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内容简介

知名财经作者吴晓波新作,畅销十年、销量超过两百万册的《激荡三十年》续篇,至此完成改革开放四十年企业史完整记录。

作为时代记录者,吴晓波有意识地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伊始,记录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对我们影响至深的人物与事件,串成一部我们每个人的时代激荡史。而最新的这十年,无疑更壮观,也更扑朔迷离。

很多事情,在当时并未有很深很透的感受,回过头来再看,可能命运的轨迹就在那一刻无意中形成。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应该回望历史的原因。

“对于过往的十年,如果用一个词汇来形容,您的答案是什么?”当我将这个问题抛给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周其仁教授时,这位善于用简洁的表述把深刻的真相披露出来的教授,回答说:“水大鱼大!”

的确是水大鱼大。

急速扩容的经济规模和不断升级的消费能力,如同一个恣意泛滥的大水,它 在焦虑地寻找疆域的边界,而被猛烈冲击的部分,则同样焦虑地承受着衍变的压力和不适。它既体现在各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与妥协,同时,也体现在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以及周遭邻国之间的政治及经济关系。

大水之中,必有大鱼。

在这十年当中,中国公司的体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世界500强的名单中,中国公司的数量从35家增加到了115家,其中,有四家进入到前十大的行列中。在互联网及电子消费类公司中,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市值分别增加了15倍和70倍,闯进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之列,在智能手机领域,有四家中国公司进入前六强,而在传统的冰箱、空调和电视机市场上,中国公司的产能均为全球第一。在排名前十大的全球房地产公司中,中国公司占到了7家。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前四大银行都是中国的。

中国的商业投资界发生了基础设施级别的巨变,以互联网为基础性平台的生态被视为新的世界,它以更高的效率和新的消费者互动关系,重构了商业的基本逻辑,在十年时间里,中国人的信息获取、社交、购物、日常服务以及金融支付等方式都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改变。

因此,这个十年,是中国水大鱼大的十年,风云激荡的十年。这十年的变化,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更甚于之前的三十年。在这本《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之中,我们将跟随作者的笔触,再次经历这改变了每个人的十年。

作者简介

吴晓波

知名财经作家,巴九灵新媒体、蓝狮子财经出版创始人,常年从事中国企业史和公司案例研究。著有《大败局I》和《大败局II》、《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等广具影响力的财经类经典畅销书,著作两次入选《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好书。

2014年在微信、爱奇艺等内容平台开设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超过300万,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个人财经类自媒体之一。

2016年在微信、喜马拉雅FM推出付费音频会员服务“每天听见吴晓波”,现已有超过40万付费用户。

原文摘录

进入2015年,深沪两市暴涨暴跌, 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基本面的不支持。 可以读到人性的贪婪与恐惧,可以发现制度层和技术层的缺陷,可以探究金融创新的陷阱与克制。总而言之,它是多种因素叠加的产物,在某种意义上,带有深刻的不可避免性。

书评

2017年4月,吴晓波在杭州的一个会议上遇到了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吴晓波对周其仁说,他想要对过去的十年做个总结,但苦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所以要向他请教。周其仁只是简单想了想,便说出了四个字:“水大鱼大”。

于是这四个字,就成了吴晓波这本“激荡”系列新书的名字。

拿到吴晓波的这本新书之后,我用一个晚上和一个早晨读完。我承认,无论我喜欢不喜欢这个名字,或者说,无论我认可不认可这种微言大义式的总结,都不妨碍我对的过去的这个十年报以情绪复杂的感叹。

这种感叹当然有一些个人情愫在内。

2008年初的时候,还只有20多岁的我开始了人生的一段新生涯——我从一名时政记者,变成了一个财经新闻的编辑。当时的我很懵懂,而且我也并不知道,自己偶然开启的这段新职业旅程,会遇到很多人半生都遇不到的精彩变幻,更没有意识到,2008年,会是无论对这个世界还是对我都有着重要影响的一年。

接下来的故事很多人都会有印象。一场1929年之后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到来了,华尔街有几家重要的老牌投行倒闭;中国股市从6000点开始下跌,一直跌到1600;紧接着,中国的四万亿大水来了,总理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经济逐渐复苏,但还是有经济学家发出醒世恒言:中国经济必将再次硬着陆,而我采访的一位美国金融家说,危机会持续十年。

能有幸亲临这场重大的世界变化,并因此得以采访或者面见全世界的无数知名的经济人物(索罗斯,鲁比尼,巴菲特,比尔盖茨……),当然是一种职业的荣幸。但2008年对我这种小人物的影响也绝非仅仅到此——实际上,当我和当年的室友谈起这十年的时候,我们心中充满的不是这种亲历时代的兴奋,而是更为一种复杂的心情(或者叫心塞):

我们在2008年都没有买房。

如果说2008至今的历史叫做水大鱼大,那么显然,买了很多房子的吴晓波是那个看见了大水抓住了大鱼(或者自己变成大鱼)的人,而我和我的室友并不是。

当然,因水而大的鱼绝非只有吴晓波。

2008年的胡润百富榜上,前三名是黄光裕、杜双华以及杨惠妍。许家印和王健林排名在20-30之间,但马云并没有出现在前100名之中。那一年马云还在港股上市的阿里巴巴股价狂跌,宏观环境的恶化让他惊恐不已,他发出内部信说,冬天来了,会很漫长。

冬天是来了,但并不漫长。10年之后,马云、王健林和许家印轮换坐着财富排行榜的首把交椅,而黄光裕的好消息是,他可能很快就出狱了。马王许这些人,都踏上了水,变成了更大的鱼。

尽管在当年有着无数的争论甚至诟病,尽管我们现在也似乎不愿意承认,但十年过去之后,我们大体可以看清,这十年之间的大水到底如何而来——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的均衡被打破,全球之水开始向中国倾斜,而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尤其是金融和货币政策上的释放与放松,更是让这水变得荡漾,变得迅猛,变得深不可测。

水大了鱼就会多。2008年开始之后的润泽与丰盈,推高的首先是资产价格和收入(也许前者更高一点),而收入和资产价格的提高,推高的是消费的欲望。于是乎,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今天我们在富豪榜上看到的,不再是线下实体店的老板,不再是钢铁厂的老板,而是房地产商人和电商老板。

水大了鱼也就更肥。2008年时,百富榜第一名的黄光裕,资产430亿;今天,第一名的许家印,资产2900亿。与10年前不同,如今的鱼更会顺势而为,踏浪而行,水是他们的生存之本,却也是他们翻云覆雨的工具。鱼和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更加如胶似漆,更加不分你我了。

可是也不是所有的鱼都变肥了,变大了。原则上来说,水越深,层级就越多,包容性就越强,但是另外一方面却是,在同一水面的鱼,互相为生存或者颜面的争斗也变得更为激烈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从底层冒出来的小鱼,开始考虑如何吞掉那些大鱼,甚至还有海外的大鱼。他们借助一种叫做杠杆的东西,开始了蛇吞象的过程,这期间,有的成功了,但更多的是失败——改变在水中的层次是可以的,但是你的吃相,不要太难看。

但终归而言,水越大越深,浑水摸鱼似乎也就变得更加容易。在2009年时,一个叫吴英的女人因为非法集资7个多亿而被判处了死刑,后来经过多方的舆论呼吁才改判无期。但到了2015年,一家打着P2P旗号的庞氏骗局公司非法集资了500个亿。两件案子的当事人都是80后,可是只是隔了几年,浑水摸鱼者摸到的也是大鱼——更不用说,现在还有一种叫做现金贷的东西,已经开始到海外上市。

这样的例子举不完,就像水大鱼大这四个字的意义,永远也无穷尽。

但不管我们如何回顾这十年的历史,我们总是要有个结论,那于我而言,这个结论就是,水大是好的。而这也意味着,我认为十年前的那场防水意义重大。如果历史可以重来,我相信除了战术的区别,我们的放水战略仍旧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如果历史可以重来,我想我也会变得更聪明一点,起码先把房子买了。

如果说历史到此为止,那么我们只要向后看就可以了。但可惜的是就像我回不到2008年,这个世界终究还需要新的故事。一个简单的问题是,如果过去十年叫做水大鱼大,未来的十年呢?水还要继续大下去么?鱼还要大下去吗?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水的规模,还是水的清洁度?我们的大鱼如此欢腾,而那些更多的小鱼呢?

虽然像吴晓波这样的“激荡”故事里只有大鱼,但这个世界却并非如此。毕竟,小鱼也是鱼。

写到这里,我已经发现这已经超出了我的思考能力范畴。而且,我毕竟也是一条小鱼,如何能管得了水的事儿呢。我思考的应该更多是我们小鱼的事儿啊。

那么,小鱼该做的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真的还是很简单的,当然还是要尽量搞好和水的关系。毕竟,鱼的一生虽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最终要考虑的是水的流向。你说呢?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