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溫姓是中華"百家姓"之一。姓氏來源有多種說法,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出自姬姓黃帝的後裔,以國名為姓。其遠祖先是黃帝,近祖先是顓頊,受姓祖先為己平(溫平)。溫姓起源於今河南溫縣西南,形成宗族、望族是西漢的并州祁(今山西祁縣)。根據公安部2009年身份證數據庫的數據統計,溫姓人口數量約190萬,在中國各姓氏中排名第104位。溫姓主要名人有溫疥、溫嶠、溫子升、溫亞東、溫彥博、溫庭筠、溫家寶等。

目錄

郡望

溫氏的郡望名門,主要有:

河內郡,漢置,今河南之河北道大部分地方皆是,為溫氏發源地所在郡。

平原郡:西漢時置郡。相當於現在山東省北部平原縣一帶。

太原郡:戰國時秦置郡,治所晉陽,在今山西省太原市。

汲郡:晉代時置。相當於現在河南省汲縣一帶。

清河郡:漢高帝時置。相當於現在河北省清河至山東省臨清一帶。

河南郡,西漢置,治所雒陽(今河南洛陽),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

堂號

溫氏的堂號較多。主要有:古溫堂、太原堂(以地名)、三彥堂(三公堂)、叔虞堂(以祖名)、犀照堂、雅仠堂(以嘉事)、雅儒堂、梅香堂、預順堂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公堂:唐朝時,大雅(溫彥宏)為禮部尚書,封黎國公。其二弟大臨(溫彥博)為中書令,封虞國公。三弟大有(溫彥將)為中書侍郎,封清河郡公。時稱「一門三公==」。

姓氏始祖==    溫姓起源於溫縣無可爭議,但是溫氏始祖是誰卻有幾種不同的說法。除了古溫國肇立者溫平外,還有因周朝時溫地曾歸晉國而說晉國開國者唐叔虞是溫姓始祖。還有一種說法直接將晉國封溫的三位大夫之一郤至說成是溫氏始祖,因為郤至雖然是封溫最晚且時間最短的一位大夫,但只因史書上有稱其溫季之說,就有人將其說成為溫氏始祖。

針對這些說法,中國最權威的姓氏研究機構——華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於2008年4月19日在江西上饒召開了專門的研討會——中華百家姓氏源流(溫氏)研討會。會議通過對大量歷史資料的研究,確認《溫縣誌》、《路史》、宋朝沈括《溫氏譜序》、唐朝溫佶碑和唐朝溫邈墓誌所載溫氏源出夏代溫國一說較可信,溫佶碑和溫邈墓誌更是清晰地記載了溫國立國君是平公和太原堂溫氏形成等歷史。這些說法符合中華民族和中華百家姓氏起源與發展的歷史。唐叔虞和溫季不能稱其為溫氏始祖,他們的後裔若有姓溫,也只能是改附,而不能稱之為起源。 [1]

姓氏起源

溫氏起源於夏代,距今已有約四千年的歷史。

夏代歷史上有「太康失國,少康復國」的事件。少康帝復國是消滅了有窮王寒浞後才恢復了夏王朝政權的。在消滅有窮王過程中,有一個叫「平」(己姓昆吾氏)的人功勞很大,被少康帝封到了一個有溫泉的富庶之地,作為夏的一個屬國。該國因境內有溫泉而稱溫國。明代萬曆年《溫縣誌》載:「相傳泉流常溫,士忻浴德,民利灌溉。昔人曾建亭於上,時游賞焉。今亭與泉俱廢,不可設矣,說者謂黃河淹沒其源,遂淤。」這說明古時溫地有泉,明代時已涸。溫國立國者己平就以國為氏稱溫平,是為溫氏的始祖。溫氏歷史上最顯赫的唐初宰相溫彥博家族墓誌上是這樣記載這一溫氏起源史的:有平者,佐夏滅窮,受封於溫,因以命氏。 夏代溫國的疆域就在現在河南省溫縣一帶,溫國的都城史稱溫城,古溫國遺址位於溫縣縣城西南13公里處的招賢鄉上苑村,面積為3萬平方米,文化層深約3米,發掘出土有石器、陶器、骨器等遺物,屬二里頭文化的遺物。這裡便是溫姓的祖根地,是河南省人民政府文物保護單位。 溫縣歷來是天下溫氏尋根謁祖的聖地。 [2]

參考來源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