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城区
潍城区,隶属于山东省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西部,东北邻寒亭区,东南与坊子区毗连,西北、西南接寿光、昌乐两县,总面积269.5平方千米。
潍城区前身是潍坊市(县级),古潍县、古潍州治所皆设于潍城,是世界风筝都、中国画都——潍坊的中心区之一。潍城区历史悠久,是东夷古文化发祥地,素称“东莱首邑”,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两千多年建城史,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笏园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印楼、城隍庙、郭味渠故居“疏园”。
2017年,潍城区常住总人口42.9万人 。2018年,潍城区下辖6个街道,另设有1个经济开发区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02.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1.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57亿元;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5.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03亿元,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到28.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7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0.1亿元;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7.4%。 [1]
中文名潍城区别名世界风筝之都行政区划代码370702行政区类别市辖区所属地区山东省潍坊市地理位置山东半岛中部面积269.5 km²下辖地区6个街道,另设有1个经济开发区政府驻地于河街道电话区号0536邮政区码261021气候条件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人口数量42.9万人(2017年常住人口)著名景点浮烟山、白浪河、胡家牌坊街、“三馆”等火车站潍坊火车站
目录
位置境域
潍城区位于山东半岛西部,地处潍坊市境域中部,东跨白浪河与奎文区相接,东南邻坊子区,西南毗连昌乐县,西北与寿光市接壤,北界寒亭区。介于北纬36°35′01″—36°49′33″,东经118°55′54″—119°06′30″之间,南北长26千米,东西宽21千米,总面积269.5平方千米(不含潍坊经济开发区)。
地质构造
潍城区地质构造是中朝准地台山东隆起区次级构造单元鲁东古隆起区和鲁西隆起区衔接部,即沂沭断裂带北端的次级构造单元昌潍凹陷之内。西侧是沂沭断裂带的鄌郚——葛沟断裂,东部为昌邑——大店断裂,潍城则处于中、新生代凹陷盆地中。沂沭断裂带控制了区内构造的成生、发展、岩桨活动及其矿产的赋存。沉积盖层主要为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建造。在地质历史上曾经过燕山运动形成折曲,火山喷发及浅成侵入岩喜马拉雅山运动造成玄武岩裂隙式喷发。随着构造变动普遍接受了中生代以来的地层沉积。
地形地貌
潍城区地势南高北低,呈较平缓倾斜状,海拔高度192—13.5米。境域西南部为丘陵,占全区总面积的27.1%,系泰沂山脉尾闾,西南东北走向,分布在大于河两岸,有浮烟山(符山)、五党山、明宗山、黑山、七窝落山、凤台山、四泉山、孝迹山、火山、行山等10余座。境内其他区域为洪积冲积平原,占全区总面积的72.9%,地势较缓平,属流水地貌。境内最高点位于西南部五党山,海拔192米;最低点位于西北部槐埠村,海拔13.5米。
潍城区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春季南北风向交替频繁,风多、雨少、干燥,早春冷暖多变且常有倒春寒,晚春气温回暖迅速且日较差大;夏季盛行西南风,酷热多雨,降水集中,高温潮湿,常有雷雨、大风、冰雹;秋季空气湿度减小,秋高气爽,晚秋多干旱;冬季寒冷干燥,盛行偏北风,少雨雪。
水系水文
潍城区境内有白浪河、小于河、大于河、白杨河、长清河5条河流,境内总长度81.37千米。由南到北流向的河流,自东而西依次是白浪河、小于河、大于河、白杨河,其中白浪河境内长24.3千米,大于河境内长22.23千米,两条河流纵贯全境,均由昌乐县入境,出境进寒亭区;小于河境内长18.5千米,白杨河境内长11.4千米,分别发源于境内中部和西部,均出境进寒亭区。长清河长4.94千米,从西到东流向,发源于南部,在境内入白浪河水库。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潍城区水资源总量:历年白浪河、虞河年平均径流量(按3个流量计算)为9460万立方米。由降水、河流补给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为1345万立方米,除去蒸发诸因素,水资源总量10805万立方米。按全区耕地面积计算平均每亩占有地表径流量690立方米。按全区人口计算,平均每人占有地表径流量251立方米。
土地资源
潍城区地处泰沂山脉尾间的北侧,地势南高北低,呈平缓倾斜状态。南部、西南部接近丘陵区边沿,有少量的陵坡地和埠陵地,其他大部为倾斜高平地和倾斜平面的平原,间有少数岗(俗名土埠子)和河谷漫滩地,平均海拔在25—60米之间,白浪河、虞河河谷南北贯穿其间,地貌为洪积冲积平原、土壤大部为褐土类,适宜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潍城区土地面积共为552393亩,建国以来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围绕潍城、廿里堡区域的城市建设,包括新建工矿企业、交通道路、居民房屋、水库、国防工程等用地和原有城镇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外,现有土地面积为472311亩,其利用情况是: 耕地:总耕地面积361579亩,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65.45%。按郊区农业人口平均每人占有近1.5亩。其中水田119亩,旱田348661亩,菜田12799亩。农作物主要种植粮食和蔬菜,由于土壤、水、肥条件好,农业生产水平一般高于邻县。 林地:潍城无山林,林地为苗圃、果园和道路。田间、厂区绿化林带,面积为4920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8%。 牧草地:面积172亩,主要在西郊公社的徐家村东。 未利用土地:面积约10922亩。主要在符山、大柳树等乡镇的丘陵荒地和砂地。
矿产资源
潍城区地域小,矿产资源仅在境内西南部的符山、望留、大柳树三镇,蕴藏有石灰石、膨润土、煤炭和蓝宝石。除石灰石外,其他藏量不大。膨润土矿在望留镇符山东麓,藏量在100万吨以上。石墨矿在望留镇符山东麓前韩、西安村附近。石灰石矿分布在符山镇西部,为市区水泥厂的原料基地。煤炭矿在杏埠乡,与昌乐县朱留店煤田毗邻。蓝宝石在大柳树镇附近,尚未开采。
植物资源
潍城区林果树种多达135种。其中用材树以泡桐、杨树、刺槐、柳、榆、椿、松为主。区内有药用植物45种,以车前子、枸杞、半夏、苍耳、远志、地丁、蒲公英、薄荷、括娄、山枣、英服子为多。其中车前子最为著名。
动物资源
潍城区野生动物中哺乳类有狐狸、鼬鼠、兔、田鼠、獾、蝙蝠等;鸟类有鹰、鹞、燕、莺、麻雀、乌鸦、鹊雀、鹌鹑、鹁鸽、布谷鸟、啄木鸟等,爬行类有壁虎、蜥蜴、蛇等,两栖类有蛙(田鸡)、蟾蜍(癞蛤蟆)等;昆虫类有蚕、蜂、蝶、蝉、蚁、木虻(蚰蠓)、蚊、蝇、萤、螳螂、蛴螬、蚱蜢、蝼蛄、蜘蛛、蝎子等。野生动物中,天敌资源比较丰富,麻雀、鹊雀、啄木鸟、家燕、蝙蝠、青蛙、蟾蜍和壁虎,都有较强的食杀害虫能力。害虫多达78种,以瓢虫、赤眼蜂、大草蛉、叶色草蛉、历寄蝇、食蚜蝇为多。 [14]
风景名胜
人民公园
始建于1951年,原为以观赏动植物为主、封闭式管理的市级公园。2004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对人民公园进行改造。改造后的人民公园占地13公顷,分三个出入口(南出入口、北出入口、西出入口)、两条景观带(园中溪流景观带、沿河景观带)、两个园中园(中式园与西式园),共十二个景区,主要有:叠翠、天趣园、明心岛、自在洲、枫林、流沙、慕容台、云城、听香屋、春之景区、归真园、谊园等。为一处寓休闲、娱乐、健身、观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市级公园。
城隍庙
位于潍城区城关街道城隍庙街北侧。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成化二年(1466年)知县祝茂、县丞张杰倡召重修,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知县郑板桥又倡捐大修,并于庙前添建戏楼一座。庙设正殿、寝宫、两穿(侧)廊、两庑、过厅等。正殿内有城隍爷泥塑,悬郑板桥书“惟德是辅”大匾。正殿后是寝宫,有城隍爷木雕像,厢房内塑城隍奶奶卧像。正殿前为过厅和甬道,另有东西两穿廊及两庑,两庑内有传说中的十殿阎罗王等塑像。院内有乾隆十四年(1749年)《永禁烟行经记》碑和乾隆十七年(1752年)《新修城隍庙》碑,碑文皆为郑板桥书。1980年,城隍庙被定为潍坊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城隍庙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郭味蕖故居
“疏园”位于潍城区城关街道东风西街与向阳路交叉口以西街南。1992年4月,潍城区政府在此按旧日风貌建成郭味蕖故居陈列馆。“疏园”占地面积近800平方米,南北两处院落、瓦房17间。北院正中立有郭味蕖半身铜像,正房悬挂齐白石篆书“知鱼堂”匾额,西侧有郭味蕖所建“爱竹茅堂”画室,院内腊梅、丁香为其亲手所植。南院西侧有荷塘,池边紫荆、迎春、百合等繁花似锦。南屋5间常年展出郭味蕖数十幅代表作,东屋陈列着国内外书画名家馈赠的数十幅书画精品。2006年12月,郭味渠故居“疏园”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印楼
位于陈介祺故居内。陈介祺故居位于潍城区城关街道增福堂街东首以北、芙蓉街北首西侧,是典型的清代建筑。清代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居潍时旧宅,规模占地约1万平方米,现仅存东楼及南北两座大厅。东楼即闻名海内外的万印楼,是陈介祺收藏文物和研读著录之用房,因藏有夏、商、周三代及秦汉古印7000余方,故其楼被命名为“万印楼”。因藏有商、周古钟11件,故取其整数将其书斋命名为“十钟山房”。万印楼为两层,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砖木结构,上下各5楹,坐东朝西,底层明间辟门,上层洞开圆窗。1992年,万印楼被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此设立陈介祺故居陈列馆。
十笏园
坐落在潍城区城关街道胡家牌坊街北侧。原址是明嘉靖年间刑部侍郎胡邦佐的故宅,清代顺治年间彰德知府陈兆鸾、道光年间直隶布政使郭熊飞曾在此居住。后被清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改建为私人花园。“笏”为古时大臣上朝时所执的狭长形手板,多为竹、玉或象牙材质。丁氏在《十笏园记》解释:“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1988年,十笏园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潍坊十笏园博物馆成立,馆址设在十笏园内。
地方特产
仿古青铜器
潍城仿古青铜器工艺始于清代中叶,金石学家陈介祺与城南大胥家农民胥伦,采用拨蜡翻砂法,仿制古代青铜器制品,属特种工艺的艺术欣赏品。潍城仿古青铜工艺主要仿制商、周时期的出土青铜器珍品,能保持原物的风貌神采,锈迹斑斑,足以乱真,仿古铜产品主要有各种爵、鼎、卣、炉、佛像、禽兽、人物等。老潍县仿古铜的极盛时期在民国前期,作坊店铺有20余家。
布玩具
布玩具是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很早以前,广大乡村妇女就常常缝制一些活泼的禽兽花卉和生活用品,来美化生活和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后来,这种民间工艺逐渐商品化。布玩具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是一个受各国喜爱的民间传统艺术。布玩具品类繁多,工艺精巧。它将形、色、情、意、融为一体,构思新奇,夸张合理,具有对比鲜明、造型生动逼真等特点。它是用彩色丝绸、绢缎、绒布、皮毛、彩线、金银线、空心珠等,经过复杂细致的手工劳动,精心缝制而成。1973年布玩具打入国际市场,填补了山东口岸民间布玩具出口的空白。
小磨香油
潍城小磨香油的生产始于明代初年,有600余年历史。大部分磨油户集中在于河镇崔家村。崔家小磨香油以芝麻为原料,工艺严谨,产品色香味俱佳,被誉为“天下第一香”。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任潍县县令时,曾赋诗称赞:“十里郊野满城香,举目远眺于水长,神工鬼磨五百载,正宗芳味崔家庄。”明朝永乐六年(1408年),崔氏先祖崔泽世,以铁锅将芝麻炒熟,以石磨磨制出酱胚,用水将酱胚中的芝麻油代换出来。这种生产工艺被称为“水代法”,生产出为的崔字牌芝麻油具有浓厚绵长的香味,崔字牌小磨香油也由此而来。崔字牌为中华老字号,崔字香油传统技艺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朝天锅
潍坊朝天锅是一道传统名菜,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民间早市。当时潍县赶集的农民吃不上热饭,便有人在集市上架起大铁锅,为路人煮菜热饭,因锅无盖,人们便称之为“朝天锅”。锅内煮着猪下货、肉丸子、豆腐干等。汤沸肉烂,顾客围锅而坐,由掌锅师傅舀上热汤,加点香菜和酱油等,并备有薄面饼,随意自用。然后,根据顾客要求,把肠、肚等切碎,放在饼上,捏上细盐,卷成火筒状,送到顾客手中。
潍县青萝卜
潍县萝卜又称潍坊萝卜,是山东省著名萝卜优良品种,俗称高脚青或潍县青萝卜,因原产于山东潍县而得名,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潍县萝卜皮色深绿,肉质翠绿,香辣脆甜,多汁味美,具有浓郁独特的地方风味和鲜明的地域特点,是享誉国内外的名特优地方品种。素有“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县萝卜皮”之说。2006年09月0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潍县萝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潍城肉火烧
与潍坊其他的传统食品相比,肉火烧的历史并不长。最早的肉火烧应该是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平时普通人家很少吃到,兴起于1972年以后。那时,没有个人开的肉火烧铺,大多由当地有条件的居民委员会兴办,是当地各国营饭店的代经营网点。最早的城隍庙肉火烧挂“红旗街(即城隍庙街)居委会火烧代营点”的白色小牌子。1979年后,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普通民众的生活逐渐得到改善,肉火烧也由“贵族食品”逐渐成为一种普通的早点。
小麻叶大白菜
小麻叶大白菜是潍城大白菜优良品种,清代乾隆年间已有栽培,有300年的栽培历史。以城南小庄子地片所产为最佳。该品种抗寒性强、耐贮藏,是居民冬季的主食蔬菜之一,熬、炒、炖、腌渍、凉拌皆宜。用清水炖食,汤呈乳白色,俗称“奶汤白菜”,味道清香,受到消费者喜爱。
仿古国画
潍坊仿古国画产品1973年由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首创。1974年批量生产,成为70年代山东省特艺类较大商品之一。仿古国画分纸本、绢本、装裱3种,题材以山水、花鸟、人物为多。1974—1978年产品全部出口。1978年以后,转向绢面国画屏风生产,品种有四扇屏、六扇坐屏、台屏等。1982年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又创鎏金填彩屏,并于1986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质产品奖。
潍城鸡鸭和乐
和乐是潍坊传统名吃,据说起源于山西、陕西,后经北京传至潍坊,由历史上的“河漏”演变而来。“河漏”是用荞麦面在密凿细孔的河漏床上压出的面条,本是农家日常食品。潍坊人对此作了改进,用小麦代替荞麦面,并配以鸡鸭肉、“憨肉”和小调料的卤子,用期谐音取名“和乐”,因卤子以鸡鸭为主,遂名“鸡鸭和乐”,佐料齐全、味美汤鲜。1997年鸡鸭和乐被中国烹饪协会、山东省贸易厅分别评为“中华名小吃”、“山东名小吃”。[2]
==参考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