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濕潤,一般是指對地球表面生物環境感受如土壤、空氣等含有水分程度不同的一種定性描述。它是反應生物環境和人類生存環境的重要指標。在地理涫方面,主要指氣候的乾濕狀態和地球環境的水分含量狀態。

目錄

基本解釋

1. [moist]∶土壤、空氣等潮濕而滋潤。 空氣里也帶有一股清鮮濕潤的香味。——《百合花

2. [be moist with tears]∶因心裡難過或激動而眼含熱淚 她眼睛濕潤了。 渴望濕潤的柔情。 [1]

引證解釋

1、亦作「溼潤」。潮濕而潤澤。 《百喻經·二鴿喻》:「天降大雨,果得溼潤,還復如故。」 宋何薳春渚紀聞·陳贍傳異人膠法》:「 陳贍 , 真定 人。初造墨,遇異人傳和膠法,因就山中古松取煤,其用膠雖不及 常和 沉珪 ,而置之濕潤,初不蒸,則此其妙處也。」丁玲《田家沖》:「有些田放了水,靜靜的流着,有些剛剛耕過,翻着,排着濕潤的土塊。」

2、福建永安方言語系中,水田蛙類的統稱。

溫室效應

澳大利亞科學家在21世紀發現,地球對抗溫室效應的能力可能比人們想象的要大。因為全球變暖意味着地球變得更濕潤,這為植物的生長創造了更好的條件,而植物又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 澳大利亞上百位科學家在5月初公布的年度研究報告中指出:「地球上的水循環改變了溫室氣體的排放。地球變暖的同時也會變得更濕潤。一個更加濕潤的地球意味着更多的植物生長,更多的光合作用產生,從而吸收更多的溫室氣體。」「地球上的森林、農田和草地吸收了大量的溫室氣體。它們還將吸收更多的溫室氣體,從而使氣候變得更好。如果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這些綠地將為人類贏得充分的時間來減少工業生產產生的大量溫室氣體,從而減少氣候變化給地球帶來的毀壞。」

中國濕地

2008年底,中國已建立550多處濕地自然保護區、80處濕地公園和36處國際重要濕地,基本形成了以濕地自然保護區為主體,國際重要濕地、濕地公園等相結合的濕地保護體系,使1790萬公頃、約49%的自然濕地得到了有效保護。濕地被喻為「地球之腎」,具有許多特殊的生態功能,對維護生態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濕地是「淡水貯存庫」,中國濕地維持着約2.7萬億噸淡水,占全國可利用淡水資源總量的96%。 [2]

分布區域

一個地方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係,反映該地區的濕潤程度。降水量大於蒸發量,氣候濕潤;反之降水量小於蒸發量,氣候乾燥。 綜合兩者關係來看,中國氣候潮濕地區主要集中在東北、南方地區。具體分布地有雲南、貴州、廣東、福建、江西、浙江、湖北湖南、重慶、海南、台灣全境,以及江蘇、安徽、河南、陝西南部,四川的東部和南部,東北的大小興安嶺、長白山山區,在西藏的雅魯藏布江谷地、山東的膠東半島也有分布。 可見,潮濕地區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等水汽豐富的地方,但東北地區主要是因為其所處緯度較高,氣溫相對低,蒸發量小所致。另外,從小範圍來看,幾乎所有海濱城市都是比較潮濕的。 而其它地區基本上情況正好相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