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寺
历史
朱一贵事件,斗六、梅林及附近一带的人民来此地避难。后来湖山一带的垦首内林庄林克明于雍正三年(1725年) 同柴里社业户大茄腊等,为感观音保佑而兴建此岩 。乾隆六年(1741年),林佛腾捐资修缮。
嘉庆十三年(1808年)寺碑勒石,述其沿革,并收录于《南碑集成》。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林造吉斡旋改筑。同治十三年(1874年) 海丰仑的林金波、林合义兄弟发起改筑。1939年改造为日本式。1948年地方人士组织修建委员会,由内林庄的林德圣任会长重新扩建。明戒与明一法师晋山主持此寺后,将此座原为五十三庄的公庙,始建为十方丛林。当时林德圣、林文道、林文秀三位士绅捐赠山林。寺方开辟环湖沿山的柏油路,兴建六丈馀宫殿式大雄宝殿,雕刻大佛,并迎奉一尊泰国玉佛,增建禅房、讲堂、客厅、斋堂等,直到至1969年完工。嗣后,于1983年开始配合斗六市开发湖山岩观光。进行佛教公园计划,于1993年完工。
2009年3月26日,该寺重建第一代住持明戒长老尼圆寂。
建筑
于台湾清治时期与台湾日治时期皆有大规模兴修,分别由砖造屋瓦改为日式建筑。1959年重建后,采用中国华北式建筑为主要风格,又融合泰国佛寺,一楼正殿为圆通宝殿,供奉著观音菩萨、韦陀与伽蓝护法以及十八罗汉等神祇,二楼的大雄宝殿供奉泰国玉佛。其对山辟有一景观公园,规划为佛教艺术园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