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仁美并非害死杨家将元凶 被借刀杀人
潘仁美 |
潘仁美并非害死杨家将元凶 被借刀杀人“乌鸦好比潘仁美,早晚要把他性命追……”这是川剧名段《五台会兄》中的一句台词。《五台会兄》讲的是杨延昭深入辽国,盗取杨业遗骸,归途经五台山,夜宿兴国寺,与五郎杨延德相遇,随后共同与辽人战斗的故事。《五台会兄》中,有很多台词都在控诉奸臣潘仁美对杨家犯下的滔天大罪。1978年,四川曾公开出版过这一名段的黑胶唱片。五郎杨延德的饰演者是川剧名家吴晓雷,这张唱片是他去世前两年(1958年)录制的。1952年10月,吴晓雷与名生角陈淡然带着《五台会兄》,作为川剧优秀表演项目,参加了文化部在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那个没有电视机,收音机还属奢侈品的年代,吴晓雷的唱段被电台反复播放,让潘仁美奸臣的形象在川人的心中扎了根。[1]
潘仁美的原型叫潘美
在古代中国,曲艺的素材来源,最多的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加工。深入人心的奸臣潘仁美形象,是被戏剧文艺作品歪曲了的。那么,历史上的潘仁美,到底有没有害过杨家将?中国古代有二十四本史书,是被广泛认可的正史,也就是大家经常提到的“二十四史”。关于宋代的正史叫《宋史》,修撰者脱脱,是元代的哈萨克政治家。中国古代历来有后朝修撰前朝历史的传统,《宋史》是研究宋代历史最靠谱的一本书。
村里人大部分都姓且,均源于同一宗族。关于且姓的由来,父亲听他的祖祖说过一个很传奇的故事。据说,我们的祖上姓祖,是明朝的一个清官,被宦官魏宗贤所害,遭满门抄斩,只有一个小男孩被救出。赴刑场时,不论男女均赤膊。小男孩隐姓埋名辗转来到四川,在这个村庄落了脚。为纪念祖先,他将“祖”姓去掉“衤”改成“且”。且姓族人就这样慢慢繁衍下来,分布到了全国各地。关于且姓的念法,还有一个让我印象颇深的趣事。我读初一上第一堂历史课,老师照例点名,点到我的名字时,他念jū菲,我坐在凳子上纹丝不动。历史老师点完名后问道:“还有谁的名字没点到?”我举手说:“我是qiě菲,我的名字没念。”
下课后,老师找我谈话。大致意思是,他特意去查了字典,且字作为姓氏时应该念jū。我想了想告诉他:“虽然字典上是这样写的,但从小我爸就叫我qiě菲。”后来,老师再也没有叫过我jū菲了。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且姓家族总人数不过几千人,这让我觉得挺骄傲,物以稀为贵嘛!而且我的名字总能让人过目不忘,没办法,太特别了,以至于很多人认为这是笔名。
很遗憾的是,在这本最靠谱的《宋史》中,没有潘仁美这个人,只有一个叫潘美的人,他是潘仁美的原型。《宋史》列传第十七中,有对潘美的介绍:潘美,字仲询,大名人。父璘,以军校戍常山。美少倜傥,隶府中典谒。尝语其里人王密曰:“汉代将终,凶臣肆虐,四海有改卜之兆。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富贵,碌碌与万物共尽,可羞也。”会周世宗为开封府尹,美以中涓事世宗。及即位,补供奉官。高平之战,美以功迁西上阁门副使。出监陕州军,改引进使。世宗将用师陇、蜀,命护永兴屯兵,经度西事。
这段文字,概括了潘美的前半生。大概意思是说,潘美的父亲潘璘曾是军旅人士,潘美年少时长得很帅,又风流倜傥(参见上期《天下潘姓男女多俊秀》,可见潘姓人面相多俊秀不是乱说的),做了一个迎接宾客的小官。但这个小伙子不是个安生的人,他曾经和同乡说:“我看汉政权差不多要完蛋了,奸臣当道,正是大丈夫求取功名的好时机。”潘美出生在925年,他所说的汉是历史上的后汉政权,是五代十国时期一个短命的王朝,只在947年到951年间维持了4年,是“五代”之一。潘美说这番话时,还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却已经胸怀大志。
潘美是赵匡胤的铁哥们
在民间较早关于杨家将的小说《杨家将演义》中,潘仁美的儿子潘豹被杨七郎所杀,但杨七郎却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这是潘仁美最终借刀杀人的导火索。且不说杀人不偿命是法律不允许的,单凭潘美和宋朝皇室的交情,这一点还真说不通。《宋史》记载潘美的6个儿子,个个为官,没有胡作非为之事,更没有潘虎、潘豹、潘洪其人。
咱们先接着说青年潘美的故事。潘美年轻时所在的后汉,经历了短命的4年后,被后周代替。这段时间,周世宗柴荣还是开封府尹。《宋史》说“美以中涓事世宗”,中涓其实和潘美原来干的典谒差不多,还是迎接宾客的活路。这说明,潘美年轻时,已和后周的宗室攀上了关系。虽然官不大,但毕竟是周世宗柴荣的下属。柴荣和赵匡胤的渊源,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了。柴荣即位后,潘美逐渐走上了军旅之路。这段时间,潘美和掌管禁军的赵匡胤关系非常好,可说是宋朝开国皇帝的铁哥们。好到什么程度?《宋史》上说:“太祖遇美素厚,及受禅,命美先望见执政。”经过陈桥兵变受禅后的赵匡胤,命令潘美去见执政大臣,宣谕圣旨于中外。这么重要的活儿交给潘美,可见他和皇室的关系之厚。可以说,潘美是一直跟随赵氏集团闯天下的老牌下属。而杨业和宋朝皇室的关系,却远远不如潘美。因为杨业一生中的大多数时间,都站在宋王朝的对立面。
半生和周宋对立的杨业
当后汉被后周代替时,杨业和潘美的人生同时发生了转折。潘美一路依附皇室,成了宋朝高官,而杨业却走上了与后周的对立面。杨业的父亲杨信,曾任后汉的麟州刺史。论出身,杨业是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后汉被后周所灭,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建立北汉。杨业弱冠时就跟随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远近闻名。因屡立战功,迁升建雄军节度使。后汉是“十国”中唯一的北方政权,经常联合契丹与后周对着干。长期在这个王朝做官的杨业,一直站在后周、宋的对立面,前前后后为北汉干了29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征讨北汉。杨业所守的古城被宋兵围攻,杨业劝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刘继元投降后,宋太宗派使者召见杨业,任命他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军队回朝后,又任命杨业为郑州刺史。杨业成为宋朝官员,比潘美晚了20多年。话说回来,从上述潘美和杨业分别与宋朝的关系来说,如果杨七郎真的杀掉宋朝老臣潘仁美的儿子而不被处罚,这事说得过去吗?
潘仁美并非害死杨家将元凶 被借刀杀人
潘美成为杨业的上司
北汉灭亡这一年,宋太宗马不停蹄地与辽国进行了高粱河之战。这是宋与辽第一次直接战争对话,宋太宗意图攻取北京至大同一线的幽云十六州。宋太宗这次决策失误了,他以疲惫之师攻击以逸待劳的辽国,结果宋军大败,宋太宗自己还中箭受伤。这场战争后,宋太宗开始贬斥群臣,一些在灭亡北汉中有功的大臣被剥夺赏赐。这场战争后的一年间,潘美任幽州行府事兼三交(今太原附近)都部署,杨业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这是潘美和杨业成为上下级的一年。潘美是三交一带的战区总指挥,杨业的官职相当于三交地方部队长官,潘美的官职比杨业大。杨业在这一代经营多年,对边疆战事很熟悉,这样的官职配属,证明了宋廷内阁希望利用杨业的战争经验,但又因为他是降将而猜忌,因此派潘美遏制他。内阁的这一官职安排,和杨业之死有着微妙的关系。
潘杨有过愉快的合作
980年,辽国发动对宋的雁门之战,发兵十万攻雁门。杨业领数千骑兵,绕到雁门关以北,往南突袭辽军,与潘美前后夹击,大败辽兵,杀死辽国驸马侍中萧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杨业因此被提升为云州观察使,依然兼任郑州、代州的职务。潘美则在之后被提升为忠武军节度使,升封为韩国公。潘美是从二品,杨业是正五品,官职还是比杨业大。
这段历史证明,杨业和潘美有着一种微妙的关系。他们有着相对愉快的合作,但潘美作为杨业的遏制者仍存在着。在潘美和杨业共事的7年里,不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潘杨不和的记载。雍熙三年(986年),为收复后晋石敬塘割让给辽的燕云十六州,宋太宗派20万大军分兵四路伐辽。这正是民间流传潘美害死杨业的一场战役。这场战争中,杨业是潘美的副将,统帅着一路大军。不巧的是,在潘美和杨业搭档的军队里,皇帝安排了一个叫王侁的都监,就是监军,相当于皇上在军队里派了一个钦差大臣,替他看着指挥官。在中国的历史上,监军大多没干什么好事儿。一有监军,准打败仗,要不就是没起到什么作用。这就像你在外面谈生意,你已经想好了怎么谈,突然老板派了一个人过来,看着你,他不亲自谈,你说一句话他就给老板打电话汇报一句,这生意到最后,你说还能谈成吗?
杨业最后的计谋
雍熙北伐战役最初,东中西3路大军进军很顺利。随着西北路军米信部新城会战失利,以及东路军曹彬在岐沟关被辽名将耶律休哥击败,宋太宗慌了,赶紧喊四路大军撤退,并命潘美、杨业统率的西路军护送百姓随军内迁。《宋史》中关于杨业的列传,详细记载了这段历史: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以西上阁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护其军。诸军连拔云、应、寰、朔四州,师次桑干河,会曹彬之师不利,诸路班师,美等归代州。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
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朝廷止令取数州之民,但领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云、朔州守将,俟大军离代州日,令云州之众先出。我师次应州,契丹必来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谷。遣强弩千人列于谷口,以骑士援于中路,则三州之众,保万全矣。”侁沮其议曰:“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文裕亦赞成之。业曰:“不可,此必败之势也。”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业,太原降将,分当死。上不杀,宠以连帅,授之兵柄。非纵敌不击,盖伺其便,将立尺寸功以报国恩。今诸君责业以避敌,业当先死于敌。”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真正的元凶不是潘美
潘仁美并非害死杨家将元凶 被借刀杀人
从历史上记载的杨业之死来看,杨业是信任潘美的,他定下了分路出击且战且退的计谋,又甘愿以自己为诱饵保全胜利。但王侁继承了监军混蛋的光荣传统,领兵冒进。潘美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制约住王侁,让王侁成了主导这场失败战斗的临时主帅,最终毁掉了杨业用生命铸就的最后计谋。
战争过后,王侁被革职发配,潘美承担了治军不利的责任被降职三级。究其原因,还是内阁不放心杨业这个降将,派来了多余的监军。当这段历史被民间不断发酵,演绎成潘仁美借刀杀人的故事后,潘美开始了漫长的为内阁背黑锅的旅程,一直到现在。杨业的死,从他半生在宋的对立国任职时就已埋下了伏笔。潘美没有临阵夺掉王侁的兵权,这是监军制造成的恶果。不能制侁与谋害杨业,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这事过后,朝廷是如何处理和对待潘美的呢?《宋史》中说,杨业死后,“美坐削秩三等,责授检校太保。明年,复检校太师。知真定府,未几改都部署、判并州,加同平章事。数月卒,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咸平二年,配享太宗庙庭。”这,就是历史对潘美的公正评价和定论。
达州仁寿乐至有潘美后裔
潘仁美并非害死杨家将元凶 被借刀杀人
潘美子孙后代众多,现今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贵州、浙江、福建、江西、湖北等地。达州白鹤寨潘氏,是潘美第三子潘惟正三子潘明周的后裔,于明朝初年入川。贵州黔东南黄平、凯里等地区,也有潘明周的后裔。仁寿、乐至潘氏,是潘美第六子潘惟文的后裔,“民国”川籍将领潘文华属于仁寿的这支潘氏。江西、湖北一带,也有潘惟文的后裔。以湖南中方为中心的湘西地区的潘氏,是潘美第三子潘惟正长子潘贞周后裔,在该地已居住900多年。清乾隆皇帝的恩师潘士权出自这支潘氏。潘美第五子潘惟熙的后裔,目前居住在浙江、福建一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