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演集鎮永城市政府所在地,地處豫皖蘇魯四省交界的永城市中東部,東與茴村鎮高莊鎮相鄰,南與侯嶺鄉隔沱河相望,西與城關鎮、城廂鄉毗鄰,北與陳集鎮為鄰,經緯度為東經116°46ˊ,北緯33°97ˊ,總面積63.5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3.2萬畝。

2012年全鎮生產總值完成84億元,財政總收入1.5億元,人口約122584人(2017年)。2018年1-5月,演集鎮累計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92.14萬元,其中:國稅收入3027.17萬元,地稅收入2764.97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6.5%。全年收入任務為13671萬元,序時進度應為41.66%,實際完成年預算的42.37%。

演集鎮是永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是國家衛生鎮 、國家園林城鎮 、河南省百強鄉鎮、河南省特色生態旅遊示範鎮、創先爭優工作先進單位、社會主義新農村檔案工作示範鎮。[1]

目錄

建制沿革

演集原名新民店,因該村戲班演出馳名,清代改名演藝集,後簡稱今名。 1975年建演集公社,1984年改鄉,1995年建鎮。1996年,永城撤縣設市,治所向東遷移8公里沱河北岸演集鎮大謝莊建東城區。

2014年,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演集鎮,原演集鎮被劃入新設立的日月湖、演集、雪楓街道辦事處。

行政區劃

2012年末該鎮轄百花、車站、菊花、文化、永興、沱濱、月季、歐亞8個居委會,演集、李莊、劉樓、謝樓、武莊、李林、張大莊、陸樓、豐莊、關莊、代王樓、劉莊、豆樓、朱小莊、曹樓、時莊、李樓、胡各、郭樓、胡樓、梁油坊、丁樓、黃莊、天齊、韓寨、張樓26個行政村,210個自然村,250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演集村。

地理環境

演集鎮,東與茴村鎮、高莊鎮相鄰,南與侯嶺鄉隔沱河相望,西與城關鎮、城廂鄉毗鄰,北與陳集鎮為鄰,311國道、201省道、濟祁高速穿境而過。[2]

經濟概況

2012年,全鎮生產總值完成84億元,比2011年增長91%,工業增加值完成8.6億元,比2011年增長3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5億元,比2011年增長20%。財政總收入1.5億元,比2011年增加35.38%。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066億元,比2011年增加36.4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820元。在全省百強鄉鎮排序中位居49位。2012年,演集鎮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為載體,參加"三新杯競賽"(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獲得永城市金獎。

2018年1~9月,演集鎮累計完成一般預算收入1.49億元,同比增長39.25%,完成全年預算收入計劃的108.87%,財政收入穩居全市前列。

第一產業

演集鎮耕地面積3.2萬畝。農業總產值2012年達到1.4616億元,比2011年增加5%,占GDP的比重1.7 %。

演集鎮已經建成農民專業合作社17家,農機專業合作社2家,實現土地流轉1.2萬畝,發展觀光農業和設施農業5000畝。

第二產業

2012年,演集鎮全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家,職工0.3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8.6億元,比2011年增加30%。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1家,職工0.05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6億元,比2011年增加36%。

第三產業

2012年末共有商業網點6480個,職工3600人。2012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6億元,比2011年增加10%;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55億元,比2011年增加10%。[3]

社會事業

文化藝術

2012年末有文化藝術團體14個;各類藝術表演團體12個,演職人員210人;公共圖書館(室)25個,建築面積800平方米,藏書125000冊。

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舞獅、竹馬、旱船、嗩吶、盤鼓、腰鼓等,其中賀寨舞獅會較為出名。舉辦的文化節有:永城之春廣場文化活動,已連續舉辦了11屆。

教育事業

2012年末有幼兒園(所)51所,在園幼兒11250人,專任教師1100人;小學13所,在校生4772人,專任教師27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567人,專任教師15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78所。主要學校有演集鎮第一初級中學、雪楓中學、演集鎮文化路小學、演集鎮中心小學、演集鎮天齊小學、演集鎮育紅小學、演集鎮陽光小學、小龍人教育集團、東城區學校、永興學校、小天使小學、好時光小學、武漢大學小太陽幼兒園、金色童年幼兒園等,其中小龍人教育集團、東城區學校、永興學校、小天使小學、好時光小學、武漢大學小太陽幼兒園、金色童年幼兒園為民辦學校。

醫療衛生

2012年末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5個,病床382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6張,固定資產總值0.25億元。專業衛生人員85人,2012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5萬人次,住院手術550台次,出院病人0.29萬人次。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5.0865萬人,參保率100%。

廣播電視

2012年末,有無線廣播站點40個,通響率100%。有線電視用戶0.6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全年公共電視節目播出時間8760小時。

社會保障

2012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99戶,人數775人,支出174萬元,比2011年增長13.2%,月人均225元,比2011年增長12.2%;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605戶,1642人,支出142萬元,比2011年增長12.2%,月人均72元,比2011年增長12.2%;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3人,支出10.66萬元,比2011年增長2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20人,支出33萬元;農村醫療救助557人次,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87人。

全鎮居民城鄉養老保險參合率達100%。[4]

城鎮榮譽

國家衛生鎮 ;

國家園林城鎮;

河南省百強鄉鎮;

河南省文明村鎮;

河南省愛國衛生先進單位;

河南省生態鎮;

河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創先爭優工作先進單位;

社會主義新農村檔案工作示範鎮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