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潘帕斯群落是中國地理學裡的一個名詞術語。

隨着社制度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中國的漢字也在不斷演化着,從最初的甲骨文[1]漸漸發展到了小篆[2],後來文化進一步發展後,才出現了」漢字」這種說法。

目錄

名詞解釋

「潘帕斯」是印第安丘克亞語,意為「沒有樹木的大草原」。潘帕斯群落是南美洲獨特的一種植被類型。

草原,又稱夏綠乾燥草本群落,在匈牙利稱為普施塔群落,在北美稱為普列利群落,在南美稱為潘帕斯群落。不管名稱如何,凡是由低矮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時為旱生小灌木)組成的植物群落就叫草原。

潘帕斯群落廣布紅化黑土,因為腐殖質含量很高,因氣溫較高,土壤表現了一定的紅化現象,故稱紅化黑土。在世界同類型區域中,潘帕斯群落一般分布在大陸東岸的臨海位置,大陸性不顯著;潘帕斯群落的區內差異為自東向西逐漸顯現乾旱。

潘帕斯群落分布於南緯29°~39°間的廣大平原上,其中占據阿根廷和烏拉圭的大部分地區。實際上,就地帶性和氣候條件而言,本區適宜樹木生長,但這裡基本為無林草原,一般可稱為潘帕斯群落。

潘帕斯群落由高草組成,具旱生結構,主要成分為多年裡禾本科植物,如臭草屬、三芒草屬、針茅屬等;雙子葉草群中有茄屬、馬齒莧屬、馬鞭草屬、酢漿草屬和菊科植物等,尤其是菊科植物特別豐富,但豆科植物少,特有種也較貧乏。

在潘帕斯的草原西邊的安第斯山脈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降雨,所以只有草原的西邊靠安第斯山脈一側的狹長地帶才生長「走廊式」林木,而東部由於缺乏雨水不能生長樹木。地勢自西向東緩傾,年降雨量由東北向西南遞減,為1000~250毫米。以500毫米等降水量線為界,西部稱「干潘帕」,東部稱「濕潤潘帕」。西部除禾本科草類外,西南邊緣還生長着稀疏的旱生灌叢,有栗鈣土、棕鈣土發育,多鹽沼和鹹水河。東部發育有肥沃的黑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