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滇黄芩(拉丁学名:Scutellaria amoena C. H. Wright.)是管状花目、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根茎近垂直或斜行,肥厚,径达11毫米或以上,上部常分枝,分枝顶端生出1-2茎,下部亦常分叉。茎直立,高12-26(35)厘米,锐四棱形,略具四槽,沿棱角被倒向或有近伸展的微柔毛至疏柔毛,不分枝或分枝,常带紫色,中部节间长1.2-2(3.8)厘米。花期5-9月,果期7-10月。产于中国云南中南部、中部至西北部,四川南部及贵州西北部。生于海拔1300-3000米左右的云南松林下草地中。该种根茎入药,此外茎叶可代茶饮。

  • 中文学名 滇黄芩
  • 拉丁学名 Scutellaria amoena C. H. Wright
  • 别 称 西南黄芩、小黄芩、条芩、子芩、枯芩
  • 界 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 目管状花目
  • 科唇形科
  • 亚 科黄芩亚科
  • 属黄芩属
  • 亚 属黄芩亚属
  • 组顶序黄芩组
  • 亚 组狭叶黄芩亚组
  • 系丽江黄芩系
  • 命名者及年代 C. H. Wright,1896

目录

滇黄芩目录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食用价值

滇黄芩形态特征

滇黄芩多年生草本;根茎近垂直或斜行,肥厚,径达11毫米或以上,上部常分枝,分枝顶端生出1-2茎,下部亦常分叉。

茎直立,高12-26(35)厘米,锐四棱形,略具四槽,沿棱角被倒向或有近伸展的微柔毛至疏柔毛,不分枝或分枝,常带紫色,中部节间长1.2-2(3.8)厘米。

叶草质,长圆状卵形或长圆形,茎下部者变小,茎中部以上渐大,长1.4-3.3厘米,宽0.7-1.4厘米,常对折,顶端圆形或钝,基部圆形或楔形至浅心形,边缘离基以上有不明显的圆齿至全缘,上面绿色下面较淡,上面疏被微柔毛至几无毛,下面常沿中脉及侧脉疏被微柔毛至几无毛,侧脉3-4对,与中脉上面凹陷下面突起;叶柄长1-2毫米,腹凹背凸,被微柔毛。

花对生,排列成顶生长5-14厘米的总状花序;花梗长3-4毫米,与序轴被具腺微柔毛;苞片向上渐小,披针状长圆形,长5-10毫米,先端急尖至钝,基部楔形,被微柔毛。花萼开花时长约3毫米,常带紫色,被具腺微柔毛,果时长达5毫米,盾片开花时高约1毫米,果时增大,高达3毫米。

花冠紫色或蓝紫色,长2.4-3厘米,外被具腺微柔毛,内面无毛;冠筒近基部前方微囊大,明显膝曲状,中部宽约2.5毫米,向上渐宽,至喉部宽达7毫米;冠檐2唇形,上唇盔状,内凹,先端微缺,下唇中裂片近圆形,近全缘,宽达1厘米,两侧裂片三角形,宽约3毫米。雄蕊4,二强;花丝扁平,下部被小纤毛。 花盘肥厚,前方隆起;子房柄短。花柱细长。子房光滑。

成熟小坚果卵球形,长1.25毫米,宽约1毫米,黑色,具瘤,腹面近基部具一果脐。 花期5-9月,果期7-10月。[1]

滇黄芩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300-3000米左右的云南松林下草地中。

滇黄芩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云南中南部中部至西北部,四川南部及贵州西北部。

滇黄芩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根茎入药,据《滇南本草》云多用于热症。

食用价值

云南收购作黄芩代用品。此外茎叶可代茶饮。

【藏药】功用同黄芩 s.baicalensis《藏本草》。

【僳僳药】喜勒怒几:根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怒江药》。

夕反西:根治热病《滇药录》。

席即西:根治肺热咳嗽,热病烦渴,湿热泻痢,黄疸,热淋,目赤肿痛,痈肿疔毒,积热吐血,胎动不安《滇省志》。

【彝药】补业阿史,黄芩:根茎及根主治泻痢,腮肿,肺咳,肝痛,火眼,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慢性气管炎,急性菌痢,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肝炎,肾炎,肾盂肾炎,高血压等《彝植药续》。

根治水膈食积,湿热下注,目赤肿痛,白浊热淋《哀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