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氣候
濕熱氣候是氣候學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是民族靈魂的紐帶,在異國他鄉謀生,漢字[1]便是一種寄託,哪怕是一塊牌匾、一紙小條,上面的方塊字會像磁鐵般地吸引着你,讓你感受到來自祖國的親切。因為那中國人的情思已經濃縮為那最簡單的橫豎撇捺[2]。
目錄
名詞解釋
濕熱氣候是以氣溫高、濕度高、雨量大、日溫差小、無風或少風為特點的氣候。濕熱氣候最熱月月平均溫度很高,年平均相對濕度在60%以上。年平均降雨量超過1000mm,風速較低。
重慶的夏季是我國濕熱氣候地區之一,當地平均年降水量為1151mm,各月多是靜風,最熱月14時的平均氣溫達33℃,月平均相對濕度為71%,日照很少。濕熱氣候條件下,居住環境過潮,皮膚蒸發排汗困難,晝夜悶熱人體感到不舒適。
氣候學
氣候學是研究氣候特徵、形成、分布和演變規律,以及氣候與其他自然因子和人類活動的關係的學科。它既是自然地理學的一個分支,也是大氣科學的一個分支。氣候是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重要環境條件。人類最初只能適應氣候,本能地利用氣候資源和躲避氣候災害。
隨着生產規模的日益擴大,氣候和人類社會的關係越來越密切。為了合理地開發和利用氣候資源,減輕氣候災害的影響,避免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造成的不良後果,無論是大規模的開墾、重大工程的設計和管理,還是制訂各種發展規劃和研究工農業的布局,都需要了解所在地區的氣候特徵及其演變規律。氣候學的研究成果及其應用,正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視。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從何而來?每個漢字,都是倉頡造出來的嗎?,搜狐,2022-10-01
- ↑ 書寫橫豎撇捺,展示漢字之美,搜狐,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