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璋
潘璋(?-234年),字文珪,東郡發幹(今山東冠縣東)人。三國時期吳國將領。為人魯莽勇猛,禁令嚴明,喜好建功立業,帶領人馬不過幾千人,但所到之處常常可以起到上萬兵力的作用。[1]
潘璋年輕時家貧,在孫權擔任陽羨長時,便跟隨孫權[2],加上其作戰勇猛,不斷升遷,其一生為孫權東征西討,在合肥之戰追擒關羽,夷陵之戰、江陵保衛戰中多次立下戰功。「然性奢泰,末年彌甚,服物僭擬(古代官員穿戴用物均有等級規定。僭擬,就是超過制度的規定)。吏兵富者,或殺取其財物,數不奉法,監司舉奏」,孫權「惜其功」而不予追問。死時,其子因行為不端已被流放會稽。孫權迎璋妻居建業,「賜田宅,復客五十家[3]。」被陳壽盛讚為“江表之虎臣” 。
目录
擒獲關羽
潘璋被孫權拜為偏將軍,建安二十四年,潘璋擒殺關羽,被拜為固陵太守,潘璋為紀念自己的此次功勞,於是打造了一把刀,在刀上刻“固陵”二字。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描寫潘璋擒獲關羽,並奪取了青龍偃月刀及赤兔馬,而且描寫了在夷陵之戰被為父報仇的關興所殺,但實際上都是虛構的小說效果。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孫權再次出征荊州,孫權襲擊關羽,關羽退守麥城,吳範預測關羽偽降,孫權於是派遣潘璋與朱然截斷守將關羽後路,於臨沮至夾石間,遇上關軍,十二月,潘璋部下司馬馬忠擒羽,關羽子平、都督趙累等。孫權便分宜都、秭歸二縣為固陵郡,拜潘璋為太守、振威將軍,封溧陽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