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渭豐鎮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鎮政府位於留南村。原為鄉,2010年7月7日,根據陝西省政府公告,渭豐鄉撤鄉設鎮,改為渭豐鎮;8月初,渭豐鄉在鄉政府舉行了撤鄉設鎮典禮。[1]

目錄

簡介

鄠邑區渭豐鎮位於縣域以北10公里的渭河之濱,北臨渭河與興平接壤,南靠嵋塢嶺,地處西安西30公里,距咸陽20公里,南北長呂.4公里,東西寬6公里,總面積40.3平方千米,轄30個行政村,27746人(2017)。我鎮交通便利,108國道橫穿其問,鄠邑區規劃的南北四、五、六主道與東西一、二號主道貫通全鄉,形成網絡。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群眾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有了極大的改善,近幾年,鄉上也投資近百萬元改善了辦公條件,綠化、美化了機關大院。

渭豐鄉農業生產條件地域性優勢明顯,發展穩定。近年,鄉黨委、政府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現基本形成了2號路以南優質糧生產區,2號路以北萬畝無公害蔬萊基地、苗木花卉基地、優質葡萄基地。我鄉工業基礎雄厚,發展迅猛。以私營企業為主體的各類企業遍布全鄉,紙製品行業數量和產量居西北之首,200多家紙製品企業每年製造各類紙箱產品及配套產品5億個以上,產品遠銷全國10個省、市、自治區,形成了紙箱產業集群。

渭豐鄉黨委、政府搶抓西部大開發和"一線兩帶"的歷史機遇帶動了我鄉經濟的迅速發展二全鄉引進500萬元以上項目12個。2004年,我鄉保西村與陝西大自然綠化公司鑑定珍稀苗木繁殖基地,總投資8 5 0萬元,今年實際投資 3 20萬元。這些項目的引進和企業的投資,使渭河三角洲和清豐工貿園區在我鄉經濟發展中地位日益突現。

地圖

電子地圖讓你更直觀更清楚的了解渭豐鎮的地理位置、東西南北毗鄰、道路交通、河流走向等。[2]

概況

渭豐鎮位於鄠邑區最北端,距縣城11千米。轄留西、留東、渭南、渭北、祁南、祁北、保興、新安、元一、元二、元三、元西、元北、元南、坳一、坳二、坳三、真西、真東、真南、馮村、雙槐、定一、定二、定三、定四、定五、定六、保東、保西30個行政村。108國道和東西1、2號、南北5號公路通過。[3]

沿革

1961年建渭豐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面積36.5平方千米,人口2.8萬人,轄祁南、祁北、馮村、雙槐、坳一、坳二、坳三、真西、真南、真東、定一、定二、定三、定四、定五、定六、元西、元南、元北、元一、元二、元三、渭南、渭北、留東、留西、保西、保東、保興、新安30個行政村。2010年撤鄉設鎮。

自然地理

渭豐鎮位於鄠邑區縣城以北10公里的渭河之濱,北臨渭河與興平、秦都區接壤,南靠嵋塢嶺(實為平原而非嶺,乃典故而來),與甘亭鎮、蒼游鎮毗鄰,東為大王鎮,西為澇店鎮。地處西安西30公里,距咸陽20公里,南北長8.4公里,東西寬6公里,總面積40.3平方千米。全境為平原,海拔400米左右,大致呈南高北低之勢,落差約10米,渭河北依而東,鄠邑區境內最大河流澇河由西南向東北穿過,並於境內注入渭河。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

行政區劃

渭豐鎮下轄11個自然村,分為30個行政村,分別為留南村(留東村、留西村),定舟村(定一村、定二村、定三村、定四村、定五村、定六村),元村(元一村、元二村、元三村、元南村、元西村、元北村),渭曲坊(渭南村、渭北村),祁村(祁南村、祁北村),新安村,保興村,保安村(保東村、保西村),雙槐村,馮村,坳河村(坳一村、坳二村、坳三村),真守村(真南村、真東村、真西村)。鎮政府駐地為留南村。

人口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 ,截止2010年11月1日,全鎮常住人口為25157人,占全縣人口的4.52%,常住人口呈快速減少趨勢,人口基本由漢族構成。

總人口27746人(2017)。[4]

教育

渭豐鎮有初中兩所:渭豐中學 、渭興中學。小學10所:育新小學(留南村)、中心小學(渭北村)、渭南小學(渭南村)、渭濱小學(新安村)、保東小學(保東村)、祁村小學(祁村)、坳河小學(坳三村)、善慧小學(定舟村)、元村小學(元村)、真守小學(真守村)。目前正在渭豐中學對面建設覆蓋面廣的大型中心小學。

文化民俗

渭豐鎮群眾文化生活活躍,其中留南村鑼鼓和迎城隍活動最具特色。

留南村鑼鼓

留南村源遠流長,相傳秦朝軍隊出征凱旋歸來,皆有隆重的宮廷鼓樂相伴,後來逐漸形成了千古流傳的'鳳凰三點頭'之曲牌,即今日之留南村鑼鼓精彩部分:得勝秦鼓。

得勝秦鼓以升帳、點兵、習武、征戰、歡慶為場景,凸顯、張揚了秦鼓文化。敲鼓者,頂肚、挺胸、仰面、朝天。翻鐃者,扎馬步、迷眼兒、將鐃直衝雲宵,不慌不忙、不快不慢、不喊不叫、心平氣和、一步一個腳印,非常穩健、非常自信。全曲以2/4節拍加套3/4節拍完成整個樂章。"共分"丹鳳朝陽"、"雙鳳展翅"、"群鳳和鳴"、"鳳凰三點頭"四個部分。其特點是以"三、三連環",故名曰"鳳凰三點頭"。節奏緊湊,層次分明,強弱有致,抑揚適中,集鑼、鼓、鐃、號、梆、枷於一體,組合複雜,各繞其道,彼此照應,相得益彰。演奏起來,勢如破竹,給人以沖雲裂石之震撼。全曲以2/4節拍加套3/4節拍完成整個樂章。"共分"丹鳳朝陽"、"雙鳳展翅"、"群鳳和鳴"、"鳳凰三點頭"四個部分。其特點是以"三、三連環",故名曰"鳳凰三點頭"。節奏緊湊,層次分明,強弱有致,抑揚適中,集鑼、鼓、鐃、號、梆、枷於一體,組合複雜,各繞其道,彼此照應,相得益彰。演奏起來,勢如破竹,給人以沖雲裂石之震撼。

留南村鑼鼓南下廣東廣州、珠海、湛江,征戰四川重慶、江蘇無錫、福建廈門、首都北京,或輾轉陝西第13屆運動會開幕式、草堂寺佛像坐落草堂寺大典,曲江之春大唐芙蓉園開幕式、全國農民運動會開幕式、西安鼓樓巨鼓懸掛典禮、陝西第三屆殘疾人運動會開幕式……一路奔波,贏得陣陣喝彩,獲得一等梅花獎、萬寶路金獎、中華鼓王等眾多榮譽。

鑼鼓象徵着吉祥,鑼鼓代表着鄉情,鑼鼓傳承着生命生生不息。

留南村村民退休幹部張德功(1935.06-2013.02,享年79歲)酷愛家鄉留南村鑼鼓--得勝秦鼓,特自費1萬餘元自費出書,為得勝秦鼓追溯根源,編寫了一本關於得勝秦鼓的書籍,並不辭辛苦一遍又一遍的為得勝秦鼓申請申請文化遺產,此舉為得勝秦鼓留下了歷史的一角,在此感謝張老先生並緬懷老人家。

迎城隍

參見鄠邑區北鄉迎祭城隍民俗活動迎城隍俗稱接爺,是鄠邑區北部鄉村古老的民俗活動,迎祭城隍活動在歷史中按地緣形成了三個城隍社,渭豐鎮所在渭河南岸一帶十九村為一社,奉紀信為城隍,稱為大城隍。

城隍爺在每個村子享祀一年,每年正月十五前後,由下一個村子迎至本村祭祀。接爺有非常盛大的形式和隆重的儀式。接爺的隊伍由神職隊和古老的民間藝術表演組成。神職隊古老莊嚴--圍繞城隍夫婦神轎,武官相護,文官相隨,道教樂隊前導,掬香誦經隊伍相隨。神物祭器,神前儀仗一應俱全,氣勢威嚴。民間藝術表演有百面鑼鼓、梆子舞、夾板舞,芯子社火馬社火、武術雜耍和秧歌等。整個隊伍旌旗儀仗前導,報馬奔馳穿梭,鑼鼓震天動地,社火異彩紛呈,綿延數里,成為聲勢浩大的民間藝術盛典。交接祭祀禮儀也非常隆重。迎神村子的祭祀人員由八位禮賓組成,其中有文祭官,武祭官,司儀,正引,配引,正通,配通,正讀,配讀。八位禮賓由村里德高望重,貢獻突出的人擔任。交接神像前,迎送雙方要以古法舉行祭祀儀式。

在城隍駐村期間,全村各戶要輪流守爺。從城隍神迎進村子的這一天起,全村人要輪流守護,直到來年下一個村子迎走。這叫守爺。守爺人的職責第一是續香火,保證城隍香火不斷。第二就是伺候城隍夫婦的起居。城隍和其他神靈不同,他不但有夫人,還要在廟裡擺設他們夫婦的床鋪,以及臉盆、毛巾等生活用具。守爺人每晚要給城隍夫婦鋪好床鋪,第二天早上再把被子疊起來,還要給爺洗漱。天天如此。這是自古沿襲下來的規矩。

不光是迎接城隍盛況空前,還有人們為它入煙賀壽。其熱鬧亦頗可觀。入煙即在此村接回城隍的當天晚上,各村的善男信女前來燒香、禮拜、慶賀其新址,如人們住進新房,鄉黨入煙祝賀一樣。是夜煙燭輝煌,香煙馥郁,廟之內外,照耀通明,有如白日熙熙攘攘,終宵達旦。賀壽則從城隍夫人生日前一天開始,前一天晚上,城隍所在村的會首人,派人鋪好柴,備足椅凳,低桌,煙茶,果品……並派好晚飯,半夜飯,生日的早、午飯更重要的是選派出精於的招待人員,務必不使前來慶賀的一人受餓,以達到人人滿意。 第二天,各村則組織鑼鼓隊等給城隍爺送香,很多人也一同前往,給城隍爺跪拜上香,領取保佑祈福的紅繩等。

迎祭城隍活動影響非常廣泛。迎神之日,迎送兩村男女老少都參與進來,幾乎每個人都是其中的重要角色,各司其職,為之忙碌。迎城隍既是鄉村傳統文化的全面展示,也是鄉村的狂歡節。

除此以外,定舟村社火,渭河書畫協會、自樂班等也都是渭豐鄉十分精彩、別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文物古蹟

公輸堂

公輸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渭豐鎮祁村南堡中部。公輸堂原名源遠堂,創建於明永樂(公元1403--1424年)年間,是"白陽三會"教教徒為紀念其祖師功德而建,歷時十一年建成,源遠堂既是"白陽三會"的法堂,又是供佛的禮拜殿,殿內原有佛像137尊,古又稱"萬佛堂"。 1957年列為保護古建築時縣文化館謝館長起名公輸堂。

現存後殿中、東二間,每間前分為六抹透花隔扇門,其上作平座斗拱,上有望柱欄杆。再其上又雕刻樓閣三座,閣為重搪三滴水,閣與閣之間用飛廊連接。隔扇門內,有方形穹頂,頂下第間有重檐三滴水樓閣,每座樓閣用角樓連接,樓閣下為平座欄杆。二進門亦為透雕菱花隔門,菱角蓮花牙。門內為八角穹頂,頂下與前閣基本相同。平座斗拱和樓閣,層層出挑(三、四五層挑),極為精巧,閣內彩繪,大都為.瀝粉,金。隔扇門上的菱花雕刻,富於變化。腰花板為透花劇雕,障水板為瀝粉山水、人物畫。平座間的欄杆,有各種變化。平座斗拱下的幔帳有垂簾柱,其結構之複雜,雕刻藝術之精湛,堪稱珍品。

公輸堂是屬框架結構的小木作建築,以箱體結構為搭接穿逗方式,將精雕細刻的木構件結合成天宮樓鬧。這是宋代(營造法式)上天宮樓閣小木作建築的再現,樓閣的宮窗、吊板、欄扳金屬格穿套刻,有龜紋、回紋、萬字紋及鐵鎖套梅等。刀法細緻,變化多樣。天宮下部的掛落、飛罩、地霞、門顛、格扇等部位,分別用高浮睫、淺浮雕、影刻、鏤刻及剔底雕等手法,雕刻大都為蓮花、捲雲、如意等圖案。如工洗鍊、線條瀛暢、形態逼真、很有生氣。

今從雕刻之·精",結構之"巧",造形之絕",彩繪之"細",為古所少有,是我國現存古削、木作雕刻藝術的瑰寶。

真守村遺址

真守村新石器時代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渭豐鎮真守村南堡。保護區以真守村南堡為中心,分別向四方延伸。南北長約550米,東西寬約70米,面積約為38500平方米。地處郿塢嶺、澇河故道西北側的斷崖上,崖高丈余。195?年普查時,在斷崖北面發現高、寬各兩米的灰坑兩處。1980年又發現大灰坑兩處,房基地面一處,制陶窯址一處。出土文物有石斧(有的帶孔)、骨笄。彩陶器有彩陶盆、彩陶壺等;亦有鹿角、蚌殼、獸骨等。1981年9月出土尖底瓶兩件。1988年出土素麵缽、彩陶缽、尖底瓶、平底瓶等完整無缺的數件珍貴的文物,均屬仰韶文化半坡類型。

果基地、苗木花卉基地、優質葡萄基地。其產品已占領咸陽、西安等批發市場,西瓜、甜瓜已占到咸陽批發市場一半以上。今年,群眾的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積極提高農業效益,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預計年底將累計發展200畝。二是中部養殖基地。生豬存欄10000頭,雞存欄20萬隻。三是南部的優質糧種植基地,沿西寶線兩岸優質糧基地已形成,發展優質糧近萬畝 。

工業

渭豐鎮工業基礎雄厚,發展迅猛。以私營企業為主的各類企業遍布全鎮,形成了以化工、紙箱為主的產業。"渭豐紙箱"品牌已成為鄠邑區非公經濟的一朵奇葩,目前,全鎮已有企業418個,其中紙箱產業中紙箱廠196家,其他配套性產業(制膠、制釘、墊片)等184家。產品遠銷全國十個省、市、自治區,堪稱西北紙箱基地。多次被中央、省、市電視台宣傳報道,05年10月18日接受了中外11家新聞媒體的集中採訪,被陝西省確立為"一村一品"典型產業。

渭豐鎮黨委、政府搶抓西部大開發和"一線兩帶"的歷史機遇,精心打造渭河三角洲和渭豐工貿園區,採取形式多樣的招商渠道,辦企業、落實項目,帶動了該鄉經濟的迅速發展二全鄉引進500萬元以上項目12個,引資數億元。西安聯誼造紙廠、華林速生楊基地、保東苗木花卉基地等一批已落戶,並收到了可觀的效益。2004年,該鎮保西村與陝西大自然綠化公司鑑定珍稀苗木繁殖基地,總投資8 5 0萬元,今年實際投資 3 20萬元。這些項目的引進和企業的投資,使渭河三角洲和清豐工貿園區在該鄉經濟發展中地位日益突現。

交通

渭豐鎮交通便利,108國道(西寶線)橫穿其間,縣道東西一、二號,南北四、五、六號道路貫通全鎮,呈現網狀格局。 有鄠邑區-祁村、鄠邑區-元村、鄠邑區-原種場、文義村-永安灘等縣內班車通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