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石牌坊
歷史
雙門頂兩座石牌坊為「尚書、探花」坊和「三世宰貳、兩京敭歷」坊,均為南北向,建於明萬曆年間,兩坊間相距28.5米。「尚書、探花」坊為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為嘉靖年間探花、曾任南京禮部尚書林士章而立,坊寬8米,高11米。「三世宰貳、兩京敭歷」坊為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為南京吏部右侍郎蔣孟育及其父親、祖父而立,坊寬8.09米,高11米,南北向。
岳口街兩座石牌坊為「勇壯簡易、所向無前」坊和「閩越雄聲、楚滇偉積」坊[1],均為東北-西南向,建於清康熙年間,兩坊間相距159米。「勇壯簡易、所向無前」坊為清康熙四十六年(1619年)賜福建提督、左都督、掛鎮朔將軍印的藍理所立,坊寬10.63米,高12.5米。「閩越雄聲、楚滇偉積」坊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賜福建全漳總兵官、左都督許鳳所立,坊寬11.2米,高12米。
四座石牌坊均為三間、五樓、十二柱,以青白石相間建造,是閩南石雕的精品。
經歷事跡
勇壯簡易坊建於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清聖祖賜藍理立。藍理(1649~1720年),字義甫、號義山,漳浦人,曾任天津等處總兵、福建提督、左都督,掛鎮朔將軍印。
清初統一台灣的行動中,他戰功顯著,曾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澎湖拖腸血戰,救施琅出重圍。清聖祖曾令藍理解衣而親撫其瘢,並於康熙四十二、四十五年(1703、1706年)先後御書兩匾賜之。
主要結構
漳州石牌坊坊寬10.63米、高12.5米,十二根坊柱分為組隔成三間,每組三柱縱向排列,中間大方柱邊長0.58米,前後小方柱邊長0.27米。正樓四坡頂,頂部檐下正中置鏤雕一龍銜頂、雙龍盤邊、祥雲托底的豎匾,匾上直書「御書」二字。其下是兩面分勒康熙所賜御書「勇壯簡易」和「所向無前」正匾。
正匾以下,用梁枋隔為三層:中層兩邊各雕一站立人物,中間陰刻楷書誥布;上下層各嵌三塊雕有撫琴、遊園、出行等圖的鏤空雙面雕花版。再下是大闌額,其上浮雕張口雙龍和雲紋。正樓兩側是各為兩層的邊樓,各樓均設四根小柱支撐三面出檐的樓蓋,柱間俱嵌有鏤雕花版[2]。
視頻
漳州石牌坊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福建漳州石雕牌坊「武牌坊」,搜狐,2016-01-20
- ↑ 漳州這四座石牌坊,明清石坊中最具代表性!,古建家園,2019-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