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湖北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

中国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的西南部,东望荆襄、南通三峡、西接重庆、北临武当 。地理坐标为东。[1]

109°56′02″~110°36′55″,北纬31°21′56″~31°43′13″。是典型的构造地貌生态综合型地质公园,公园总面积1022.72平方公里。由五个园区组编辑成,分别为神农顶园区、官门山园区、天燕园区、大九湖园区和老君山园区。

中国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所在的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十分显著,是扬子板块北缘大巴山、川东雪峰山及鄂西大洪山三大弧形构造带的交汇位置。

2013年9月9日,神农架被认证为世界地质公园。

目录

地质价值

大地构造学意义

公园位于扬子板块北缘、秦岭—大别造山带东段,两大块体碰撞拼合的位置,二者以城口断裂带为界。神农架地区位于大巴山前陆构造带东段,雪峰山前陆与大巴山前陆的复合区域,北侧为南秦岭武当隆起,南侧为侏罗纪秭归盆地。

层型剖面及其地质意义

神农架地区地层发育齐全,包括有中元古界、新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及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尤以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南华系、震旦系及下古生界出露最好。

神农架地区是世界上晚前寒武纪地层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是神农架群及群内各组层型剖面的命名地,组成神农架地区乃至扬子地块北缘及整个中国南方最古老的褶皱基底之一。为解决中国这一时期的地层对比和建立上前寒武系层序提供了重要依据,对研究晋宁运动、扬子地块成生演化乃至全球罗迪尼亚超大陆的形成与裂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元古界神农架群含叠层石白云岩及古生物钟

神农架地区发育有大量保存很好的叠层石,是中国南方元古代叠层石的典型地区之一。对神农架地区的叠层石前人有些研究,但未见有进一步的研究。

神农架地区元古代叠层石类别多样,纹层清晰,是进行古生物钟研究的理想素材,通过对叠层石纹层以样品数字图像的灰度值作为计量纹层个数和厚度变化的指标,通过测量样品切面上沉积纹层色度变化,求取纹层个数和厚度,利用纹层厚层度数据序列的频谱分析方法,识别叠层石多级生长周期的信息,确定元古代当时的古气候及天文周期等基础地质研究。

新元古界早期基性岩墙群及与罗迪尼亚超级大陆演化

神农架地区前寒武纪发育有基性火山岩及基性岩,其中中元古代为基性火山岩,均已变质,原岩为拉斑玄武质火山岩,主要为大陆拉斑质玄武岩,见有气孔—杏仁状构造。新元古代发育基性岩,岩性为辉绿岩和辉长岩,普遍呈岩脉、岩墙产出。可能是在拉张环境下由先前被俯冲带流体交代的地幔源重熔的结果。其形成于770Ma左右,与罗迪尼亚超级古陆裂解时间一致,可能跟罗迪尼亚超级古陆裂解构造背景相关。此外,大陆拉斑质玄武岩通常为裂谷初期的产物,代表了伸展构造环境,也进一步证实了与罗迪尼亚超级古陆裂解有关。

南华系南沱组冰碛岩及“雪球地球”事件

神农架新元古界由下自上分为青白口系、南华系、震旦系,其中南华系分为两统四组,下统为莲沱组,上统自下而上分为古城组、大塘坡组和南沱组。古城组和南沱组是主要由冰成岩组成的冰成层位,大塘坡组属间冰期沉积。冰成岩层分布的地域性特征明显,大致以神农架背斜轴部为界,其西下震旦统出露完整,其东缺失莲沱组至大塘坡组,南沱组以角度不整合直接覆于神农架群之上。

陡山沱组盖帽白云岩及气候回暖事件

盖帽碳酸盐岩是指直接覆盖于新元古代冰碛岩之上的,主要由微晶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组成的相对均质的薄层状碳酸盐岩地层。盖帽白云岩标志着新元古代全球性冰川“雪球地球”事件的结束,其独特的沉积构造以及显著的碳同位素负漂等地球化学特征,让国内外学者们得以通过盖帽白云岩的成因探讨去还原新元古代冰期末事件古地理的研究。

发育在约635Ma前的华南的陡山沱组盖帽碳酸盐岩覆盖于南沱组冰碛岩之上,是发育最好的盖帽碳酸盐岩之一。中国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内震旦系陡山沱组地层出露完好,沉积连续,紧邻中国震旦系典型剖面所在的三峡地区,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阐明新元古代晚期盖帽碳酸盐岩的特征和成因及新元古代末期冰期结束时的环境变化。

震旦—寒武系黑色岩系及成矿作用

“黑色岩系”又称“黑色页岩”,是一套以富含有机质为特征的海相细粒沉积岩的总称,包括各种暗色页岩、硅质岩、粉砂岩和少量碳酸岩。黑色岩系常是多种有用元素如Cu、Pb、Zn、Ni、Mo、V、U、Au、Ag、Pt、P的重要载体,多种稀有和稀土元素也在其中富集,世界上许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即产在黑色岩系中,素有“多元素富集体”之称,长期以来得到地学界的重视。

神农架震旦晚期—寒武早期形成一套硅质岩、碳质页岩、碳酸盐岩和磷块岩组成的黑色岩系,是中国南方这一时期黑色岩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分布广泛、发育完整、化石丰富,可以与亚洲、欧洲、北美洲、澳洲同时期黑色岩系进行对比。神农架地区重要的“成磷”及其它成矿事件,多与黑色岩系有关。

神农架隆起北缘逆冲推覆构造及其地质意义

由神农架地区河流深切作用而出露的被掩盖于推覆体之下的下古生界震旦纪剖面,可以初步获知神农架推覆体的推覆规模要大大小于其北面的武当推覆体。并对该推覆体构造的岩石特征、构造样式、变形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厘清对该地区大地构造格局的认识,建立与周边重要地质构造单元的关联,对扬子板块北缘的区域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神农架地区内的阳日湾断裂是神农架推覆体的主滑断裂,由一系列向南的高角度逆冲断层组成。逆冲断层向下变缓呈犁状,在推覆体内部发育一系列叠瓦状次级逆冲断层,向造山带陆腹倾斜,并归于统一的主滑脱面。沿着该主滑面,区域内中元古界乱石沟组的海相沉积物逆冲于古生界的陆相沉积物之上,并且以阳日湾断裂为界,区域内南北方向可分为两个不论是地层特征还是构造特征均有显著差异的亚带。

神农架地区的中—新生代隆升

晚侏罗纪至晚白垩纪早期(160Ma±-98.4Ma)的燕山运动使大巴山发生持续的陆内造山作用,在近S-N向的挤压作用下,神农架—黄陵地区快速隆升,周缘盖层发生强烈变形,形成一系列东西向褶皱构造,继承并改造了印支期褶皱冲断构造。晚白垩世早期之后,区内隆升缓慢,江汉盆地等主要以沉积作用为主,黄陵隆起也相对稳定。自始新世—渐新世(36.7Ma-28.4Ma)以来,黄陵地区再次快速剥蚀冷却,反映了喜山期以来的隆升剥露作用。

神农架地处大巴山弧形构造和雪峰山弧形构造的叠合部位,研究其中—新生代以来的隆升剥蚀作用对于认识南北两大构造体系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纪冰川地貌及其全球气候意义

神农架地处鄂西山地地区,由6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所组成。鄂西山地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东部边缘,而神农架主峰地区的海拔又是其中最高的组成部分。在此发育有多种类型的冰蚀和冰川堆积地貌,其主要见于大九湖、神农顶以及木鱼的青天袍等地,可以分出三次冰期和两次冰缘期。冰川侵蚀地貌形态清楚,尤以冰川槽谷和冰碛堰塞湖保存最好。此外,还有发育完好的冰斗、角峰、刃脊等,也有相应的冰川堆碛物,如侧碛、底碛、漂砾等。

神农架犀牛洞更新世犀牛化石的发现及其古生物意义

长期以来,中国南方地区更新世的犀牛化石绝大多数都被归入中国犀(Rhinoceros sinensis),湖北神农架犀牛洞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犀牛化石也不例外。但最新研究表明,神农架犀牛洞的犀牛化石应当归入基什贝尔格犀(Stephanorhinus kirchbergensis),该种以往主要发现于中国北方。在长江以南也有所报道,就丰富程度和保存完整状况而言,神农架犀牛洞的犀牛化石无疑是中国南方动物群中最好的,尤其是有一个基本完好的幼年个体头骨,十分难得,尽管以前曾在周口店有过幼年头骨的报道,但其化石材料而今已下落不明。此外,神农架犀牛洞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中南部地区发现的海拔最高的第四纪犀牛化石地点,同时也是目前所知在我国分布最南的梅氏犀的可靠化石地点。因此,该地点不仅对研究犀牛化石本身,而且对研究神架地区第四纪晚期生态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大九湖泥炭剖面及其全球气候意义

大九湖泥炭沼泽是中纬度亚热带地区少有的亚高山沼泽,位于公园的最西端,盆地内侧发育有较宽阔的坡度较缓的台地,海拔1740-1760m,由更新世中期—晚期的黄土状堆积物构成,上部为黄褐色亚黏土,下部为棕黄色亚黏土,并含有潜育化灰白色绿色条带,厚度达5m以上。记录了亚热带喀斯特区沼泽形成、发育及古环境变化的信息,泥炭中的孢粉记录了全新世植被、气候与环境演变序列。通过对该剖面的有机碳、氮和有机碳同位素等多种气候环境代用指标的研究,确立突变事件的发生和持续时间及季风转型特征。

主要景观

主要景区

大九湖景区

湖湿地公园位于陕、渝、鄂三省交界之处,有“一脚踏三省六县”之说,因其享有高山平原的美称,被成为湖北的呼伦贝尔。大九湖四周高山环绕,东西有九个大山梁,森林密布,平原上有九个湖泊。

天生桥景区

天生桥景区位于老君山下,是一个集奇洞、奇桥、奇瀑为一体的休闲健身、探险揽胜的生态旅游区。天生桥景区海拔1800米,总面积20平方公里。天生桥的岩石大多为白云岩,属于19~10亿年间形成的“神农架群”石槽河组。

神农顶景区

神农顶景区展示了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内最为经典震撼的地质地貌景观。景区内的神农顶、杉木尖、大神农架、大窝坑、金猴岭、小神农架诸山峰,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是大巴山脉最高处和神农架林区最高一级夷平面,堪称“华中屋脊”,是长江与汉江的分水岭。主要地质景点有神农顶、神农谷、嘹望塔、板壁岩、大龙潭、阴峪河、金猴岭、凉风垭、太子垭等。

天燕景区

天燕原始生态旅游区位于神农架西北部,总面积约926.24平方公里。是以原始森林风光为背景,以神农氏传说和纯朴的山林文化为内涵,集奇树、奇花、奇洞、奇峰与山民奇风异俗为一体,以反映原始悠古、猎奇探秘为主题的原始生态旅游区。

神农坛景区

神农坛景区是神农架唯一的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AAAA级景区,它以神农炎帝文化为内涵,集中展示神农始祖业绩与功德并集珍惜古老孑遗树种及科研为一体,以突出寻根祭祖的文化旅游区。神农坛景区由神农祭坛、千年杉王、古老植物园、奇石馆、盆景园、茶社、购物广场、篝火晚会组成。

官门山景区

国家AAAAA级景区,官门山生态科普景区位于神农架省级旅游度假区木鱼镇官门山,209国道旁,是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重要景区和绝版景区,也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地质景观有:南沱组冰碛岩、亮石坪水晶洞、神农架群石槽河组、郑家垭组、含孔雀石白云岩、硅石矿、官门山断裂等。官门山也是神农架珍稀植物繁育基地,建有珍稀植物保护园、博物馆等。

园区

神农架自然展览馆位于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官门山园区,始建于2008年,占地2.6公顷,建筑面积8575平方米,于2011年试运行,2013年4月正式开馆。神农架自然展览馆设有地质博物馆、科普电影馆、地貌馆、历程馆、奇石馆、书画馆、生物馆、科考馆、民俗馆9个主题馆以及野人洞、弧幕影院和茶廊等附属设施,全面展示了神农架独特的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淳朴的民风民俗和神农架的科学考察历程,充分发挥了收藏研究、宣传教育、观光娱乐等功能,是公众了解神农架的重要窗口。

其中地质博物馆和科普电影馆全年开放,2013年4月开馆以来接待各级领导和各类专家、学者近五千人,接待各类游客5.5万人次。

主要景点

长江与汉江分水岭

神农架山脉是大巴山东延余脉,其中海拔高度在2000米以上的高脚岩、小界岭、大界岭、猴子石、大神农架、神农顶、雨帽尖、老君山、太阳坪等山峰大致呈东西向展布,是湖北省内长江与汉江的第一级分水岭,山北有堵河、南河两条水系流入汉江,山南有香溪河、沿渡河(神农溪)两条水系流入长江。

神农谷石林

“神农谷”海拔高程为2820米,从观景台至谷底落差达400米。神农谷处于神农架群石槽河组白云岩出露区,白云岩形成于距今12-10亿年。由于强烈的挤压和褶皱,高角度裂隙十分发育。流水沿裂隙侵蚀、溶蚀,雕塑出了今天的奇峰秀谷,丛生石林。为了使游客能尽兴地观赏这神奇的景观,公园特别设计修建了一条4.4公里长的步行栈道。

太子垭原始森林

“太子垭”因为唐朝的太子李显曾经在此游历而得名。沿着1.6公里的栈道,可以观赏到美丽的原始森林和高山箭竹林。这里的大树许多都生长在石头上,有几百年历史了。

板壁岩石芽群

板壁岩一带的石芽群,是流水沿神农架群矿石山组白云岩中的节理、裂隙、层面不断溶蚀,再经寒冻、冰劈、风蚀等作用逐步形成的。

凉风垭不整合

凉风垭组顶部的灰色粉砂岩与上覆莲沱组砾岩呈不整合接触,下部砂岩被上部砾岩所覆盖,接触面凹凸不平,具侵蚀与底冲刷现象。这种上、下地层的接触面称为不整合接触面,说明其间经过了构造运动,有地层缺失。

阴峪河大峡谷

阴峪河源于神农架山脉板壁岩的南端,由南向北穿过密林深谷注入房县的九道河,因从阴森的峡谷中穿过而得名。从观景台往北遥望,阴峪河峡谷上部(宽谷)呈U字型,下部(窄谷)呈V字型,说明峡谷是冰川刨蚀和流水侵蚀共同作用的产物。峡谷深切达千米,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燕子洞

燕子洞因栖居数千只短嘴金丝燕而得名的岩溶洞穴。这是一种失掉了候鸟特征、方位识辨能力很强的古老海洋金丝燕的变种,名“短嘴金丝燕”。通常,这些可爱的精灵成对地筑巢于干燥的洞壁栖歇。燕子洞洞口海拔2343米,洞口朝北,高17米,宽20米。溶洞由北东向南西方向延伸3700米,主洞两侧沿节理、裂隙发育多处支洞。

地质景观

鳄鱼石

在神农祭园古滑坡体上,有一些从周围山峰崩落下来的石槽河组的白云岩转石,植物在转石节理、层面、裂隙中生长,根劈现象明显,像一个大盆景。其中之一形似鳄鱼头,故称之为“鳄鱼石”。

小当阳脊峰

由于小当阳地区强烈抬升和河流下切,当阳河与黄岩河深切石槽河组以白云岩为主的岩石,在两河交汇处,形成刀刃状的脊峰,石槽河组的白云岩较为坚硬,有利于脊峰的保存。

溶洞奇观-冷热洞

天生桥东北伊家坡一带分布着石槽河组白云岩,山腰约海拔1500米处有一溶洞,深500米,洞内怪石嶙峋,钟乳奇妙,内有小溪。由于洞内外气温完全相反,内暖外冷,外热内凉,冬天暖气融融,夏天寒流袭人,偶见冰冻奇观,故名“冷热洞”。这种现象与洞内外气流温度反差较大等条件有关。

野人峰石柱

植物常在有残留土壤的节理裂隙中生长,当植物深深植根于山崖的石缝中并不断长大时,可沿缝隙劈开岩石,这便是根劈—生物风化作用。张巴河出露的神农架群石槽河组白云岩,节理发育,根劈现象常见。最典型的是根劈、寒冻与岩溶共同形成“野人峰”石柱,巍然挺立

望夫石

望夫石位于大窝坑山顶东北的一个垭口中,该石有石槽河组的白云岩所组成,其垂直节理发育,是经过长久的风化剥蚀以及岩溶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残余体。

长岩屋冰川漂砾

长岩屋处于红石沟冰川“U”形谷的上游,这里谷底开阔,海拔2600米左右,谷坡阶地上散布有大大小小的岩块。谷底冰碛物为一套棕黄色砂石层,泥砾表面已风化,呈桔黄色,内部较新鲜的泥砾呈灰白色,砾石分选极差,岩块和岩屑多呈棱角状,磨圆差,有的砾石上有明显的磨光面。还有大漂砾分布,是第四纪冰川运动留下来的“漂石”。

侵蚀沟

沿石槽河组可溶性白云岩两组相互垂直的柱状节理、近于直立的层面和裂隙发生岩溶、根劈、寒冻、冰劈及崩塌等,形成侵蚀沟,其展布方向平行于两组相互垂直的柱状节理的其中一组。

箭指蓝天

沿大窝坑组可溶性白云岩两组相互垂直的柱状节理发生岩溶、根劈、寒冻、冰劈及崩塌等,形成尖棱状板条形石柱,形似指向蓝天的利箭。

神农祭坛滑坡

神农祭坛为一巨型的古滑坡体,曾堰塞河道,现外弯的河流即是滑坡滑动所致。滑坡后缘高程1700米,前缘高程1300米,该滑坡为岩质滑坡,滑坡平面形态呈靴状,剖面形态呈台阶状。

滑体物质为碎石土,结构松散,透水性好。最上一级平台立有传说中的神农牛首人身雕像(古代农耕部落的图腾)。往下一级平台耸立着千年古树铁坚杉,它历经千年而不衰的原因是由于滑坡体中土石破碎,有利于根系向深部发育,吸取足够的养料和水份,满足上万平方米叶面进行光合作用的需要。被誉为“活化石”的香果树也生长在滑坡前缘的斜坡上。

发展建设

发展历程

1986年,国务院批准神农架为国家级的森林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1987年,湖北省人大通过了《湖北省神农架自然资源保护条例》。

199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和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1995年,成为全球环境基金资助的十个示范保护区之一。

2005年,神农架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2006年,组建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

2008年,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

2013年9月9日,神农架被认证为世界地质公园。

建设情况

神农架地质公园自批准建立以来,共实施了6期建设(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6期),共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310万元。重点建设地点集中在神农顶景区和官门山景区,主要完成了地质公园主副碑建设、标识说明系统建设、重要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建设、科研与科普建设、地质博物馆场馆建设、地质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完成了官门山保护站、猴子石保护站、板桥保护站、老君山保护站建设及人员培训等工作。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中国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所在的神农架林区,199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和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公园生物多样性丰富。

截止2014年,公园内高等植物3239种,森林植被茂密,植物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达96%。

动物资源

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有脊椎动物493种,其中,哺乳类75种,鸟类308种,爬行类40种,两栖类23种,鱼类47种。神农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种类动物有川金丝猴、金钱豹、黑熊、猕猴等兽类;金雕、白鹳、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红角鸮等鸟类。神农架在全球193个生物地理省中,代表了中纬度地区最具典型意义的、保存完好的生态系统。[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