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潛在GDP是個名詞術語。

漢字作為一種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符號系統[1],源於日月鳥獸之形,作為中華文明之標誌[2],連接中華民族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方正之間充滿美感。

目錄

名詞解釋

潛在GDP也稱潛在產出或潛在國名收入、潛在的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可供利用的經濟資源在充分利用的條件下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也就是該國在充分就業狀態下所能生產的國內生產總值。這裡的GDP就反映了在該時期內的最大產出能力

潛在國內生產總與名義GDP的關係

由於在經濟周期和總需求變量之彰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係,潛在國內生產總與各年度的名義GDP一般是不相等的。例如在經濟蕭條時期,由於社會購買力不足,名義GDP一般小於潛在GDP的數值;在經濟繁榮時期,過旺的購買力又會導致社會實際總需求超過了社會所提供的潛在總產出水平。這時名義GDP將超過潛在GDP,一般認為,各年度的名義GDP總是圍繞着潛在GDP上下波動的。

潛在的國內生產總值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人口的自然增長、資本要素的不斷積累、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增長的。從長期來看,潛在的國內生產總值是一條具有正斜率的曲線,這條曲線代表了該國理論上的經濟增長曲線。

潛在GDP、名義GDP和實際GDP

1、潛在GDP,是當經濟社會達到充分就業時候的GDP。

2、名義GDP,是指按當年價格計算的GDP。

3、實際GDP,是以以前某年為基期價格計算的GDP。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