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
炎黄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1]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从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2],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后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文字才逐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目录
名词解释
炎帝和黄帝。是历史传说中上古的两个帝王,亦即两个部落首领。炎帝姓姜,号“神农氏”;黄帝姓公孙,号“轩辕氏”。他们居住在中原,与东方部落和南方部落逐渐融合,不断繁衍,形成华夏族主体(汉朝以后称为汉族,唐朝以后又称唐人),因而他们被尊为华夏民族的祖先。他们的部落尤其是黄帝部落,文明程度最高,上古的许多重要的文化、技术发明都是由他们两个部落创造的,因而他们又被视为华夏文明的始祖。近代以后,他们又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一种象征。至今散居世界各地的华裔也大多认同自己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炎黄”实际上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符号。
引例1
周室既坏,至春秋末,诸侯秏尽,而炎黄唐虞之苗裔尚犹颇有存者。 (《汉书·魏豹、田儋(dān)、韩王信传赞》) (周天子的统治秩序已经崩溃,至春秋末期,诸侯国消灭殆尽,但炎黄尧舜的后代仍大有人在。)
引例2
我们大家都是许身革命的黄帝子孙。 (国民政府《告抗战全体将士书》)
参考文献
- ↑ 中国专门创制文字的民族:千人从辽东迁徙西北,雄霸三百年,搜狐,2022-08-13
- ↑ 见证殷商历史 走进中国文字之源,搜狐,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