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游东阳涵碧亭刘梦得所赋诗也明日过中兴寺游

游东阳涵碧亭刘梦得所赋诗也明日过中兴寺游

来自搜狐网的图片

作品名称:游东阳涵碧亭刘梦得所赋诗也明日过中兴寺游

创作年代:宋朝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王铚

游东阳涵碧亭刘梦得所赋诗也明日过中兴寺游是宋朝官员王铚的作品之一。

王铚,生卒年月不详。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世称雪溪先生。高宗建炎四年(1130),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1134)书成,赐名《枢庭备检》。后罢为右承事郎,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晚年,遭受秦桧的摒斥,避地剡溪山中,日以觞咏自娱。[1]

目录

正文

其一

我游东阳城,隐侯昔所制。 山川无古今,城邑有存废。 梦寐涵碧亭,草间得遗记。 飞流落天明,喷洒寒玉碎。 停车风雪中,岂特生秋意。 李杜到韩刘,峥嵘相品次。 景因真赏见,遗句细吟味。 假盖上前峰,提携有儿稚。 明朝春开晴,步到中兴寺。 山僧引客游,佳处相指示。 九峰四抱圆,浮烟生暖翠。 唐年故刺史,宅作布金地。 报以遗姓存,犹感邑中厉。

其二

宝月生旁邑,应真传绝艺。 峨峨画三佛,张吴意能俪。 气象随世低,病鹘无猛鸷。 碑阴笔纵横,才翁雄近世。 疑是苏耽鹤,去家已千岁。 怀土一来归,故画华表字。 上方有重阁,景与众山会。 一酌玻璃泉,碧色剑芒淬。 小丛相思树,红蕊粲丹荔。 僧言此芳根,草木独灵异。 上枝花尽开,下实方委坠。 开落俟相见,终始周一岁。 一同桃与李,华实苦相避。 愧师论应实,未辨谈实际。 山寒足力疲,蕙帐聊假寐。 交错佛衣巾,红绿错裙袂。 虽非维摩室,天女亦游戏。 起濯古铜壶,凛凛存往制。 涤手焚妙香,剩与洗尘滓。 欹枕听松风,为我勤解秽。 幽寻欲黄昏,小圃春物丽。 落日在前峰,骀荡东君醉。 宫娥失翠钿,摇荡谁复制。 风起落花多,翩然如坠珥。 植杖久裴回,羇旅得少慰。 恨无昔人语,剖析发幽秘。 明朝漫回首,长途方耸辔。 绵绵芳草多,天涯乱愁思。

原题】:

游东阳涵碧亭刘梦得所赋诗也明日过中兴寺游览终日记所见[2]

简介

王铚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是宋初著名学者 王昭素的后裔,其父王萃(字乐道)是 欧阳修的学生。王铚少而博学,善诗论,强记闻,大观元年(1107),王铚访 曾布于京口,布以三子曾纡之女归之。大观中,王铚曾随父往 江州,与释祖可结诗社于庐山下,有唱和;又在汝阴,著《侍女小名录》;此期间,与 徐俯、 洪炎、 洪刍、惠洪、善权、 张元干等有交往,并著《侍女小名录》。

政和三年春,王铚在京师与表兄 高荷论 黄庭坚诗中本事,并赋《国香诗》。政和四年初往宣城岳父处,途经当涂,访李之仪,示所辑欧阳修别集及蔡氏所辑苏轼《南浮集》,请其为序;该年三月,李之仪为欧阳修别集及苏轼《南浮集》作序;是年底,莘召铚回汝阴侍居。

宣和年间,王铚多在京,与汤举为太学同舍生;与 江端本、 张元干、 王伦等有交往;宣和四年,王铚著《四六话》;宣和末,铚出京。 靖康中入王襄军幕,作《靖康讨虏檄文》。

建炎元年五月,王襄贬官,铚离幕。建炎元年九月,王铚与 晁说之相遇于睢阳,晁有诗文赠之。建炎二年,铚自扬州到海陵访 晁说之,晁复以诗纪之。建炎三年,铚入康允之军幕,不久辞幕,作《与浙西帅康允之书》。建炎三年十一月,为 范宗尹家藏兰亭帖作跋。建炎四年庚戌(1130)春,往湖州千金村访 张元干。七月,权 枢密院编修官,奉诏纂集祖宗兵制,其后书成,凡二百卷,赐名《枢庭备检》;十月,为楚州 镇抚使赵立作传,高宗嘉叹久之。

绍兴元年辛亥(1131),王铚为嵊县县学作《嵊县修学碑》;绍兴二年壬子(1132),作《包山禅院记》;绍兴四年甲寅(1134),守 太府寺丞,为言者奏罢。绍兴五年乙卯(1135),王铚以右承事郎主管 江州庐山太平观;绍兴六年(1136),朱敦儒(希真)、 徐度(敦立)来访。铚主管庐山太平观事见 汪藻《浮溪集》卷二十八《右中大夫直宝文阁知衢州曾公墓志铭》,曾纡去世时铚为右承事郎主管 江州太平观。绍兴七年六月,王铚避居 剡溪山中,绍兴八年,献《宰执宗室世表、公卿百官年表》,得常同之荐,诏奉祠中视史官之秩。绍兴七八年间,又改右承事郎主管 台州崇道观,并与向子諲有交往。绍兴九年(1139)正月,铚献《元祐八年补录》及《七朝史》,由右承郎迁右 宣义郎;二月,秦桧欲以永固为徽宗陵名,铚建言之。

绍兴十年庚申(1140)至绍兴十二年壬戌(1142),王铚居山阴;绍兴十二年作有《书谢文靖东山图》、《重刻两汉纪后序》等。绍兴十三年癸亥(1143),献《太玄经解义》,得赐金;又与毕良史游,为之作《跋古器图》、《题五老图》。绍兴十四年甲子(1144),居山阴,新除右宣教郎湖南安抚司参议官;三月,献《祖宗八朝圣学通纪纶》,诏迁一官。铚约卒于该年。

著述名录

王铚论诗,言“凡古今之词人”,取意皆不出前人“遗意”与当时“人情物态”,而后者又优于前者。作诗不止须“善体物”、“能见境”,且应将前人遗意“扫除净尽”。

著有《默记》一卷、《杂纂续》一卷、《侍儿小名录》一卷、《国老谈苑》二卷、《王公四六话》二卷、《雪溪集》八卷(今存五卷)等。王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雪溪集》为底本。校以原 李盛铎藏清抄本(传录吴石仓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初渭园藏清抄本(张桐生校本,简称初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雪溪诗集》(简称小集本)。又据 李盛铎本《雪溪诗补遗》及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