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潘偉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潘偉中共黨員,1961年出生,遼寧瀋陽人,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隊長、救助機長[1]。1979年到2003年在瀋陽軍區空軍服役,2003年轉業至交通部救助打撈局,2005年調至交通部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先後任副隊長、隊長。曾榮獲"海上特別勇敢獎"[2]、"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交通運輸系統先進工作者"、"救撈功臣"等榮譽稱號[3]

目錄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隊長、救助機長

出生日期----1961年

出生地點----遼寧瀋陽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飛行隊隊長

信仰----中國共產黨

人物簡介

潘偉,中共黨員,1961年出生,遼寧瀋陽人,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隊長、救助機長。

個人簡歷

1979年到2003年在瀋陽軍區空軍服役,2003年轉業至交通部救助打撈局,2005年調至交通部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先後任副隊長、隊長。曾榮獲"海上特別勇敢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交通運輸系統先進工作者"、"救撈功臣"等榮譽稱號。

先進事跡

潘偉自2005年以來,在極其危急困難的條件下先後駕機385架次,成功救助遇險群眾375人,安全救助飛行1100小時,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救撈精神,他是黨和政府在海上播撒 "德政工程"的忠實踐行者。他的先進事跡,體現了共產黨員忠誠使命、以人為本、服務人民的崇高理念;體現了救撈人敢於創新、刻苦鑽研、追求卓越的主流價值取向;體現了救撈人獻身事業、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在系統內廣泛學習和宣傳潘偉同志的先進事跡,大力弘揚"潘偉"精神,對於引導和激勵救撈乾部職工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深入推進創先爭優活動和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活動,努力提高 "三個服務"能力,實現部黨組"三精兩關鍵"的要求有着重要的推動作用;對於鼓舞救撈乾部職工士氣、凝聚力量,為"十二五"期間救撈事業發展開好局、打好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經部局黨委研究決定,在救撈系統開展向潘偉同志學習活動。

牢記宗旨

向潘偉同志學習,就要學習他牢記宗旨、堅定信念,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的崇高品質。他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保持了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部隊轉業時,他放棄商業公司的高薪聘請,投身救撈事業。放棄全家團聚北京的大城市生活,主動要求到一線承擔危險的救助任務。作為救助飛行員,他忠實地履行着共產黨員的責任和義務,嚴格要求自己,吃苦耐勞,兢兢業業,平均每年值班待命300多天,克服酷暑嚴寒和直升機巨大噪音,出色地完成了各項救助和國家重點工程及國家重大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保障任務。作為飛行救助專家和飛行隊隊長,他心系事業,積極參與北部海域飛行救助基地的選址和建設工作,努力探索飛行救援的新模式、新機制,建立了3個飛行救助基地和24個臨時起降點,初步形成了渤海灣地區陸島空中救援網絡,提高了直升機救助效能,擴大了直升機救助範圍,拓展了直升機救助功能。這一模式已在東部和南部海區推廣,並取得了重大成效,發揮了重要作用。

苦練技術

向潘偉同志學習,就要學習他苦練技術、勇於創新,對救助事業充滿熱愛的優秀品格。他廢寢忘食、孜孜不倦,努力自學專業英語、民航法規和業務知識,以最快的速度通過了相關的業務理論考核,並取得了優異成績。在飛行訓練上,他全心投入,虛心請教,刻苦訓練救助實操技術,先後取得了美國西科斯基S-76機型教員機長資格證書和歐洲直升機公司EC225機型機長資格證書,為完成飛行救助任務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他主動作為,敢於創新,積極探索夜間海上搜救、直升機城市救援、山地救援和高速公路救援等新課題、新技術,並付諸救助實踐,先後成功完成了威海嵯山救助和淄博電廠救助等山地救援和城市救援任務。2007年7月,首次成功機降印度貨輪,救起重傷外籍船員。2008年,在煙臺市組織的客滾船海上應急救援演習中成功機降煙臺山醫院急救中心樓頂平台,受到現場觀摩演習的日本和韓國救助專家的高度評價。

不畏艱險

向潘偉同志學習,就要學習他不畏艱險、拼搏奉獻,對使命職責執着堅守的敬業精神。他始終把遇險群眾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對遇險群眾充滿着大愛情懷,對每一次救助,他都盡最大的努力,從不輕易讓任何一位遇險者丟掉生還的機會。在惡劣的氣象條件下,只要符合起飛標準,他都勇往直前,從不退縮。2006年,他駕機在海上奮戰7個小時,奪回"新寶1"號貨輪14名遇險船員的生命;2007年,他克服重重困難,親自駕機成功解救了2名困在180米煙囪頂部的施工人員;2010年,他率機組在遼寧丹東災區苦戰三天,歷盡艱險,出動直升機20餘架次,成功救助包括一名待產孕婦在內的39名被洪水圍困的群眾……自2005年以來,潘偉同志成功救助遇險群眾375人,挽救了375個家庭,許多人被救後長跪不起,感謝黨和政府的恩情。

情系職工

向潘偉同志學習,就要學習他情系職工、培育新人,對團隊同事充滿真心的高尚情操。他作為飛行隊隊長,情系職工,關心體貼同事部下,努力幫助解決同事部下遇到的個人和家庭困難,凝聚人心,穩定隊伍;他狠抓飛行隊伍的建設和管理,打造了一支團結協作、敢打敢拼的戰鬥隊伍。他甘於奉獻、培育新人,克服北部海區飛行員數量少、救助任務繁重等困難,主動承擔新飛行員的培訓任務,利用休息時間備課,先後培養5名救助機長和4名副駕駛。僅2010年培訓4名副駕駛就節省培訓經費500餘萬元。

潘偉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當前,"創先爭優"活動正在深入開展,系統各單位要結合"創先爭優"活動,把開展向潘偉同志的學習活動作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提高"三個服務"能力和水平,實現"三精兩關鍵"目標的一項重要舉措,把學習活動與全面貫徹落實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與"學先進、樹新風、建體系、創一流"活動結合起來,與宣傳救撈事業、促進救撈發展結合起來,與本職工作結合起來,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紮實推進,運用各類新聞媒體和各種形式,廣泛宣傳潘偉同志先進事跡,掀起向潘偉同志學習的高潮,引導和激勵救撈系統廣大幹部職工見賢思齊、爭創一流,營造學先進、當先進的輿論氛圍。黨員幹部要發揮表率作用,帶頭學習,帶頭實踐,加強黨性修養,弘揚優良作風。廣大救撈職工要結合自身特點,從基礎工作做起,團結一心、愛崗敬業、銳意進取、紮實工作,為救撈事業發展再立新功。

事跡附件

附:渤海神鷹拯救百姓生命 播撒黨的海上德政工程--交通運輸部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救助機長潘偉先進事跡

中國共產黨交通運輸部救助打撈局委員會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日

附件

渤海神鷹拯救百姓生命 播撒黨的海上德政工程

--交通運輸部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救助機長潘偉先進事跡

渤海灣覆蓋方圓7.7萬平方公里,所轄海區每天有上萬條船舶從事海上交通運輸和作業生產。交通運輸部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作為一支重要的海上專業救助力量,擔負着海上緊急情況下遇險群眾的人命救助任務。飛行救助機長潘偉,自2005年起,在極其危險困難的氣象條件下,先後駕機385架次,成功救助遇險群眾375人,拯救了375個家庭,成為黨和政府在海上播撒 "德政工程"的忠實踐行者。

潘偉同志1961年出生,遼寧瀋陽人,1979年到2003年在瀋陽軍區空軍服役,先後擔任飛行員、機長、運輸團大隊長。2003年轉業到交通部救助打撈局,2005調至交通部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任救助機長。他先後獲得了國際海事組織授予的"海上特別勇敢獎"、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交通運輸部授予的"交通運輸系統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2009年入選國家海洋局 "新中國成立60年十大海洋人物"。國慶六十周年閱兵大典上,他作為交通運輸系統六位優秀代表之一乘"交通成就"彩車接受了黨和國家領導人檢閱。

作為一名飛行救助機長,當天氣突變,其他飛機已經停航時,潘偉機組卻在這個時候起飛;當海上波濤洶湧,船隻紛紛返港避風時,潘偉卻率領隊伍在海上與之搏鬥。在潘偉身上充分體現了交通運輸部黨組"三個服務"的執政理念,充分體現了"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崇高救撈精神,充分體現了"在關鍵時候發揮關鍵作用"的國家海上專業應急救撈隊伍的使命與責任。他牢記宗旨、忠誠使命、苦練技術、勇於創新,對救助事業充滿真誠;他關愛生命、以人為本、不畏艱險、盡職盡責,對遇險群眾充滿真情;他情系職工、團結協作、甘於奉獻、培育新人,對團隊同事充滿真心。

凝聚真誠

面對渤海灣極端惡劣天氣尤其是冬季寒潮大風給海上運輸生產帶來的困難,以及海難事故頻發的嚴峻形勢,2003年,交通部決定加強渤海灣海上救助力量,組建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利用直升機快速、便捷的優勢搶救遇險船員,第一時間挽救海上遇險人民群眾的生命。崇高的事業、神聖的使命,深深地打動了潘偉。他主動放棄商業公司的高薪聘請,在轉業時選擇了交通部救助打撈局。潘偉同志最初被安排在救助打撈局機關飛行調度中心從事海上飛行救助的協調調度工作。工作中,潘偉了解到,組建不久的救助飛行隊急缺具有過硬駕駛技術的救助機長。他覺得:"世上沒有比救人生命的事業更崇高、更重要,不是每個人都有救人的機會,我既然選擇了救助打撈局,就應該到海上人命救助的第一線。"隨即,潘偉同志放棄在北京全家團聚的大城市生活,主動向組織要求到第一線,直接擔負危險的飛行救助任務,救助打撈局黨委同意了潘偉的請求。

潘偉同志到第一線感覺到,作為一支海上應急救助的專業飛行隊伍,要出色完成人命救助任務,真正做到"在關鍵時刻發揮關鍵作用",不僅要具備良好政治素質,還要具有精湛的飛行救助技術。潘偉同志在部隊駕駛的是蘇制"米-8"軍用直升機,而飛行隊從事海上人命救助的直升機是從美國西科斯基公司引進的S-76C﹢專用救助直升機,技術要求更高,操作系統更複雜,並且操作手冊全部是英文,與曾經在部隊駕駛的直升機有很大不同。為了儘快熟悉掌握救助直升機的駕駛技術,潘偉同志從熟練掌握英文操作手冊開始,背詞彙,他把床上、玻璃上、鏡子上、桌子上、衛生間裡都貼滿了專業英語詞彙紙條,走到哪,學到哪,背到哪;學習民航法規,他廢寢忘食,孜孜不倦;學習救助飛行實操技術,他虛心請教、不恥下問;學習渤海灣氣象海況知識,他全心投入、刻苦鑽研;國外深造期間,他珍惜時間、珍惜機會。2005年4月,他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救助機型的全部課目考試,順利完成了S-76C﹢型直升機改型訓練任務,並獲得了救助飛行駕駛證書。潘偉同志並沒有就此滿足,繼續苦練本領,向更高的技術層次攀登,先後取得了美國西科斯基S-76C﹢機型教員(教練)機長資格證書和歐洲直升機公司EC225機型機長資格證書,為出色執行救助任務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

經過幾年的磨礪,潘偉同志從一名普通的飛行員,成長為北海第一救助飛行教員(教練)機長、飛行隊隊長。為了崇高的海上人命救助事業,他傾盡心血。工作中,他主動作為、勇於創新。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直升機的救助效能,他積極協調環渤海公安、海事、漁政等相關部門,搭建救助信息共享平台,拓寬救助信息渠道,及時獲取救助信息;為了縮短救助直升機出動的審批時間,實現快速反應,提高救助效率,他主動加強與濟南、青島、煙臺、瀋陽、大連等空管部門之間的溝通,爭取空域管制部門對救助和訓練飛行的支持;他想地方政府之所想,急人民群眾之所急,積極增加救助飛機場站,擴大救助半徑,先後努力爭取建立了大連、蓬萊、青島三個飛行救助基地,並在山東長島、遼寧長海設立了24個救助直升機臨時起降點,初步建立了覆蓋渤海灣海域的陸島空中救援網絡;他按照上級要求,主動協調與山東、遼寧、天津等海事部門建立了救助與海事執法巡航一體化機制,並親自駕機參與了煙臺、威海、青島、天津、大連等海域的海事執法巡航活動,為海事部門海上執法活動提供了有力的空中支持;他貫徹國務院領導精神,積極探索直升機城市救援、高速公路救援和夜間救援新課題,周密組織了煙臺山醫院城市救援演練,主動參與了山東、遼寧等地高速公路救援調研,獲取第一手資料,並親自駕機在遼寧省內進行了高速公路救援演練,拓展了飛行救助新領域;他日常狠抓飛行隊建設,建立各類管理制度,完善各種技術規範,加強隊伍管理,短短几年,打造了一支技術精湛、作風頑強、團結拼搏、敢打硬仗的英雄群體。在他的帶領下,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先後獲得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和全國海(水)上搜救先進單位等十幾項榮譽稱號。

凝聚真情

潘偉同志385次駕機救助遇險群眾的經歷,也是他385次將自己生死置之度外,從死神手裡奪回遇險群眾生命的艱險歷程。他盡職盡責、不畏艱險,珍惜遇險群眾的生命勝過珍惜自己的生命,每一次成功的救助,都凝聚着潘偉同志對遇險群眾一份真情。一次次成功救助,譜寫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生命樂章。

首次救助

2005年10月22日,潘偉帶機組前往煙臺開發區夾河口救助一名養殖工人。當時海上陣風10級,浪高5米,漁船像樹葉在風浪中搖擺跳躍,巨浪隨時都有可能將它擊碎。當直升機飛臨現場時漁船已進水開始下沉,漁民死死的摳着船幫,命懸一線。潘偉機組的救生員順着鋼索被放下去,在空中盪起"鞦韆",擺幅達十幾米。潘偉駕駛直升機懸停在漁船上方,接連三次都因救生員空中擺幅過大和漁船劇烈搖擺而無法登船。第四次,機組重新調整了登船的位置,在海浪托起小船的瞬間,絞車手及時放長鋼索,救生員乘勢踩着船幫滾到前甲板。也就在這一刻,鋼索被漁船的桅杆纏住!纏着鋼索的船隻在風浪中瘋狂跳躍,隨時都可能將直升機拽入大海。"準備切鋼索!"情急之中,絞車手向潘偉提出請求。為保護直升機和機上人員的安全,這是常規的處理方法。可一旦切斷鋼索,包括救生員在內的船上兩人可能隨時被大海吞沒。不能輕易放棄自己的兄弟,潘偉果斷髮出口令:"不能切,再放鋼索!"由於放鋼索的速度跟不上小船漂流的速度,鋼索被小船拽得不時發出"嘣、嘣"響聲,直升機也被鋼索拽的左右搖晃,全體機組人員處在極度的危險之中。絞車手再次請求切斷鋼索,又被潘偉嚴厲拒絕,"將絞車內的鋼索全部放出,引導我操縱直升機向後退,直到能看到小船。"潘偉不停地發出指令。當小船出現在潘偉視線內時,他立刻指示絞車手,讓絞車手引導他操縱直升機逆時針繞着小船解開鋼索。就在鋼索被解脫的一剎那,救生員和漁民一個翻滾跳到船外,迅速被直升機吊起。那一刻,切掉鋼索,就要看着自己的兄弟和受傷的漁民被大海吞噬;不切鋼索,機組的所有人極有可能被拽入大海導致機毀人亡。關鍵時刻,潘偉同志膽大心細、處理果斷,挽救了遇險者,保住了直升機,這種不捨棄不放棄的高尚精神,打動了整個救助飛行團隊。

奮戰

2006年10月17日凌晨6點,潘偉接到急促的救助信息,一艘名為"新寶1"號的貨輪在東營附近海域發生了故障,船舶進水,船身開始傾斜下沉。此時海上風急浪大,14名船員危在旦夕。潘偉頂着狂風駕駛救助直升機火速趕到現場。潘偉看到,遇難船舶即將完全沉沒,14名船員擠在四五平方米的船樓上面,七八米高的海浪一波一波打過去,人和船隨時都有可能被巨浪吞沒。潘偉啟動應急救助準備程序,直接飛到遇險船舶上空實施營救。同時指揮在現場守候的其他船舶離開,為直升機救助提供空間。在風速較大,氣流不穩的氣象條件下,如果直升機懸停高度過高,救生員離機後會在空中大幅度擺動和旋轉,不僅不能施救,而且會對救生員生命帶來危險。懸停高度過低,海浪和沉船上的桅杆、天線會對直升機的安全帶來威脅。潘偉儘可能地調整飛行高度, 200米、100米、50米……風速在不斷加大,機身的顛簸也越來越大,救生員剛靠近遇險船樓又被風浪打偏。時間就是生命!潘偉憑藉高超的飛行技術,在難船30米上空穩穩地控制住直升機,果斷確定採用高空引導繩實施救助,絞車手與救生員默契配合,快速、成功地搶救出了第一批7名遇險船員。當第二次將剩餘7名遇險船員全部救起時,"新寶1"號輪在十幾秒鐘內完全沉沒。遇險14名船員全部獲救。此時,潘偉和他的團隊同志忍受着飢餓、寒冷和勞累,已連續工作9小時,空中飛行達7小時零5分,此次救助任務飛行時間之長、救助人數之多,在當時創造了中國海上飛行救助的紀錄。

技藝高超

2007年4月30日下午,威海海域東南140海里處有一作業漁船漁民重度昏迷急需搶救。這個距離已大大超出了救助直升機110海里的救助半徑。怎樣才能把昏迷的漁民救出來?潘偉突然想到,從駐地蓬萊機場起飛經威海機場到現場,需要飛行1小時50分鐘,在這段時間內,如果漁船能夠和直升機相向而行,就可以儘量縮短飛行距離,將昏迷漁民救上直升機。與漁船溝通後,下午2時30分,潘偉機組冒雨起飛。途中,得知漁船由於風大,滯留原地,並未相向靠近。140海里的救助距離,潘偉計算,直升機根據油耗只能給救助留下十分鐘時間。此時,機載雷達顯示海上有多艘作業漁船,直升機找船需要十分鐘,救生員登船需要五分鐘,擔架綑紮需要五分鐘,總共需要二十分鐘,僅有的十分鐘根本來不及救助。怎麼辦?救還是不救?潘偉猛然想到,如果能省下尋找難船的十分鐘,那麼還是有希望的。於是,他通過機載電台提前指揮漁船在船頭點上火把,指示難船的位置。當直升機接近事發區域時,機組人員一眼就看到了點燃火把的漁船。潘偉駕駛直升機快速飛到漁船上空,準備施救。但漁船的桅杆高,纜線多,可供登船的面積非常小,而且是在船的中部。隨着漁船的劇烈搖擺,高高的桅杆將登船的空間全部封鎖。救生員三次登船都沒有成功,油量顯示還有最後一分鐘就必須返航。在這種情況下,已經沒有救助機會了。忽然,潘偉靈機一動:讓漁船停船、減速,減小搖擺,利用船頭還沒隨風調向的瞬間快速登船,不作擔架救助,用救生套直接將傷員救上來。機組按照潘偉的方法緊密配合,一次登船成功。救生員迅速將傷員套上,一個手勢,絞車手快速操縱絞車將二人提了上來。這時,允許作業的油量已經沒有了。不等救生員完全進艙,潘偉就操縱直升機迅速調整方向,頂風返航。直升機在夜色中冒雨在威海機場安全落地,傷員被迅速送到醫院。此時,直升機的油量已到最低極限。

丹東抗洪

2010年8月19日,遼寧丹東地區普降大暴雨,鴨綠江丹東段出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二次大洪峰,部分地區受災嚴重。情況萬分緊急!遼寧省政府致函交通運輸部,請求派救助直升機實施空中救援。李盛霖部長、徐祖遠副部長當即指示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前往災區,盡全力救助遇險群眾。接到命令後,潘偉同志駕機迅速趕赴丹東災區救援。20日,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虎山鎮夾河村道路已經被洪水衝垮,村子四周已經變成一片汪洋澤國,晚11時左右,該村婦女劉麗突然出現臨產預兆,洪水卻阻擋了出村的腳步,全家人急得手無足措。人命關天,村鄉縣層層上報。21號上午,接到報告的丹東市防汛指揮部立刻開始對臨產孕婦全面展開救援,但湍急的洪水讓衝鋒舟無法接近。孕婦的情況卻越來越急,兩條生命在呼喊!正在丹東防汛抗旱指揮部坐鎮指揮的遼寧省陳政高省長得知此事後,直接打電話給潘偉同志,請正在參與防汛搶險的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飛行隊出動直升機進行營救。蒙蒙雨中,剛剛救起4名遇險群眾的潘偉顧不上休息,駕駛直升機立刻奔赴孕婦所在村莊。洪水浸泡的村莊已經沒有一塊平坦的地方降落,直升機在空中盤旋了幾圈無法着陸,潘偉心急如焚。孕婦不能再等了!最後他決定釋放吊帶,讓直升機在空中懸停,直接把孕婦接上直升機。雨中,氣流多變,要保證孕婦的安全,絞車速度不能太快,潘偉緊緊握住操控杆,儘量保持直升機的穩定,直至把孕婦救起。事後,當得知孕婦平安順利的生下一個健康的嬰兒時,還在執行救助任務的潘偉感到十分欣慰,高興地向機組成員們伸出了大拇指。自8月19日至22日的3天時間內,潘偉機組共計出動直升機20架次,成功解救被洪水圍困群眾38人,包括那名嬰兒應該39人。為此,遼寧省委省政府特地致信交通運輸部表示衷心感謝,而潘偉率領的B-7312直升機救助機組更是被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解放軍總政治部聯合授予"全國防汛抗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名工人高空煙囪遇險,直升機緊急馳援

2007年6月25日下午4時許,淄博華能辛店電廠正在改造施工的煙囪內110米處突然失火,2名施工人員被困180米高的煙囪頂部。山東省委省政府領導十分關心遇險群眾,王軍民副省長親臨現場組織救援。由於內部的通道被燒毀,地面救援已無法進行。26日凌晨3時,正在大連基地值班的潘偉駕駛救助直升機星夜兼程380公里,飛往距事發地較近的濰坊機場。5時整,天剛亮,直升機從濰坊機場起飛,前往施救。5時45分,事發地點天空突然烏雲滾滾,電閃雷鳴,潘偉只能將直升機緊急備降在濰坊機場。8時許,潘偉架機再次飛臨事發地上空。由於煙囪地處城市區域,頂部還豎着8根4米長的避雷針,救助環境極其複雜,機組又無此類救援經歷,釋放救生員無法着地,而且是火煙囪頂部熱煙氣形成亂流,直升機無法穩定懸停,直接救人風險極大。經機組人員與地面指揮人員協調,決定利用直升機空投繩索給煙囪頂部的被困人員,讓被困人員採用繩索下滑的方式脫險。10時10分,直升機向煙囪頂部空投物資,由於煙囪頂部面積太小,經過4次空投才為遇險人員拋送了食物、飲水、手機和繩索,最為關鍵的繩索投放成功,為遇險人員創造了唯一的獲救條件。17時57分,第一名遇險人員補充體力後利用繩索平安落地!19時55分,第二名遇險人員也平安落地!為此,山東省人民政府向交通部發來感謝信,給予了飛行隊高度的讚揚!

救助中收穫感動,感動中升華境界

2005年12月,潘偉奉命抽調到上海值班,在長江口救起一名老船長。當時這名老船長駕駛的船舶遇險,他的船即將沉沒,船上有8個人,在救生筏只能裝載6個人的情況下,這位老船長在安排好其他船員後毅然抱着木板跳入大海。在接近零度的海水中,老船長與大海拼搏了近12個小時。當他被潘偉機組救起的一瞬間,便昏了過去。搶救甦醒後,老船長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問:"船上的其他人怎麼樣了?"每當提起這次救助潘偉都潸然淚下,他感慨於老船長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英雄情懷,也更激發了他對自己事業的熱愛,他對生命的尊重。

對潘偉來說,這些的救助只是他幾百次救助事例的縮影,有人問他,是什麼讓你這樣熱愛這份事業?潘偉的回答很深情,他說,當我看到風浪中遇險者那渴求生命的目光和期盼救援的手勢,我就會被深深打動,覺得就是冒再大的風險也要將他們救起來;當我將瀕臨絕境的遇險者一次次從死神手裡拉回來的時候,我會感到自己從事的事業如此神聖、如此崇高;我從來沒有因為自己能力不足,而輕易讓任何一名遇險者丟掉生還的機會。他已經記不清收到過多少面錦旗,記不清有多少人在獲救後和他擁抱致謝,更記不清有多少被救群眾長跪不起,感謝黨和政府的恩情。

凝聚真心

潘偉同志救助375個鮮活的生命,也就是撐起了375座天。但潘偉自己也深知,這些成績背後,凝聚着北海救助飛行集體的團隊協作精神。他情系群眾、培育新人,對同事部下無比關心。潘偉是英雄的機長,也是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的靈魂。

潘偉對同事部下十分關心體貼。在思想上,他教育大家熱愛飛行隊這個光榮集體,同志之間團結共事,互相信任。在人才培養上,他傾注了大量心血,一方面積極聯繫國內外專業培訓機構,組織人員外出培訓學習,一方面還利用自己教員(教練)機長的資格進行內部培訓。他常常利用晚上時間,結合自己救助實踐精心編寫教案,有時備課到深夜。帶新飛行員上天,難度大、危險程度高,他從關心飛行員心理入手,幫助克服恐懼心理。實際操作,他一步一個示範、一步一個講解,不厭其煩、循循善誘。對飛行學員的不熟練操作,他及時糾正,從不發火,而在事後詳細講解操作要領。潘偉憑藉高超的技術和過硬的本領先後培養了5名機長、4名副駕駛,極大緩解了飛行隊飛行人才匱乏的壓力,同時,還節約了培訓經費。僅2010年培訓4名副駕駛就節約培訓費用500萬元。

潘偉積極幫助同事部下解決家庭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救助飛行隊專業技術人員和空勤人員大多來自於相關部門的引進以及吸納部隊轉業退伍士兵,解決他們夫妻團聚、家屬工作安排和子女上學問題是一大難題,也成為飛行隊的"民心工程"。潘偉同志和班子一起積極想方設法,努力爭取地方政府及有關單位的理解和支持,一個單位一個單位地跑,一個一個地辦。經過多方努力,先後解決了11名專業技術人員及4名家屬的大連戶口問題,5名職工的家屬和子女的就業問題,3名職工子女入學問題。特別是解決一位絞車手家屬工作問題,該同志家屬來自農村,文化程度比較低,缺乏基本工作技能,安排難度很大。潘偉先後跑了5個單位,最終使該絞車手家屬工作得到圓滿解決。家屬工作的安排和職工子女入學問題的解決,穩定了職工隊伍。飛行隊有哪位職工家裡發生困難,他都積極想辦法幫助解決;每遇職工生病住院,他都要抽出時間親自探望。一次,一位職工騎自行車不幸摔傷,他利用自己朋友關係找到最好的大夫進行醫治,並多次探望,使大家深受感動。

潘偉同志對年輕職工的婚姻問題也非常關心。飛行隊駐地較偏僻,社會接觸面窄,隊內不少青年找對象成為一大難題。他積極組織有關單位開展青年聯誼活動,為他們牽線搭橋。飛行隊裡的年輕人都親切地稱他為"我們的潘隊"。

潘偉同志對職工關心愛護,對自己卻要求嚴格。他除在外開會一年有300多天都在值班工作,沒有周末、沒有節假日,甚至連生病都不能休息。作為丈夫、父親和兒子的潘偉,對家庭也常常感到十分愧疚,他和妻子長年分居兩地,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在體弱多病的妻子身上。潘偉執行救助任務時,工作要求關閉手機,家人常常無法和他聯繫,讓妻子、女兒擔驚受怕。年邁的父母住在瀋陽,離大連基地不太遠,但他一年都難得探望幾次。

五年內,潘偉在驚濤駭浪中安全救助飛行1100小時,訓練飛行1200多小時。有時候,他一天完成5起救助任務,工作時間長達到15小時。早飯和午飯時常只能在救助返航的間隙吃餅乾、喝礦泉水;冬季,沒有取暖設備的直升機像個冰窖,強大的寒流常常把他全身凍僵;夏季,三四十度的座艙里,穿着密不透氣的飛行防水服、戴着厚重的頭盔常常使他全身汗透;更痛苦的是,直升機高達110分貝的強噪音往往震得他兩耳疼痛,緊握操縱杆的雙手,往往僵直麻木......

一切為了救助,一切為了遇險群眾,潘偉和他的團隊永不言棄、無怨無悔。他情系人民、大愛無疆,展示了當代救撈人"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情懷。他就是海上百姓生命的守護神,翱翔在渤海灣上空的救助神鷹。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