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袋鼠
灰袋鼠 |
中文名:灰袋鼠 拉丁學名:Macropus giganteus 別 名:灰大袋鼠 界:動物界 門:脊椎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哺乳綱 亞 綱:後獸亞綱 目:有袋目 科:袋鼠科 屬:大袋鼠屬 種:灰袋鼠 分布區域:澳大利亞 保護級別:無危(LC)IUCN標準 |
灰袋鼠(學名 Macropus giganteus),袋鼠科動物,體型較小,體毛呈深灰色。主要生活於灌木叢中,以樹葉和野菜為主食,也吃草類。結群生活,善於跳躍,在早晨和黃昏活動。分布區域:澳大利亞。 [1]
目錄
灰袋鼠形態特徵
一隻雌性東部灰袋鼠和它的幼仔 灰袋鼠和紅大袋鼠相似,體型較小,體長110~130厘米,尾長100~110厘米,體重60~80千克;鼻孔兩側無黑色須痕;體毛呈深灰色。灰袋鼠主要生活於灌木叢中。
食物以樹葉和野菜為主,也吃草類,但食草量比大赤袋鼠少。其他生活習性和大赤袋鼠相似。它們結群生活,在早晨和黃昏活動。善於跳躍,在遇到緊急情況時,一般能跳過7~8米的距離和1.5~1.8米的高度。
它們的尾巴用途很大;慢行時,起第「五肢」的作用;跳躍時,則向後伸直,用來平衡身體;遇敵時,又是自衛和進攻的「武器」,如果敵手被它那粗壯有力的尾巴擊中,就有致命的危險。灰袋鼠它們無固定繁殖季節,孕期約為1個月,每胎1仔,偶有2仔,但出袋前一般死掉1隻。
初生幼仔體長2.5厘米,體重約2克,全身裸露,雙眼緊閉,未發育完全。出生後它本能地用前肢抓住母獸的腹毛慢慢地爬到育兒袋裡。母獸的育兒袋內有四個乳頭,幼仔隨便叼住其中一個,乳頭便有規律地收縮,自動向幼仔嘴裡輸送乳汁。幼仔半年以後出袋活動,約10個月獨立生活,1.5~2歲性成熟。壽命20~22年。灰袋鼠產於澳洲的南部和西部。
灰袋鼠生活習性
灰大袋鼠只生活在澳大利亞,它們身長可達到2米,尾長可超過1米,體重近200公斤。灰大袋鼠的後腿十分強健,前腿平時着地,奔跑時呈跳躍式。它們一躍能跳12米多,同時向上能達到3米高。通常以時速13公里的速度前進,奔跑時可達到50公里以上。
它們的尾巴不僅在奔跑時用來保持平衡和穩定,休息或吃草時還用來是支撐身體。大袋鼠的腹部有一個育兒袋,剛出生的幼崽只有一個手指大,眼睛雖看不到東西,卻可本能地鑽進育兒袋並準確找到奶頭吃奶。
它們要在裡面生活100天,以後便離開母親,到外邊單獨活動,但受到驚嚇還要鑽回媽媽的育兒帶里,約三年左右,才能成年。除灰大袋鼠外,還有紅大袋鼠、岩大袋鼠,岩大袋鼠又分東岩大袋鼠、黑岩大袋鼠和羚羊型袋鼠等等。其中岩大袋鼠很適應乾旱生活,完全不喝水也至少可以生存14天。
灰袋鼠分布範圍
灰袋鼠喜棲開闊的林地,體態矮胖,灰暗的皮毛長而厚。主要產於昆士蘭州和新南威爾士。
灰袋鼠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5年 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