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藥之災
原文
同治六年四月初五日,河南滎陽縣城中忽聞轟聲,震空迅厲,似從東來。縣令派差四出查問,始知城東七八里,有甘肅委員運解洋藥及銅帽車十二輛,正遇石坡,騾驚車覆,擦動銅帽,洋火進發,連及五車同時轟烈。車夫、居民死者二十餘人,民房震壞三四十間,洋藥轟失百二十桶,銅帽轟失一箱十萬顆雲。
是年十月二十五日武昌火藥局災,詢系陝甘火藥局曬藥不檢,延及城內之製藥局,轟動半里外之藥庫,附近居民死傷不少。又聞同治四五年間,山東省城有委員解火藥至濟寧者,舟泊濼口,厲城縣知縣陶某往送之,登舟與委員敘談,良久乃別。既登岸,委員在船首拱揖,陶某登輿還揖,忽聞轄然震動之聲,煙焰迷目,船與委員皆已不見,岸旁有一古庵亦不見。須臾,則本片磚瓦與人之骨節紛然墮下,蓋船與庵及委員俱為火藥所轟矣。陶某之輿,夾在庵船之中央,獨得無恙,不解其故,惘惘然馳歸縣署。
嗚呼!自槍炮盛行以來,火藥之害既酷矣,而局庫舟車偶因失慎而遭劫者,亦復不少。然其所遭似有定數焉,又有遭之而仍免於難者。彼鄂省被害之民,迫於地勢者,無論矣。若滎陽城外之居民,何其不幸?而登輿之陶某,又何其幸也?蓋一則無妄之災,一則非望之福也。
著作簡介
《庸庵筆記》是晚清政論家薛福成的一部見聞筆記。此書體例、分類及編目雖皆由作者親手所定,然生前未及刊行,後由其子薛慈明將遺稿交薛氏門人蕭山陳光淞校理,於光緒廿三年(1897)刊行問世。先後有光緒廿三年遺經樓刊本、宣統二年(1910)掃葉山房刊本、上海文明書局「清代筆記叢刊」本,1935年鮑賡生新式標點,編入上海新文化書社「筆記小說叢書」,1937年又有商務印書館的「萬有文庫」本。又有《清代筆記叢刊》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3年標點本。今據《筆記小說大觀[2]》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