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俊鋒
溫俊峰(1929.04.20- )。航空發動機設計專家。原籍山東省冠縣,出生於內蒙古五原縣。1956年畢業於北京航空學院研究生班。後在蘇聯莫斯科航空學院進修兩年。曾任航空工業部貴州航空發動機研究所總設計師。現任煙臺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
溫俊鋒 | |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出生 |
1929年4月20日 內蒙古五原縣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科研工作者 |
在我國設計研製航空發動機中做出了重大貢獻。主持解決了發動機高空台「放炮」、性能、重量和壽命等一系列重大技術問題。1985年和1990年分別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獲部級科技進步獎一、二、三等獎各一次[1]。
目錄
人物簡介
溫俊峰,男,漢族,1929年4月20日出生於內蒙古五原縣,原籍山東省冠縣,中國共產黨黨員,航空發動機設計專家[3],中國工程院院士,煙臺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
1950年,溫俊峰考入清華大學航空系;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畢業於北京航空學院研究生班航空發動機設計專業並留校任教;1962年,在蘇聯莫斯科航空學院進修兩年,回國後在北京航空學院發動機系任講師兼強度試驗室主任;1967年-1987年,在航空工業部貴州航空發動機研究所工作,歷任設計員、設計組長、設計科長、副總設計師、總設計師;1987年,任煙臺大學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溫俊峰長期從事航空發動機的設計研製工作。
人物經歷
1929年4月20日,溫俊峰出生於內蒙古五原縣,原籍山東省冠縣。
1950年-1952年,在清華大學航空系學習。
1952年-1953年,在北京航空學院發動機設計專業學習,畢業後獲得學士學位。
1953年-1956年,在北京航空學院研究生班學習,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獲得碩士學位。
1956年-1960年,在北京航空學院任助教兼構造研究室主任。
1960年-1962年,在蘇聯莫斯科航空學院進修學習。
1962年-1967年,在北京航空學院任講師兼強度實驗室主任。
1967年-1987年,任貴州011基地第二設計所設計員、設計科長、總設計師,貴州航空發動機公司科技委副主任、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1987年,任煙臺大學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
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在北京航空學院任教期間,溫俊峰籌建了中國第一個發動機薄殼強度課題研究組及其試驗設備,研究了薄殼理論對航空發動機結構強度設計的應用,在航空工業部貴州011基地第二設計所和航空發動機公司工作期間,主持設計研製了渦噴7、渦噴13系列多種型別的發動機,這兩個系列發動機是配裝中國國內殲擊機主戰機種的動力裝置,他還進一步提出了渦噴13F、渦噴13B發動機的設計方案,並進行了大量試驗研究。
1962年,中國開始仿製蘇聯的渦噴7原型發動機,由於原型機設計先天不足,外場使用故障很多,導致事故頻發,溫俊峰和大家深入部隊調查研究,摸清原因,加以改進,溫俊峰和黎陽公司廣大研製人員對渦噴7改進制訂了25項措施,經過9年努力,八大故障均被排除。
1972年10月,發動機廠開始測繪蘇制37Φ2C發動機,並試製壽命不小於100小時的渦噴7乙發動機,溫俊峰任領導小組副組長,負責整個測繪的技術領導和組織工作。在渦噴13在高空模擬台試驗時出現了"放炮"現象時,溫俊峰和同志們通過高空飛行台和地面試車台,對渦噴13和樣機進行了大量的對比試驗,發現由於高空模擬台發動機進氣口前方兩個直角轉彎的進氣條件,造成樣機同樣出現"放炮"現象,而飛機在外場飛行中是不可能出現這種由畸變流場引起的壓氣機漂移性喘振的,即不會"放炮",從而證明在"特殊"進氣條件下引起的"放炮"現象並非渦噴13設計試製質量問題。
學術專著
截至2013年5月,溫俊峰完成有《三層圓柱殼超出彈性極限之穩定性》《噴氣發動機殼體零件強度計算》《衝壓發動機構造》等專著。
科研獲獎
據2020年6月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溫俊峰於1985年和1990年分別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獲部級科技進步獎一、二、三等獎各一次。
1990年-- XX型號發動機--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1985年-- XX型號超音速殲擊機--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1984年-- XX型號新機研製首飛成功-- 航空工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2年-- XX延壽技術方案並研製成功-- 省部級科學技術二等獎
1974年-- XX發動機加力調節片-- 省部級科學技術三等獎
溫俊鋒 | |
---|---|
省人事廳領導春節前到煙臺看望溫俊峰院士 |
榮譽表彰
1991年, 優秀教師(煙臺大學授予)
1991年, 山東省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
1993年, 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1999年, 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4]
1997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社會任職
溫俊峰擔任中國航空學會資深會員,貴州省航空學會常務理事。
個人生活
童年生活
溫俊峰的父親不幸早逝,家庭破產,多病纏身的母親帶着溫俊峰及兄妹六人艱難度日,後來,溫俊峰去了五原縣城的二姐家,因二姐的公公是父親早年的朋友,在他們的幫助下上完小學,畢業後,又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初中,因無力交納學費,只讀了兩個月,便靠老師的幫助轉入享受公費的師範學校,畢業後又靠在郵局當力夫的大哥資助,考入國立綏遠中學讀高中,後來大哥失業了,他交不起伙食費,整整餓了兩天肚子,由於老師的幫助才未輟學,溫俊峰背着老師贈送的一袋麵粉赴京趕考,用麵粉換窩頭吃,勉強維持了一個多月的生計。溫俊峰考入清華大學航空系後,享受甲等助學金,吃的是最次的丁種伙食。回憶起當年的苦難經歷,溫俊峰說:"是老師幫助我維持學業和生計,是老師的那一袋麵粉使我圓了大學夢。"
節儉生活
溫俊峰的日常生活十分節儉,90平方米的居室內擺放着40年前的老家具,朱紅色的油漆已經斑駁,老兩口穿的也是多年前的舊衣服,滿是縫補過的細細的針腳,來煙臺大學工作後,學校準備為他蓋一座院士樓,溫俊峰執意推辭,"如果我住進院士樓,在生活方面做一個特殊的人,我會感到不自在,會很壓抑的。"
人物評價
溫俊峰在中國設計研製航空發動機中做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工程院評)
溫俊峰工作上實事求是,勤勤懇懇;生活上艱苦樸素,平易近人;教學中循循善誘,教書育人,是一位深受青年和學生崇敬的良師益友,他為中國航空發動機的發展、為裝備空軍和出口創匯做出了重大貢獻 。(煙臺市萊山區公共就業服務中心評)
溫俊峰院士一生都在奔波忙碌,為了祖國航空事業的發展,為了"中國心"的夢想,他傾盡全力卻不為名利,無怨無悔,甘於奉獻,耄耋之年依然工作在一線,他的"中國夢"為中國人所崇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評)
人物影響
50多年來,溫俊峰每年都在"七一"交納特殊黨費,在黨的90歲生日,溫俊峰鄭重交納了10萬元特殊黨費。樂於助人的他還出資6萬多元,資助兩名學生完成了大學學業;在抗擊非典期間,他捐贈5000元;在汶川地震期間,他捐出8000元。
參考來源
- ↑ 溫俊峰 ,中國工程院
- ↑ 溫俊峰 ,中國工程院
- ↑ 溫俊峰院士-煙臺大學機電汽車工程學院 ,煙臺大學, 2018-07-09
- ↑ 黎陽典型人物溫俊峰:從黎陽走出去的院士 ,中國航空新聞網, 201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