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桥镇
漆桥镇是南京市高淳区辖下镇,地处游山北麓,是南京市高淳区的北大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S55宁宣高速、S123、S204穿境而过,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漆桥镇地势东高西低,属典型的半山半圩地区。漆桥镇总面积47.9平方公里,人口2.6万人,辖7个社区。漆桥镇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城镇建设规划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以食品、烟草、水果、农副产品为主的批发市场辐射周边地区。漆桥镇素有“鱼米之乡”美称。该镇为传统农业大镇,工业经济发展较快,2013年社会总产值98765万元。[1]
目录
沿革
1949年设漆桥区,1956年撤区改漆桥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3年设漆桥镇。1996年,面积52.5平方千米,人口2.7万人,辖漆桥、四新、港南、早御巷、联盟、仓前、保城、中心、友谊、徐砚、走马埂、舟村、茅山、马家宕、南者、和平、六合、里溪、荆塘、墙围、龙墩、朱岗22个行政村和双牌石居委会。1998年,面积47.9平方千米,人口8145户2652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37人。2003年,辖双牌石1个社区和漆桥、中心、和平、茅山、双游、双联、荆溪7个行政村。
小镇现状
漆桥镇素有“鱼米之乡”美称,属国家级农业生态综合开发区,朝阳圩粮田被列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漆桥镇有林地面积1.1万亩,水面养殖3300亩。并且有深厚的农副产品深加工潜力,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逐步形成以经济林果,苗木花卉,畜禽养殖为主的几大产业。[2]
小镇概况
经济发展
漆桥镇2003年社会总产值73534万元,工农业总产值60513万元,财政收入1950万元,建筑业是漆桥镇的支柱产业,特色经济有养殖业和花卉苗木,集镇商贸繁荣兴旺。漆桥镇以龙墩水库为主的菜蛋鸭养殖基地规模达50万羽,漆桥镇有6家鸭蛋肉制品加工企业和一家孵化场,逐步形成鸭业经济一条龙的产业链。台湾新东阳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于1998年来镇投资,一、二期总投资3600万元,主要生产八宝粥、绿豆汤和矿泉水,三期总投资534万美元,投产肉制品生产线,年产值3000万元,年盈利300万元。
工业经济发展较快,漆桥镇拥有以机械建材、服装、化工、食品、冶金六大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主要产品有八宝粥、蚊香、气雾剂、火柴等,2003年,实现工业产值49925万元,销售收入47856万元,正在建设中的工业园区,规划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区位条件优越,是投资兴业的理想宝地,一期600亩已全部开发建设到位。特色经济发展较快,第三产业突飞猛进。1993年被命为建筑之乡,漆桥镇建安公司正在申报一级资质,经营范围以土建为主逐步向装饰、装潢、房地产、市政工程等领域延伸、开拓了北京、河北、上海等外地市场。2003年完成施工产值3.5亿元,增加值8966万元。以食品、烟草、水果为主的批发市场设施完备、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带动了漆桥镇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成为漆桥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社会事业
各项社会事业蒸蒸日上,集镇建设、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交通、通讯等事业全面进步,先后被评为南京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江苏省重点中心镇。镇区有日供水3000吨110KV变电所,有线电视通讯网等发展较快,小城镇区域面积达3平方公里。现代化建设框架已全面拉开,良好的经济基础,便捷的交通条件,突出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物产资源,孕育着无限的商机。
农业发展
漆桥镇为传统农业大镇,2003年漆桥镇耕地面积26081亩,(水田24875亩,旱地1296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588万元,其中农业5833万元,林业208万元,牧业3780万元,渔业765万元,粮食总产量1328万公斤,单产515公斤;油料总产量380万公斤,单产167公斤。林地面积10540亩,其中用材林7390亩(松树、毛竹、杂阔)经济林2650亩(其中茶树980亩,板栗250亩,早园竹420亩、其它1000亩),苗木花卉1000亩)。全年饲养鸡12万只、鸭72万只、鹅5万只、存栏21万只,提供商品肉348万公斤,禽蛋160万公斤,畜禽养殖专业户63户,漆桥镇水产养殖面积3300亩,从业人员65人,水产品产量52万公斤,产值765万元。
为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投入,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漆桥镇根据农业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加快调整,优化布局,以奖代补,扶优扶强”的原则,制定了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奖励意见:1、凡连片新种植早园竹、茶叶、花卉苗木或其他经济林果100亩(含)以上除享受上级优惠政策外,镇按每亩100元一次性奖励。2、凡连片种植大棚蔬菜100亩以上,按每亩200元一次性奖励。3、凡新发展生猪(含野猪)饲养实际圈存量达500头的大户(不含籽猪),年一次性奖补5万元。4、凡新建农产品加工项目,除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外,镇按固定资产投入及项目带动农户数按固定资产投入的5‰进行一次性奖励,并帮助申报龙头企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5、对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成效明显的行政村年终评出一等奖一名,奖励2万元;二等奖二名,奖励1万元。同时,年终评出产业结构调整“十佳”标兵,按每人0.1万元进行奖励、表彰。
法制建设
高淳区漆桥镇在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中,切实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农村干部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漆桥镇创建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做法是:一是以法制宣传教育为抓手,提高干部村民的法制意识。漆桥镇注重把四五普法教育与“民主法治村”建设有机结合,围绕农村中热点、难点问题,突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学习一个法律,解决好一个问题,推动一项工作。结合创建活动,普遍组织干部村民学习了《合同法》、《计划生育法》、《土地法》、《水法》、《国防法》、《宪法》、《集镇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如在学习贯彻计划生育法中,他们开展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发动村民自觉参与计生管理,讨论生育指标,准生证的发放做到透明、公开、群众心服口服,使计划生育工作难事不难。二是抓好热点和难点问题专项治理,使创建活动落到实处。漆桥镇7个行政村全部讨论制订了“村民自治章程”和创建活动9项制度。做到创建“民主法治村”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并结合农村实际,普遍抓了5个方面的治理。三是“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取得初步成效。
新农村建设
漆桥村位于漆桥集镇,有6个自然村,33个村民小组,4365人,1312户,耕地面积2263亩,绿化面积1998亩。2006年,漆桥村经济总量12406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70.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4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和15%。漆桥村加大投入,加快建设,积极争创新农村典型示范村。
整治村容村貌,建设文明家园。对照“文明家园示范村”各项指标要求,扎实开展了“清洁家园”、“绿化家园”和“文明新风进家园”三大活动。到目前为止,该村主干道硬化率达100%,新建公厕4座,垃圾箱20个,并组建了一支8人的保洁员队伍,实行全天候保洁;新增有线电视18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新增绿化200亩、2万株,绿化覆盖率达22.6%;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普法教育、科技文化培训率达68%,信用户比例达85%,民事纠纷调解率达100%;河塘清淤6个、新增5个,完成清淤土方3万多方。广泛开展了“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评出五星户130户、四星户252户、三星户580户,并进行了公示挂牌。大力实施了体育健身工程,新建篮球场1个,乒乓桌2张,全民健身器材2套,制作永久式宣传栏1块,文化体育工作得到较好开展。[3]
漆桥文化遗址
漆桥庙基山遗址
位于高淳区漆桥镇西南,原占地面积约一万二千平方米,1963年试掘,出土和采集到大量北阴阳营文化、湖熟文化、马家浜文化类型的器物。
漆桥营垒遗址位于漆桥镇东墙围村,系岳飞抗金营垒,当地称为岳城。1998年调查发现,两城并列,相距约一公里。东南城约筑在一台型高地,呈椭圆形,占地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城垣黄土夯筑,自东北至西南约五十米一段保存较好,残高约五米,底宽约二十米,上宽约七米左右,城外有壕沟,宽十四米左右。城内曾发现数十口土坑灶。西南城大于东南城约1.5倍,圆形,辟四门。平整土地时被毁,城垣轮廓尚能辨,残高5~6米,城宽二十米,城外有壕沟遗迹,曾在城内发现三件青铜剑。
介子推墓
位于高淳区东十八公里处的游山下,俗称王坟。墓前原有石人、石马,今存石人一对,已残缺不全。
羊左墓
位于漆桥村后皋村,人称王坟。相传战国时期,有羊角哀、左伯桃两儒生同道奔楚,结为义兄弟。当长途跋涉行至游山时,已是隆冬季节,左伯桃病倒,两人不得不进山洞暂避风寒。孰料连日雨雪,身边所带钱粮即将告罄,伯桃慨然取出自己仅有的钱、粮交给角哀
漆桥
位于高淳区东十五里漆桥镇老街南面,横跨漆桥河上。漆桥初为木桥,迭经修葺。解放后于1953年改建为三孔石拱桥,长约十四米,宽四米左右。后人为纪念平丞相,给他雕刻了一尊1.5米的全身石像,立于东侧桥墩上,此像在文革中被破坏。[4]
地理位置
漆桥镇位于高淳区最北边,分别与溧水区和凤镇、高淳区桠溪镇、高淳区固城镇、高淳区古柏街道(高淳开发区)接壤。地理位置优越,S55、S68、S123、S204穿境而过。境内有长途汽车站一座,车站内有直达南京、苏锡常等地的大巴。距离高淳城区15公里、距离溧水城区30公里。两地公交可以在双牌石换乘。境内有公交:高淳106、203、209及村镇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