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溫暖地想起(30)塵土

重新導向頁面
溫暖地想起(30)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溫暖地想起(30)》中國當代作家塵土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溫暖地想起(30)

窗外的星空悠遠明淨,月光清朗。夜深了,打開今天剛收到的一本雜誌,讀着發表的拙作《城市屋檐下的光陰》,心中便有了一分成功的喜悅,更有了一縷難言的感激。這樣的夜晚能喚醒我的諸多回憶,有些人和事猝不及防地就在我的心裡甦醒了,擋都沒法擋。

1985年,我在涇水之畔的彬縣師範學校就讀二年級。張老師二十來歲,剛從陝西師範大學畢業不久。他既是我們的班主任,又是語文老師。張老師上課激情飽滿,風采獨具,說話音韻鏗鏘,抑揚頓挫,剖析課文更是口若懸河,旁徵博引,極具誘惑力。他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都閃耀着智慧的光芒,深深地吸引着我。

語文老師一般都愛好文學。張老師經常胳膊肘夾一本雜誌,《中篇小說選刊》或《收穫》。那個時候,文學大行其道,有時候我們上晚自習,他就坐在講台上捧着雜誌靜靜地讀,不出聲,嘴皮子卻微微地一張一翕,像一條小魚。我能聞到雜誌散發出的墨香。有一次,讀到《在困難的日子裡》時,他興奮地站起來,在教室里轉圈,連聲說,「寫得好,寫得好!」一教室的腦袋都抬了起來。他告訴我們,這是作家路遙的作品,還推薦我們閱讀路遙的另外一篇作品《人生》,都寫得很好。張老師通過這種方式不斷傳遞出的文學情懷深深地影響了我。我確信,文學是神聖的,要用畢生的努力去追求,那是一個遙遠的夢想,把我引入一個美好的境地,讓我展開了飛翔的翅膀。

張老師善於開發我們語文學習的興趣和靈氣,並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引導我們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做語文學習的有心人,從而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記得那年秋天的一個星期日,張老師組織我們全班同學登上了校園後面的紫薇山。清新的空氣,滿眼的秋色,讓人陶醉。張老師指點着,評說着,我和同學們的心裡涌動着大自然美的旋律。回校後,晚自習我一氣呵成地寫了一篇散文《登山散記》,並且在學校舉辦的徵文大賽中獲得了一等獎,我暗暗興奮了好久。通過一次次的實踐活動,我深切體會到深入生活和寫作的關係,初步領悟了一點作文的小竅門。

張老師為提高我們的語文水平和寫作能力,特地創辦了油印小刊物《紫薇山》,選發學生優秀習作,刊登寫作知識。他經常犧牲休息時間,審閱修改稿件,甚至親自編排校對,對這株新苗的培育,傾注了大量的心血。這個刊物辦得紅紅火火,很受同學們的歡迎。在他的影響下,我對文學的興趣愈來愈濃。我還當上了校辦刊物《涇水》及校團委刊物《團內生活》的主編,併兼任班級通訊組組長,習作也經常刊登在《涇水》及《紫薇山》上。尤其是八五級新生入學學校就採用了我寫的《歡迎辭》。張老師大加鼓勵,還別出心裁地授予我「寫作能手」的稱號。

最讓我難忘的是我把自己的習作自選集《山溪》刻版油印,張貼在一張大木牌上,擺放在學校閱報欄前,出盡了風頭,美美過了一把文學癮,在全校贏得了一點聲譽。我還把裝訂好的《山溪》送給張老師一冊。沒想到不久,他把我叫到辦公室,把《山溪》遞給我。翻開一看,好傢夥!密密麻麻,圈圈點點,空白處都寫滿了旁批、評語和提示。特別是祭父親去世五周年的那篇散文《哭墳》一文後,還附了六頁稿紙,工整地寫着評語和修改意見,竟比我的原文還長。我的心裡熱乎乎的,淚水蒙住了雙眼。這時,張老師拿出幾本書,開導我說:「紅軍,要想寫好文章,就要多讀和多寫。多讀,就是大量地閱讀課外書籍,既可以擴大知識面,開闊視野,又可以學習別人的寫作經驗。多寫,就是要練習自己的筆頭,肯於刻苦實踐,堅持不懈。這幾本書拿去好好看看。你才十幾歲,只要自己肯下功夫,就一定能成功。」過了幾周,當我給張老師還書時,他又給我列了一份閱讀的書單。我按照書單依次到校圖書館借閱,果真獲益匪淺。後來,我在好些報刊上看到了張老師的文章,我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儼然成了我心中的偶像,我對寫作更是着了迷。

歲月飛逝,不知不覺我在三尺講台上耕耘了十五個春秋。從教以來,我一直效法着張老師,賽教中也曾獲獎,也曾獲得「教學能手」的殊譽,也曾指導學生作文在全國獲獎。教學之餘,夜半秉燭爬格子,竟有豆腐塊文字散見於多種報刊。

2005年8月,我被借調到一家媒體工作,我獨立策劃撰稿的電視專題超過百部,擔任過兩個電視欄目的撰稿和編導,通過全國統一考試拿到了新聞記者證,也加入了中國散文家協會和陝西省作家協會。我創作的多部新聞作品及文學作品獲得了各級各類獎項,出版了散文集《仰望蒼穹》《繁華的背影》,曾被評為市級十佳新聞工作者、全國教育電視先進工作者,還當選為市職工作協副主席。

人生要遇到那麼多的人,記住的卻沒有幾個,但張老師是無法忘記的。我常常這樣認為,我之所以粗通文墨,能夠取得小小的成績,都應當歸功於張老師的教育和培養。張老師,是他,在一點一滴中,在平常日子裡扶我走上教書育人之路、寫作之路,他,不愧是我為師為文的啟蒙老師,我一直敬仰、懷念的人。徜徉在記憶的河畔,張老師的容顏清晰地在眼前浮現,還有過去的歲月和往事,便能在寒冷時節生出溫暖,在幽暗的角落攏住光明。[1]

作者簡介

塵土,原名宋紅軍,陝西省作協會員,咸陽市職工作協副主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