「標誌着新中國科技文化的進步」。1987年國際葡萄酒節期間,在60餘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比利時布魯塞爾世界評酒會上,張裕生產的麟球牌解百納乾紅葡萄酒榮獲世界金牌獎,vsop金獎白蘭地榮獲銀獎,國際葡萄酒局對張裕在發展葡萄酒事業上作出的傑出貢獻給予高度評價,正式授予煙臺為國際葡萄酒城。1993年「張裕」商標被國家工商局認定為全國馳名商標。1997年後,張裕公司以兼併、聯合、劃撥的形式進行規模擴張,由單一葡萄酒生產經營企業向以葡萄酒釀造為主,集保健酒與中成藥研製開發、糧食白酒與酒精加工、進出口貿易、包裝裝潢、機械加工、交通運輸、玻璃制瓶等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發展。2006年,已擁有1個控股上市公司、4個全資子公司和4個分公司。

沿革

金至清代屬登州福山縣。1934年從福山縣劃出,屬新成立的煙臺特別行政區第一自治區。1945年10月改為東山區,1950年2月更名為第二區。1955年,轄區劃分為二馬路、南山路兩個街道。1958年,實行「政社合一」體制,先後改為城市公社、街道辦事處。1975年6月,二馬路、南山路、市府街辦事處合為東山公社。1979年12月,更名東山街道辦事處。轄區為全市經濟、金融、貿易、文化、外事、旅遊的黃金地帶,境內的「雙百建築」即百年炮台、百年張裕,為城市的文化底蘊增添了濃重的色彩。

視頻

東山街道匯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