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泉寺
靈泉寺,位於觀音故里四川遂寧市船山區,乃隋代古寺。初名聖佛寺,宋代為資聖院,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重建後,寺方以山名。靈泉寺是四川省著名佛寺,有着悠久的佛教歷史文化。
中文名 靈泉寺
外文名 The Holy Water Temple
地理位置 遂寧市河東新區仁里鎮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早8點-晚18點
景點級別 國家AAAA風景區
目錄
佛教活動
靈泉寺,現為川中佛教活動中心和旅遊勝地。每年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別是觀音菩薩的生日、出家日和得道日,屆時四方信徒雲集,熱鬧非凡。
寺內勝景
靈泉寺絕頂有泉,紺碧甘美,不溢不潤,宋代蘇東坡對靈泉有贊詠曰:「泉泉泉泉泉泉泉,古往今來不計年,玉斧劈開天地髓,金鈎釣出老龍涎」,並於壁間大書《七泉》二字,全寺上,下兩寺,下寺建於靈泉山麓,建有大雄殿、天王殿、文昌殿、古佛殿等十二殿堂。上寺建在靈泉山頂,有觀音殿、祖師殿、眼光殿,等九個殿堂,以及新建的觀音閣寺內林木蒼翠,清幽宜人,建築宏偉壯觀,歷來為川中名勝早以名揚川內外。靈泉寺歷史悠久,歷代高人涉足靈泉,留下不少遺蹟,清朝賢相張鵬翮詩稱頌:「千載靈泉古道揚,唐朝名勝冠諸方。雲龍野樹藏山寺,風送霜鍾到德陽。
對外開放
石佛階前秋月冷,殘碑下稻花香。霞杼直上高峰頂,萬里睛空望帝鄉[1] 。」清道光二十三年,兩廣總督林則徐,到遂寧登上靈泉題署香林德水匾額,至今仍竟相傳頌。靈泉寺地外中亞帶,全年氣候溫和,植物很好,是川中丘陵地區最美富饒的植物寶庫,綠化面積達233公傾,森林覆蓋93.90%現有喬木,灌木、草木、攄蕨類植物30個科,60餘種,古柏600餘株、麻槨樹223株,黃槨樹69個科,早以成為遊人觀賞之所,四方香客朝拜絡繹不絕,尤其是每年的二、三、九月香會期間,來自者內外,縣外的善男信女,觀光團體,摩肩接踵。高峰期達200萬人次,大道常有擁塞之勢。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於1958年被四川省委[總號(58)212號]文件批准,靈泉寺為四川省漢族地區第一批佛教道教各山寺廟宮觀保護單位,改革開放後經省,市於1985年11月1日再次批准《靈泉寺》為佛教開放寺廟,經過十多年的恢復修建。靈泉寺以它莊嚴,清幽的風姿吸引着國內外眾多的宗教信徒和遊客的瞻仰觀賞。2008年6月9日,夏先斗與其兒子夏長春(四川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到靈泉寺觀音閣遊覽時,他們用隨身攜帶的錄像機和手機對着我國室內最大的觀音塑像拍攝,夏先斗在回放錄像時驚奇地發現觀音菩薩的眼睛在不停地眨,圖像清晰。隨後,夏先斗將所拍的奇觀製成VCD光碟,先後播放給市科協主席鄧世春、市宗教辦主任楊軍、市旅遊局局長鄧為、市佛協會長釋海量等觀看,他們都連連稱奇,覺得不可思議,但對這一奇特的現象卻無法解釋。為了保護這一神奇發現,使其錄像版權不受侵權,夏先斗正在向四川省版權局申請著作權保護,該段錄像長1分17秒,記者在播放時發現,雖然大部分在拍攝時有些晃動,但其中的近30秒圖像清晰,觀音菩薩的眼睛一直在動,時而眨眼,時而轉動眼珠,非常生動。
歷史沿革
靈泉寺,位於四川省遂寧市城東靈泉山,與廣德寺隔涪江相望[2] 。寺廟依山而建,蒼松古柏,綠樹成蔭。山間有一泉,色碧味甘,終年不溢不涸,名曰「靈泉」,據載,蘇東坡曾於石壁題書「七泉」一首,現已不存。靈泉寺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年間(581—600),時寺號為聖佛寺,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重建後,寺方以山名。據《輿地記勝》記載:靈泉山,隋開皇中,因大霧晦暝三日而解,忽有釋迦石像立於其所,遂建寺,號聖佛寺,北宋真宗賜名資聖院,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重建後,命名為靈泉寺。在隋、唐、宋、明鼎盛時期,香火興盛,西南各省前來朝山進香者絡繹不絕,被譽為靈泉聖境、西方聖境,幾與南海普陀山齊名,已列入《全國名勝詞典》。
視頻
遂寧:給靈泉寺染上色彩,它是否像極了漫畫書里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