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漆橋鎮是南京市高淳區轄下鎮,地處游山北麓,是南京市高淳區的北大門,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S55寧宣高速、S123、S204穿境而過,區位優勢十分明顯。漆橋鎮地勢東高西低,屬典型的半山半圩地區。漆橋鎮總面積47.9平方公里,人口2.6萬人,轄7個社區。漆橋鎮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城鎮建設規劃合理,基礎設施完善,環境優美,以食品、煙草、水果、農副產品為主的批發市場輻射周邊地區。漆橋鎮素有「魚米之鄉」美稱。該鎮為傳統農業大鎮,工業經濟發展較快,2013年社會總產值98765萬元。[1]

目錄

沿革

1949年設漆橋區,1956年撤區改漆橋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3年設漆橋鎮。1996年,面積52.5平方千米,人口2.7萬人,轄漆橋、四新、港南、早御巷、聯盟、倉前、保城、中心、友誼、徐硯、走馬埂、舟村、茅山、馬家宕、南者、和平、六合、里溪、荊塘、牆圍、龍墩、朱崗22個行政村和雙牌石居委會。1998年,面積47.9平方千米,人口8145戶2652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37人。2003年,轄雙牌石1個社區和漆橋、中心、和平、茅山、雙游、雙聯、荊溪7個行政村。

小鎮現狀

漆橋鎮素有「魚米之鄉」美稱,屬國家級農業生態綜合開發區,朝陽圩糧田被列為國家級商品糧基地。漆橋鎮有林地面積1.1萬畝,水面養殖3300畝。並且有深厚的農副產品深加工潛力,隨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逐步形成以經濟林果,苗木花卉,畜禽養殖為主的幾大產業。[2]

小鎮概況

經濟發展

漆橋鎮2003年社會總產值73534萬元,工農業總產值60513萬元,財政收入1950萬元,建築業是漆橋鎮的支柱產業,特色經濟有養殖業和花卉苗木,集鎮商貿繁榮興旺。漆橋鎮以龍墩水庫為主的菜蛋鴨養殖基地規模達50萬羽,漆橋鎮有6家鴨蛋肉製品加工企業和一家孵化場,逐步形成鴨業經濟一條龍的產業鏈。台灣新東陽農副產品加工有限公司於1998年來鎮投資,一、二期總投資3600萬元,主要生產八寶粥、綠豆湯和礦泉水,三期總投資534萬美元,投產肉製品生產線,年產值3000萬元,年盈利300萬元。

工業經濟發展較快,漆橋鎮擁有以機械建材、服裝、化工、食品、冶金六大行業為主的工業體系,主要產品有八寶粥、蚊香、氣霧劑、火柴等,2003年,實現工業產值49925萬元,銷售收入47856萬元,正在建設中的工業園區,規划起點高、標準高、要求高,區位條件優越,是投資興業的理想寶地,一期600畝已全部開發建設到位。特色經濟發展較快,第三產業突飛猛進。1993年被命為建築之鄉,漆橋鎮建安公司正在申報一級資質,經營範圍以土建為主逐步向裝飾、裝潢、房地產、市政工程等領域延伸、開拓了北京、河北、上海等外地市場。2003年完成施工產值3.5億元,增加值8966萬元。以食品、煙草、水果為主的批發市場設施完備、輻射範圍不斷擴大,帶動了漆橋鎮第三產業的發展,逐步成為漆橋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社會事業

各項社會事業蒸蒸日上,集鎮建設、教育、科技、文化、衛生、交通、通訊等事業全面進步,先後被評為南京市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江蘇省重點中心鎮。鎮區有日供水3000噸110KV變電所,有線電視通訊網等發展較快,小城鎮區域面積達3平方公里。現代化建設框架已全面拉開,良好的經濟基礎,便捷的交通條件,突出的區位優勢,豐富的物產資源,孕育着無限的商機。

農業發展

漆橋鎮為傳統農業大鎮,2003年漆橋鎮耕地面積26081畝,(水田24875畝,旱地1296畝),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588萬元,其中農業5833萬元,林業208萬元,牧業3780萬元,漁業765萬元,糧食總產量1328萬公斤,單產515公斤;油料總產量380萬公斤,單產167公斤。林地面積10540畝,其中用材林7390畝(松樹、毛竹、雜闊)經濟林2650畝(其中茶樹980畝,板栗250畝,早園竹420畝、其它1000畝),苗木花卉1000畝)。全年飼養雞12萬隻、鴨72萬隻、鵝5萬隻、存欄21萬隻,提供商品肉348萬公斤,禽蛋160萬公斤,畜禽養殖專業戶63戶,漆橋鎮水產養殖面積3300畝,從業人員65人,水產品產量52萬公斤,產值765萬元。

為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大投入,真正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漆橋鎮根據農業產業優勢和資源優勢,堅持「加快調整,優化布局,以獎代補,扶優扶強」的原則,制定了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獎勵意見:1、凡連片新種植早園竹、茶葉、花卉苗木或其他經濟林果100畝(含)以上除享受上級優惠政策外,鎮按每畝100元一次性獎勵。2、凡連片種植大棚蔬菜100畝以上,按每畝200元一次性獎勵。3、凡新發展生豬(含野豬)飼養實際圈存量達500頭的大戶(不含籽豬),年一次性獎補5萬元。4、凡新建農產品加工項目,除享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外,鎮按固定資產投入及項目帶動農戶數按固定資產投入的5‰進行一次性獎勵,並幫助申報龍頭企業,享受有關優惠政策。5、對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大,成效明顯的行政村年終評出一等獎一名,獎勵2萬元;二等獎二名,獎勵1萬元。同時,年終評出產業結構調整「十佳」標兵,按每人0.1萬元進行獎勵、表彰。

法制建設

高淳區漆橋鎮在創建「民主法治示範村」活動中,切實加強領導,廣泛宣傳發動,充分調動農村幹部群眾參與創建活動的積極性。漆橋鎮創建活動健康有序地開展,取得了較好成效。主要做法是:一是以法制宣傳教育為抓手,提高幹部村民的法制意識。漆橋鎮注重把四五普法教育與「民主法治村」建設有機結合,圍繞農村中熱點、難點問題,突出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增強普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做到學習一個法律,解決好一個問題,推動一項工作。結合創建活動,普遍組織幹部村民學習了《合同法》、《計劃生育法》、《土地法》、《水法》、《國防法》、《憲法》、《集鎮規劃條例》等法律法規。如在學習貫徹計劃生育法中,他們開展了計劃生育村民自治,發動村民自覺參與計生管理,討論生育指標,准生證的發放做到透明、公開、群眾心服口服,使計劃生育工作難事不難。二是抓好熱點和難點問題專項治理,使創建活動落到實處。漆橋鎮7個行政村全部討論制訂了「村民自治章程」和創建活動9項制度。做到創建「民主法治村」有章可循,按章辦事。並結合農村實際,普遍抓了5個方面的治理。三是「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取得初步成效。

新農村建設

漆橋村位於漆橋集鎮,有6個自然村,33個村民小組,4365人,1312戶,耕地面積2263畝,綠化面積1998畝。2006年,漆橋村經濟總量12406萬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70.2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246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3%和15%。漆橋村加大投入,加快建設,積極爭創新農村典型示範村。

整治村容村貌,建設文明家園。對照「文明家園示範村」各項指標要求,紮實開展了「清潔家園」、「綠化家園」和「文明新風進家園」三大活動。到目前為止,該村主幹道硬化率達100%,新建公廁4座,垃圾箱20個,並組建了一支8人的保潔員隊伍,實行全天候保潔;新增有線電視18戶,有線電視入戶率達80%;新增綠化200畝、2萬株,綠化覆蓋率達22.6%;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100%;普法教育、科技文化培訓率達68%,信用戶比例達85%,民事糾紛調解率達100%;河塘清淤6個、新增5個,完成清淤土方3萬多方。廣泛開展了「五星文明戶」創評活動,評出五星戶130戶、四星戶252戶、三星戶580戶,並進行了公示掛牌。大力實施了體育健身工程,新建籃球場1個,乒乓桌2張,全民健身器材2套,製作永久式宣傳欄1塊,文化體育工作得到較好開展。[3]

漆橋文化遺址

漆橋廟基山遺址

位於高淳區漆橋鎮西南,原占地面積約一萬二千平方米,1963年試掘,出土和採集到大量北陰陽營文化、湖熟文化、馬家浜文化類型的器物。

漆橋營壘遺址位於漆橋鎮東牆圍村,系岳飛抗金營壘,當地稱為岳城。1998年調查發現,兩城並列,相距約一公里。東南城約築在一台型高地,呈橢圓形,占地面積約一萬平方米。城垣黃土夯築,自東北至西南約五十米一段保存較好,殘高約五米,底寬約二十米,上寬約七米左右,城外有壕溝,寬十四米左右。城內曾發現數十口土坑灶。西南城大於東南城約1.5倍,圓形,辟四門。平整土地時被毀,城垣輪廓尚能辨,殘高5~6米,城寬二十米,城外有壕溝遺蹟,曾在城內發現三件青銅劍。

介子推墓

位於高淳區東十八公里處的游山下,俗稱王墳。墓前原有石人、石馬,今存石人一對,已殘缺不全。

羊左墓

位於漆橋村後皋村,人稱王墳。相傳戰國時期,有羊角哀、左伯桃兩儒生同道奔楚,結為義兄弟。當長途跋涉行至游山時,已是隆冬季節,左伯桃病倒,兩人不得不進山洞暫避風寒。孰料連日雨雪,身邊所帶錢糧即將告罄,伯桃慨然取出自己僅有的錢、糧交給角哀

漆橋

位於高淳區東十五里漆橋鎮老街南面,橫跨漆橋河上。漆橋初為木橋,迭經修葺。解放後於1953年改建為三孔石拱橋,長約十四米,寬四米左右。後人為紀念平丞相,給他雕刻了一尊1.5米的全身石像,立於東側橋墩上,此像在文革中被破壞。[4]

地理位置

漆橋鎮位於高淳區最北邊,分別與溧水區和鳳鎮、高淳區椏溪鎮、高淳區固城鎮、高淳區古柏街道(高淳開發區)接壤。地理位置優越,S55、S68、S123、S204穿境而過。境內有長途汽車站一座,車站內有直達南京、蘇錫常等地的大巴。距離高淳城區15公里、距離溧水城區30公里。兩地公交可以在雙牌石換乘。境內有公交:高淳106、203、209及村鎮公交。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