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潘道根(1788-1858)字确潜、晚香。一字潜夫,又号徐村老农昆山周市镇人。

潘道根日记

潘氏勤奋好学,凡六经四书、汉唐训诂、声韵文字、医方药书,无不研求。曾在昆山发起成立“栎社”诗社。平生致力于地方文献、掌故的考证,以教书行医为生,布衣以终。著有《隐求草堂诗文集》、《三礼今古文疏证》、《临症度针》等。其传世日记《潘晚香日记》学术价值很大。

道根自幼颖悟,相继从吴映辰等5位老师刻苦研习诗文经史、音韵训诂文字之学。与同邑王学浩吴映奎等前辈结成忘年交,时常请益,学术愈邃。加入邑之诗社 “栎社”,常与诗友们相酬唱。毕生致力实学,不事科举。咸丰元年(1851),知县王省山欲保举其为孝廉方正,作书力辞不就。生平好读书,因家贫,无力购 置大量书籍,每逢善本必借以抄录成副本,孜孜不倦,至老未休。尤其留心地方文献,网罗搜集乡邦文史资料、掌故轶闻不遗余力,并精心拾遗补缺,考订伪误,为 地方保存了不少珍贵文献。光绪初和民国初,纂修《昆新两县续修合志》、《昆新两县续补合志》时,就采用了大量他所搜集和考订的资料。平生著述颇丰,有《国 朝昆山诗存》32卷(与同邑张潜之合辑,清道光廿八年刻本,今存)、《昆山诗征稿》6卷(今存)、《邑志补遗订讹》3卷(今存)、《昆山县城隍庙续志》 (今存)、《新阳县城隍庙志》、《昆山名贤墓志铭》12卷(今存6卷)、《昆山艺文志考》、《隐求堂诗文集》4卷(今存)、《梅心后集》(今存)、《徐村 诗文稿》(今存)、《潜夫文稿》2卷(今存)、《晚香诗钞》6卷(今存)、《潜夫杂著稿》(今存)、《隐求堂日记节要》18卷(民国24年刊本,今存)、 《晚香书札》(峭帆楼丛书刊本,今存)等20多种。还校读过清初邑人叶奕苞编纂的《昆山县志》手稿(现藏苏州图书馆古籍部,经校点,1994年已由江苏科 技出版社出版)。

潘氏除诗文经史外,酷嗜岐黄之术。对《内径》、《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著作无不细读精研,时借方书抄阅,故而极精医理,为人治疗,每多奇中。道光四年(1824)年,37岁时正 式悬壶应诊,治病疗疾,活人甚多,名扬遐迩,苏州、太仓等地病家亦慕名屡邀出诊。性乐善好施,遇贫病者就诊,不取其酬,反赠以钱,深受远近乡亲爱戴。诊疗 之余,勤于著述,所编著之医籍现存者就有《饭香道人医案》不分卷(道光十九年九月撰)、《读伤寒论》2卷(道光卅年春撰)、《医学正脉》不分卷(道光卅年 撰)、《外台方染指》1卷(道光年间辑著)、《临证度针》7卷(咸丰三年冬撰,已缺首、末两卷)、《徐村老农手抄方》不分卷(咸丰三年辑)等6部,除《外 台方染指》藏南京图书馆外,余均藏于苏州医学院图书馆。按目前所知,潘氏还批注、抄录了大量前代他人医书,现存者尚有13部,其中还有若干孤本,或加批 注,或作跋文,亦颇有独到之见解,对传播、推广和保存祖国医学学术经验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民国后,为纪念这位邑先贤,将其生前居住地命名为晚香乡(又称道根乡),至民国36年(1947)才改名为金鸡乡。建国后,行政区划累经变迁,该乡辖地曾分属昆山市陆杨、周市、新镇等镇,今属周市镇。[1]

目录

参考文献

  1. 潘道根. [201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