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尾希鶥
火尾希鶥 |
中文學名:火尾希鶥 |
火尾希鶥[1](學名:Minla ignotincta),是畫眉科、希鶥屬的鳥類。 火尾希鶥為小型鳥類,體長12-15cm。頭黑色,具長而寬闊的白色眉紋,在黑色的頭部極為醒目。上體栗色或灰橄欖褐色,下體淡黃白色,尾黑色,外翈羽緣赤紅色具白色亞端斑和赤紅色端斑;兩翅黑色,翅上覆羽具白色羽緣和端斑,外側飛羽外緣基部紅色,端部黃色,內側飛羽外緣和端斑白色,黑白相襯,甚為醒目。
火尾希鶥棲息於海拔1500-2500m的常綠闊葉林和混交林中,主要以甲蟲等昆蟲為食。
目錄
特徵
雄鳥前額、頭頂、枕、頭側和後頸概為輝黑色,眉紋白色、長而寬闊,從額側基部向後延伸至後頸。上栗色 或暗栗色,到腰轉為橄欖色或橄欖褐色,有的背等整個上體均為橄欖綠色沾灰或呈現灰橄欖色;尾上覆羽黑色,尾黑色具鮮紅色外緣和先端,最外側一對內翈邊緣白色,其餘內翈全黑色。翅上大覆羽和中覆羽黑色具白色羽緣和先端,初級覆羽黑色,其餘翅上覆羽和小翼羽亦具白色羽緣和先端。飛羽暗褐色或黑色,初級飛羽外翈邊緣朱紅色,向端部逐漸變為淺黃色或黃白色。次級飛羽外翈邊緣亦為朱紅色,尖端白色,最內側次級飛羽外翈基部邊緣白色,其餘全黑色。頦、喉、頰白色或淡黃白色,胸和腹淡黃色或淡黃白色,尾下覆羽黃色,胸側和兩脅淺灰色。
雌鳥和雄色大致相似,但飛羽外翈邊緣白色或微沾黃色,尾羽外翈末端無紅色或紅色淺淡,背多為橄欖褐色。 虹膜淺褐白色或淡灰色,上嘴黑色,下嘴黃褐或鉛黃色,腳黃綠色或橄欖褐色。
叫聲:響亮而哀婉的3~4音的叫聲,重複的chik及多種高音的嘰喳聲。鳴聲為響亮清脆的twiyi twiyuyi..聲。
習性
火尾希鶥除繁殖期間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多成群,也常與其他鳥類混群。多在茂密森林中樹冠層和頻繁地在枝葉間穿梭跳躍,或在樹枝上的苔蘚和地衣下覓食。
叫聲響亮而哀婉。主要以甲蟲等昆蟲為食,也吃部分植物果實與種子。
棲息環境
火尾希主要棲息於海拔1500-2500m的常綠闊葉林和混交林中,也活動於次生林、竹林和林緣疏林灌叢地帶。
繁殖
火尾希鶥的繁殖期為5-7月,通常營巢於海拔1500-2500m的常綠闊葉林中,巢呈杯狀,主要由綠色苔蘚構成,內墊有毛、發和細的植物纖維。巢多置於林下灌木枝杈上,距地高1.2-3m。每窩產卵2-3枚,偶爾4枚。卵藍色、被有少許黑色或紅色斑點,卵的大小為19.3mm×14.6mm。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 分布於尼泊爾、緬甸、越南和印度阿薩姆。尼泊爾至中國南方及東南亞北部。指名亞種為留鳥於西藏東南部和雲南的西部及西北部;亞種jerdoni為留鳥於華中及華南,於海拔1800~3400米。
中國分布:分布於四川中部成都、雅安、樂山、東南部涪陵、南部宜賓、西南部涼山,貴州北部綏陽、西部威寧、東南部雷山,雲南西北部貢山、西部瀘水、碧江、騰衝、盈江、龍陵、鳳慶、耿馬、永平、漾濞、永德、鎮康、西南部滄源、東南部馬關、屏邊、文山、蒙自、中部昆明、景東、東北部永善、昭通、魯甸、綏江,西藏東南部,廣西東北部和湖南南部。
亞種分化
序號 | 中文名稱 | 拉丁學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1 | 火尾希鶥指名亞種 | Minla ignotincta ignotincta | Hodgson, 1837 |
2 | 火尾希鶥西南亞種 | Minla ignotincta jerdoni | J. Verreaux, 1870 |
3 | 火尾希鶥雲南亞種 | Minla ignotincta mariae | La Touche, 1921 |
4 | 火尾希鶥廣西亞種 | Minla ignotincta sini | Stresemann, 1929 |
種群現狀
火尾希鶥分布範圍很大,全球種群規模尚未量化,由於持續的棲息地的破壞和分裂,導致種群數量呈下降趨勢,在中國種群數量不豐富。
保護級別
火尾希鶥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火尾希鶥被列為三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
視頻
參考資料
- ↑ 火尾希鶥(附圖),鳥網, 2018-5-28
- ↑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簡單學習網,20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