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鲫
湘鲫 |
中文名:湘鲫 界:动物界 科:鲤科 分布区域:主要 分布在湖南一带 特 性:生长快、 食性广、抗逆性强 生长环境:在饵类丰富、 水质肥沃的环境中生长 |
湘鲫是以二倍体的红鲫为母本、湘江野鲤为父本杂交而形成的杂种一代,是我国成功地获得的鱼类边缘杂交一代,并广泛应用于养殖生产的优质品种。 湘鲫系远缘杂交鱼,绝大部分为不育,个别雄性可育,但性成熟后不会与亲本混交而影响当地鲤、鲫鱼晶系的混乱和退化,适于在各种水体中养殖。 湘鲫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体态丰腴优美,肉质清甜细嫩,内脏含量低,商品规格适中,深受消费者欢迎。 [1]
目录
湘鲫形态特征
湘鲫的外部形态很像鲫鱼,头小体大,有一对短小的口须,体色橙灰或橙黄,头部、鳞片及鳍条颜色一致。背鳍为4,16~18,侧线鳞式为30(5~6/5)32,体长/体高为2.6-2.8,体长/头长为2.9~3.8。咽齿1.4~4.1,臼齿、铲齿均有。
湘鲫外形似鲫鱼,头小体大,有1对小的口须(有的完全退化)。体长约为体高的2.6~2.8倍,约为头长的2.9-3.8倍。体呈橙灰色、橙黄色等。头部、鳞片及鳍条颜色一致 。
湘鲫生态习性
湘鲫为底层鱼类,适于在饵类丰富、水质肥沃的环境中生长。习性温和,无掘食打洞、搅混池水现象,起捕容易。抗病、耐寒、耐低氧,养殖成活率高。 湘鲫的食物组成介于父母本之间,但偏重于类似鲫鱼食性的多植物性的杂食性。鱼苗阶段以摄食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为主,逐渐转为杂食性,摄食浮游动植物、有机碎屑、浮萍、腐殖质和各种商品饲料。
湘鲫的口径、鳃耙、咽齿、消化道均介于其双亲本之间。其食性随着摄食消化器官的发育而变化。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摇蚊幼虫等)为主要饵料,逐渐转为杂食性,食谱与亲本相同,偏重于植物食性,主要摄食浮游及底栖动植物、有机碎屑、萍类及各种商品饲料。 湘鲫为底层鱼类,其习性温和,较鲤鲫鱼易于起捕,无掘食的特点,在养殖中无掘泥打洞搅混池水的现象。适于在饵料丰富、水质肥沃的环境中生长。湘鲫的生长速度优于母本鲫鱼,接近于父本鲤鱼。在稀养条件下,当年夏花鱼种养成成鱼个体重可达0.5~1千克。大面积套养,每亩投放湘鲫夏花鱼种30~100尾,当年可产湘鲫鲜鱼20~30千克。3龄以上的个体最大可达2.5千克。
湘鲫生命力强,耐低氧环境,同时对病害及药害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在养殖生产中未发现有明显的病害,养殖成活率高。在稻田中养殖,对农药、化肥的抗性很强,亦适合于在稻田中养殖 。
湘鲫养殖特点
湘鲫具有生长快、食性广、抗逆性强等优点。其杂种一代雌雄全育,各子代种群的遗传性状比较稳定。其外形近似鲤鱼,但也同时具有鲫鱼的特征。在我国南方地区,当年养成个体重可达500克以上。 湘鲫具有鲫鱼、鲤鱼杂食性和摄食能力强的优点。也就是说,湘鲫的食性与鲫鱼、鲤鱼较相似,对人工投喂的米糠、豆渣、菜饼、花生饼、麸皮、麦芽、谷芽、鱼粉等饲料都喜欢吃。加之它也摄食各种天然饵料,所以饲料来源广,给养殖湘鲫创造了有利条件 。
湘鲫繁殖制种
1.亲本选择 红鲫母本,选择体型端正,体色纯红,体重在100克以上,最好体重在200克一500克左右,体质健壮,无病伤的个体。同时选留5%左右的雄性红鲫。 湘江野鲤父本,选择体型较长,体态端正,体色青灰,体重0.75千克以上,体质健壮,无病伤的今体。 母本与父本的选留搭配比例,根据其个体大小差异而定。红鲫个体较小的,采用10一15:1比例;红鲫个体较大的,采用5一10:1比例,一般在5一15:1之间。
2.亲鱼的培育 亲鱼选留后,将母、父本分开用专池培育。亲鱼池面积不宜太小,否则影响亲鱼性腺发育,一般在300平方米以上,但也不宜太大,否则不便于管理与操作。水深保持在1米-1.5米左右。池底平坦,污泥较少,池内无杂草。 亲鱼下池前,进行严格的清塘消毒,同时不要搭配放养其他任何鱼类,尤其是与其争食的鲤科鱼类和凶猛性鱼类。亲鱼的放养密度,红鲫体重200克左右,每667平方米不宜超过500尾;体重100克左右可适当增加放养,但每667平方米放养总重量不超过100千克;湘江野鲤每667平方米不宜超过100尾,其放养总重量,每667平方米不超过100千克。 另外,在红鲫亲鱼池内同时放养约占全池数量5%左右的雄性红鲫。
亲鱼培育,以精饲料为主,投喂各种饼粕、糟渣、麦麸、谷芽等,并搭配一些动物性饲料,如鱼粉、蚕蛹、发酵血粉、复合动物蛋白粉以及碎螺蚌肉。日投喂量视水温情况而定,一般冬季及早春季节,投总体重的l%左右,每天投喂一次;水温上升至13℃左右,日投喂量应增加到鱼体重的2%左右,每天投喂两次;,临近产卵季节,投饲量可增加到其鱼体重的3%左右。还需搭配投喂一些谷芽、浮萍和追施人畜粪肥,以补充精饲料在维生素等营养方面的缺乏和不足,保证亲鱼性腺的正常发育。产卵季节应停止施肥,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有条件的亲鱼培育池,最好每10天一15天冲注一次新水,可以促进亲鱼的性腺发育。
3.催产 红鲫为多次产卵类型。红鲫发情产卵时间一般为3月底至4月初,5月上旬结东。如果培育条件较差,产卵时间可能推迟。红鲫于水温上升至15℃左右即开始产卵,适宜产卵水温为17℃一22℃,当水温上升到26℃时即停止产卵。一般每10天左右产卵一次,但产卵量相对减少,整个生殖季节产卵分2批一4批产完。同一池塘生态条件下的红鲫,其性腺发育的情况基本一致,产卵的时间也具同步性。因此,繁殖期间,要做好各种相应的配套准备。 湘江野鲤的性成熟与繁殖时间,基本能与红鲫同步,临近繁殖季节,将亲鱼捕获转入小池内暂养。红鲫雌鱼选择腹部膨大而柔软,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微红突起的种鱼。湘江野鲤雄鱼选用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著作为催产对象。雌雄比例视其个体大小差异情况定为5—15:1左右。 催产剂使用PG和HCG结合,红鲫母本每千克鱼注射PG0.5毫克加HCGl000国际单位,野鲤父本剂量减半。采用一次性胸腔注射,水温20℃左右,其效应时间一般为12小时一15小时。
4.受精与孵化 红鲫与湘江野鲤难于进行自然交配,因此,须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催产后,特别是在接近效应时间的末期,要注意检查亲鱼的活动与成熟情况。当轻压红鲫腹部有卵流出时,即可进行人工授精。一般采取干法授精。操作时取一干净盆子,将卵子挤入盆内,接着将鲤鱼精液直接滴到鱼卵上(一般每2万一5万粒卵子滴入2滴一3滴精液即可),用羽毛轻轻地搅拌均匀。 孵化有静水自然孵化与流水孵化两种。静水孵化的孵化池一般面积为十几平方米至几十平方米,水深保持在80厘米左右,池内首先放置好经消毒处理的棕片,将受精后的鱼卵尽量均匀地铺设在棕片上,棕片设在水面下10厘米一30厘米处。水温20℃左右,约经100小时即可孵出鱼苗。
流水孵化首先要进行受精卵脱粘处理,一般采用黄泥水脱粘方法。将黄泥浆澄清二天左右,沥出上层清水。脱粘时将浓稠的泥浆约0.2千克加水约30千克搅拌成泥浆水,可脱粘l万鱼卵左右。将干法授精的鱼卵,倒人黄泥浆水中,搅拌脱粘约1分钟,粘性即消失,然后用清水漂洗1次一2次,即可进入孵化桶或孵化槽孵化。一般每立方米孵化水体密度约为50万一75万卵,孵化管理按照家鱼苗孵化操作,其孵化用水必须经严格消毒过滤。孵化期间,若水体出现水蚤,于鱼体出现眼点后,而又未出膜前,突然停水,使鱼卵沉降水底,然后用筛绢布在中、上层水体抄捕除去水蚤,以保证鱼卵正常孵化。当水温19℃左右时,经50小时一60小时孵化即开始出现眼点。80小时左右开始脱膜。湘鲫鱼卵脱膜时间较长,一般需经12小时一24小时才能全部出膜。当鱼苗止现点腰,能上下自由游动,即可下池发花育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