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兰珍
潘兰珍
- 潘兰珍(1908—1949),又名潘若云,潘云仙,生于江苏省通州余西镇大悲殿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陈独秀的第三位夫人,小陈独秀29岁。以其忠贞的爱情、豪侠的气质,伴随陈独秀走过其最后十年的人生之路。
潘兰珍 | |
---|---|
出生 | 1908年 |
逝世 | 1949年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工人 |
目录
人物经历
- 悲惨童年
- 潘兰珍四岁那年,紧依长江下游北岸的南通在一场风暴之后成了一片汪洋,灾民也便象汪洋一般四处漫流。其父在1911年也带着全家逃荒至上海,在浦东谋生。上海码头上,他做搬运工、做挑夫,帮旅客搬运行李货物,后来又进入英美烟草公司当装卸工,以拼卖苦力维持全家生计,但还是捉襟见肘。其母在操持家务之余无奈带着她出外捡破烂、拾煤渣。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潘兰珍渐渐长大了,她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生活的重担,成了父母的得力助手。
- 在她七八岁时,家里又添了弟弟和妹妹,清贫的生活日渐困顿。这样又煎熬到10岁时,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她便去一家纺织厂做了包身工。几年后,父亲又把她介绍到自已卖苦力的英美烟草公司当童工。屈辱的生活,超负荷的劳动,使潘兰珍尝尽了人间的苦楚,也更加速了她的成熟,十七八岁时她己出落得亭亭玉立,楚楚动人,朴素的衣着掩遮不住青春的光彩。
- 不幸遭遇
- 不想,这份天然的美丽却给他带来了人为的灾难。工厂里的一些流氓工头狼群般地整天纠缠着她,特别是在上夜班时,她更是心惊肉跳,无处藏身。其中一个工头,表面上大骂那些欺侮潘兰珍的流氓是狼群,对她表示极度关心,大献殷勤,并强行做她的“保护者”,但实质上为了达到一个独占的目的。几次夜闯潘兰珍住处威胁强迫遭拒后,他便在上班时寻故找茬,责罚打骂,受尽了屈辱,一个孤苦无助的弱女子终于在软硬兼施下屈服了。在衣冠禽兽的挟迫下与其同居并生下一子,不久夭折。
- 在与虎狼相伴中,潘兰珍经受了非打即骂的非人的折磨,孩子的夭亡更使她雪上加霜,他为了抛弃她,常常以无端的暴力让她“心死”,每次潘兰珍都在那种“重刑”下鼻青脸肿,遍体鳞伤,肉体的折磨,精神的刺激,使她终于在忍耐的极限上决定永远离开这个恶魔。她逃离了虎口,孤苦伶仃地隐居在上海熙华德路(今长治路)上一座石库门房子的后楼的亭子里。
与陈独秀[1]>
- 潘兰珍,又名潘若云,潘云仙,1908年出生于江苏省通州余西镇大悲殿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1年,全家逃荒至上海,在浦东谋生,她便去一家纺织厂做了童工。几年后,父亲又把她介绍到自已卖苦力的英美烟草公司当工人。1930年,潘兰珍在上海英美烟草公司做工,住在熙华德路(今东长治路)一个亭子间里。
- 也许是缘分吧,此时陈独秀被撤职之后,回到上海,隐姓埋名,也在熙华德路一座贫民窟石库门房子的前楼居住下来。这是陈独秀最为孤寂的时期,正逢大革命失败,长子、次子相继壮烈就义,而他因“右倾错误”受到了批判,同时还遭到国民党的通缉,只能东躲西藏,再加婚姻生活两度离合,年过半百孑然一身。
- 当时的潘兰珍并不知道眼前的老先生就是赫赫有名的陈独秀,她看到这位邻居先生虽潦倒,但识字明理,平等待人,且具有爱心,兰珍感到很是“幸会”。当时陈独秀教兰珍识字,她进步很快。他们同居两年,兰珍估计自己不会生育了,就抱养了一个女儿,陈独秀为其取名凤仙,姓潘。
- 据《飞扬与落寞:陈独秀的旷代悲情》记载:“在潘兰珍的悉心照料护理下,陈独秀的生活也逐渐地条理化。在吃上可口应时的热菜、热饭之后,他的身体与精神均有了很大的改观。他换上西服,打上了领带,染上秋霜的头发也梳得油光闪亮......”
- 一次潘兰珍送孩子潘凤仙回南通,恰在这时,陈独秀被捕了,因为1932年,在上海淞沪会战期间,他又发声谴责国民政府而。也在此时,她知道了自己同居两年的李先生就是登在报纸新闻上陈独秀,因为他父亲看到报纸上的照片,于是她决定去南京监狱看他。
- 漫长的牢狱生活开始了,潘兰珍一直守护在附近,三天两头去照顾他的生活。她是自由的,跑腿、采购和进行联络都是她的事情。来看望陈独秀的朋友很多,兰珍因此也大开眼界。胡适和陈独秀政见不一,时有争论,但感情深厚,胡适不止一次从北平来宁,送来吃的、用的和书籍。 另外,陈独秀还有大量的诗作,兰珍为之收拾文稿,整理书籍,常伴左右。
- 抗战全面爆发后,陈独秀出狱了,潘兰珍陪伴他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重庆江津,1942年5月他在贫病交加中逝世,潘兰珍在他贫穷困厄的最后十年以自己的青春和热情无怨无悔照顾、陪伴他,后人在赞同这旷世恋情时,往往被她的忠贞和侠义所感动。
- 陈独秀在临终前留下的惟有一句遗言:“兰珍吾妻,望今后一切自主,生活务求自立------”潘兰珍一直谨守着此遗言走完人生的旅程。她先在四川一农场劳动四年,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在一小学校食堂工作。她和养女小凤仙曾在南通、上海团聚,1949年春潘兰珍因患病走完了她的人生之路。以前看到过一篇文章说她后来嫁给了一个抗战受伤了的连长,但愿这是真的,好人应该得到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