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樂鎮
湘樂鎮隸屬於甘肅省慶陽市寧縣,地處寧縣東部,東與盤克鎮、金村鄉接壤,南接春榮鄉,西連南義鄉,北靠合水縣肖咀鄉,行政區域總面積147平方千米。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為新寧縣第三區;1984年12月,改湘樂鎮。截至2018年末,湘樂鎮戶籍人口為24535人。2020年6月,湘樂鎮下轄1個生活區、14個行政村。
2011年,湘樂鎮財政總收入149萬元,比上年增長14.6%。 2018年,湘樂鎮有工業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1]
目錄
建置沿革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為新寧縣第三區。
1949年,更名湘樂區。
1956年撤區,為湘樂直屬鄉。
1958年,改湘樂公社。
1965年,宇村、石鼓2公社併入。
1978年,析置石鼓公社。
1983年,改湘樂鄉。
1984年12月,改湘樂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湘樂鎮下轄14個行政村:瓦窯、小坳、柏底、湘樂、蓮池、龐川、方寨、任勞、宇村、於家、馮咀、樊灣、北倉、南倉;下設115個村民小組。
2020年6月,湘樂鎮下轄14個行政村:於家村、瓦窯村、小坳村、柏樹底村、湘樂村、蓮池村、龐川村、方寨村、南倉村、任勞村、北倉村、宇村、樊灣村、馮咀村;另轄1個村級單位:湘樂林場生活區, 鎮人民政府湘樂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湘樂鎮地處寧縣東部,東與盤克鎮、金村鄉接壤,南接春榮鄉,西連南義鄉,北靠合水縣肖咀鄉, 行政區域總面積14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湘樂鎮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1360米。境內最高點位於南倉村,海拔1343米;最低點位於龐家川,海拔978米。
氣候
湘樂鎮多年平均氣溫7.7℃。無霜期年平均170天,最長達180天,最短為16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375小時,年平均降水量531.1毫米。
水文
樂鎮境內河道屬涇河水系。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城北河,境內長35千米,年徑流總量36.4億立方米。
人口
2011年末,湘樂鎮總人口2548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10人,城鎮化率3.2%。另有流動人口4819人。總人口中,男性13298人,占52.2%;女性12190人,占47.8%。總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0.9‰,人口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長率6.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73人。
截至2018年末,湘樂鎮戶籍人口為24535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湘樂鎮財政總收入149萬元,比上年增長14.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2萬元,比上年增長15.5%。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47萬元,增值稅85萬元,個人所得稅8萬元。人均財政收入62.2元,比上年增長14.6%。
2018年,湘樂鎮有工業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農業
2011年,湘樂鎮農業總產值1.1億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3624噸,人均534.5千克。主要經濟作物為馬鈴薯、蔬菜。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8540頭,年末存欄11750頭;羊飼養量18300隻,年末存欄9100隻;牛飼養量19710頭,年末存欄13400頭;家禽飼養量132000羽。
工業
2011年,湘樂鎮工業總產值4849萬元。湘樂鎮有工業企業17家,職工926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357.7萬元,比上年增長11.2%。
商貿
2011年末,湘樂鎮有商業網點560個,職工714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8780萬元,比上年增長11.2%,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9550萬元,比上年增長13.3%。
金融業
2011年末,湘樂鎮各類存款餘額9114萬元,比上年增長21.6%;各項貸款餘額9414萬元,比上年增長15.3%。[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湘樂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295人,專任教師14人;小學14所,在校生2230人,專任教師137人;初中2所,在校生1278人,專任教師58人,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學升初中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766人,專任教師53人。2011年,湘樂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587.6萬元,比上年增長34.8%。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比例為24.1%。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湘樂鎮有文化站1個,活動中心14個;圖書室15個,藏書1.6萬冊。湘樂鎮有體育場地19處。2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9.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湘樂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6個;病床35張,固定資產總值30.8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8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428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3408人,參合率97%。
社會保障
2011年,湘樂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1戶,人數113人,支出27.6萬元,比上年增長27.9%。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29戶,人數4018人,支出467.2萬元,比上年增長42.9%;農村五保供養206人,支出46.3萬元,比上年增長22%;農村醫療救助85人次,支出41.7萬元,比上年增長7.4%。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6.3萬元,比上年增長18.9%。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460萬元,比上年增長62.3%,基金支出合計295萬元,比上年增長70.6%。[5]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漢代時期,在境內設襄洛縣,北魏改為襄樂,後演變為湘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