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里套娃廣場
滿洲里套娃廣場 |
中文學名:滿洲里套娃廣場 景點級別:AAAAA級 所屬國家:中國 |
滿洲里套娃廣場,是滿洲里標誌性旅遊景區,主體建築是一個高30米的大套娃,建築面積32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套娃,主體套娃內部為俄式餐廳和演藝大廳。集中體現了滿洲里中、俄、蒙三國交界地域特色和三國風情交融的特點。廣場曾獲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世界最大套娃和最大規模異型建築吉尼斯紀錄」。
目錄
基本內容
景區簡介
滿洲里俄羅斯套娃廣場是全國唯一的以俄羅斯傳統工藝品——套娃為主題的旅遊休閒娛樂廣場,集中體現了滿洲里中俄蒙三國交界地域特色和中俄蒙三國風情交融的特點。廣場規劃面積54萬平方米,主題廣場面積6萬平方米,主體建築是一個高30米的大套娃,建築面積32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套娃。主體套娃內部為俄式餐廳和演藝大廳。套娃外部彩繪由代表着中俄蒙三國的美麗女孩組成,主體套娃周圍有8個功能性套娃、200個代表全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小套娃和30個色彩繽紛的俄羅斯復活節彩蛋。在廣場音樂噴泉的周圍還有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十二生肖和西方占星文化的十二星座。夜色中,在近千盞彩燈的映射下,廣場上流光溢彩,仿佛是一個五彩繽紛的童話世界。俄羅斯套娃廣場中俄蒙三國風情和東西方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是集旅遊觀光和趣味性、娛樂性為一體的滿洲里標誌性旅遊景區。
建築特色
滿洲里套娃廣場的主題建築是一個高30米的套娃,建築面積達32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套娃。30米高的大套娃內部有高檔西餐廳和演藝大廳。套娃外部彩繪分為三面,由漢族、蒙族、俄羅斯少女的形象組成,分別代表中俄蒙三國,突出體現了滿洲里三國風情兼得的特色。在廣場音樂噴泉的周圍還有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十二生肖和代表運勢的十二星座。
景區文化
相傳俄羅斯民族有兩家表親相鄰,表兄妹童年相伴長大,後來表兄遠走它鄉,由于思念家鄉的表妹,每年續做木娃娃,一年比一年做的娃娃大。數年後,見到表妹就一排木娃娃送給表妹以表達思念之情,後人模仿傳稱套娃,又叫吉祥娃娃。 另一說:在舊時俄羅斯農村,Matryona和Matriosha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婦女的名字。學者們指出,這兩個名字中含有拉丁詞根「mater」,意思就是母親。聽到這個名字,人們很容易聯想到大戶農民家庭里的母親,通常是一個健壯能幹、略有些肥胖生了許多孩子的俄羅斯婦女形象。而胖嘟嘟的木娃娃肚子裡又藏着這麼多小娃娃,於是套娃(matryoshka)就自然而然成了精雕細刻、色彩鮮亮的木娃娃們的名字了。
俄羅斯套娃的製作俄羅斯套娃最早的創意就是為了取悅孩子而做成的木頭娃娃,孩子們都喜歡童話故事,於是故事裡著名的人物、動物都被做成了娃娃。隨着時間的推移,套娃形成了特有的風格,大小不一的娃娃一個套着一個,讓人更覺有趣。14世紀,最早起源於莫斯科以南70公里的俄國古鎮Zagorsk的套娃,由於世世代代工匠精湛的雕刻和繪畫技巧以及俄羅斯民族文化的積澱,受到了各國小朋友和大朋友的喜愛。漸漸地,套娃素材也越來越豐富,除了童話人物外,歷史人物、權貴政要甚至日常生活中身邊的人和事都成為創作的對象。按照肚子裡含有小娃娃個數的不同,套娃以分成5件套、7件套、12件套、15件套等等。
俄羅斯套娃的製作工藝十分考究,單單木材的準備就頗費時日。萊姆樹、樺樹是製作套娃的理想木材,一般在初春時節樹木中富含汁液的時候就把樹砍倒,剝去樹皮,只剩少數幾環樹皮以防止木材開裂,然後暴露於空氣中通風。如果要做中等尺寸的娃娃,那麼要晾乾兩年,而如果要做15件套的娃娃,那麼每個娃娃的內壁要做得很薄,對木材的要求也就更高了,一般要晾乾5至6年。經過楦空、燙花、鑲金等工序製成.每個娃娃要經過15道工序,大小都不用工具測量,而是藝術家們憑感覺和經驗而定。他們獨特的手工設計使套娃們變得與眾不同,獨一無二。
俄羅斯套娃仍頗受青睞,有機會去俄羅斯的人都會買一套帶回家,因為套娃不僅是孩子們的好夥伴,還是獨具俄羅斯風情的藝術品。
俄羅斯套娃分解圖俄羅斯套娃,具有濃郁的地域風格,是俄羅斯特有的一種手工製作的工藝品,娃娃的製作材料以椴木為主,所以,娃娃有的地方會有木節,但不影響美觀.娃娃可做擺設品,也可用來裝首飾,雜物,糖果等等,也可作為禮品盒。俄羅斯套娃--每個人值得擁有的好禮物。 它是一份精美的寄予親情、見證愛情、表達思念的異域風情禮品 。[1]
所獲榮譽
滿洲里市誕生了兩項世界吉尼斯紀錄:世界上最大的套娃及最大規模異型建築群。
套娃廣場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
城市簡介
滿洲里市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腹地,東依興安嶺,南瀕呼倫湖,西鄰蒙古國,北接俄羅斯,是中國最大的沿邊陸路口岸。全市總面積730平方公里。氣候屬於溫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滿洲里市總人口26萬,居住着蒙、漢、回、朝鮮、鄂溫克、鄂倫春、俄羅斯等20多個民族,是一座獨領中俄蒙三國風情、中西文化交融的口岸城市,素有「東亞之窗」的美譽。是自治區計劃單列市,准地級(副地級),滿洲里市下轄1個縣級行政區——國家大型煤炭能源基地 扎賚諾爾區,面積252.21平方公里;兩個國家級開發區——中俄互市貿易區(面積17.11平方公里)和邊境經濟技術合作區(面積15.02平方公里);一個省級開發區(出口創匯農業區)——東湖區(面積261.05平方公里),東湖區下轄新開河街道和二卡生態區兩個行政區域,六個自然村。 滿洲里原稱「霍勒津布拉格」,蒙語意為「旺盛的泉水」。1901年因東清鐵路在此建成車站而得名,俄語為「滿洲里亞」,音譯成漢語變成了「滿洲里」,1907年,滿洲里正式開設商埠,是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口岸城市,因地處歐亞大陸橋咽喉要地,素有「亞洲之窗」的美譽。滿洲里是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背靠中國東北和華北經濟區,北鄰俄羅斯,西連蒙古國。
滿洲里口岸地處亞歐第一大陸橋的交通要衝,是中國環渤海港口通往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和歐洲的最便捷、最經濟、最重要的陸海聯運大通道,承擔着中俄貿易60%以上的陸路運輸任務。滿洲里曾5次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殊榮,連續3屆獲得「全國文明口岸」稱號,是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城市(2002年)。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03年)、CCTV2006中國十佳魅力城市稱號、內蒙古自治區五星級文明城市和衛星城、全國文明城市(2009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