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渔礁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语言一发即逝,不留痕迹。当人类意识到需要把说出的话记下来时,就发明了文字[1]。在世界范围内,曾经独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们的汉字外,还有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玛雅文[2]。后来,这些古老文字的命运各不相同,或因某种历史原因而消亡,如玛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变革而遭废弃,如楔形文、圣书字,只汉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传承的脉络清晰可见,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良好载体。

目录

名词解释

海底不大的隆起部,作为渔场而利用的场所。在这样的隆起部附近,受地形影响而产生上升流和下降流等,使得海水循环活跃,因此这里营养盐类丰富。并由于水浅,日光也易于透过,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大量繁殖,使洄游鱼为索取食饵在这附近停留。利用鱼类喜欢汇集在海底隆起处的这种性质,人们造成了人造渔礁,从而来提高渔场的生产。为此,向海底投入岩石、木材,土袋子、废船,特别是近年来,制作了混凝土块状体向海底投入以造成人造渔礁。

鱼礁是适合鱼类群集栖息、生长繁殖的海底礁石或其他隆起物。其周围海流将海底的有机物和近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水中上层,促进各种饵料生物大量繁殖生长,为鱼类等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和索饵繁殖场所,使鱼类聚集而形成渔场。常选择适宜的海区,投放石块、树木、废车船、废轮胎和钢筋水泥预制块等,以形成人工礁,可诱集和增加定栖性、洄游性的底层和中上层鱼类资源,形成相对稳定的人工鱼礁渔场。

构造原理

对于鱼礁的作用原理尚未达成完全一致的看法。一种理论认为,鱼礁使水流向上运动,形成上升流,把营养丰富的海水带上来,吸引鱼群前来觅食;另一种理论为为,鱼礁能产生阴影,许多鱼类喜欢阴影,故愿意游过来;还有一种理论认为,鱼礁能给鱼儿提供躲避风浪和天敌的藏身之地。

类型

人工鱼礁渔是保护和增殖近海渔业资源的一项有效的技术措施。有以下类型:

按建礁功能

1.养殖型鱼礁:以养殖为目的,根据养殖对象的生活习性来设计和设置的鱼礁。

2.诱集型鱼礁:以提高渔获量为目的而设置的鱼礁

3.增殖型鱼礁:以增殖生物资源改善鱼类种群结构为主要目的而设置的鱼礁。一般投放于浅海水域,主要放养海参、鲍、扇贝、龙虾等品种,起到增殖作用。

4.游钓型鱼礁:为旅游者提供垂钓等休闲娱乐活动而设置的鱼礁。

5.保护型鱼礁:设置鱼礁的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有效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保全濒危珍稀物种。防止大型渔具作业,使拖网、围网和刺网等网渔具避开鱼礁区。鱼礁区成为禁渔区和鱼类避难所。

按造礁材料

1.水泥礁:水泥可制成各种不同形状的礁体。

2.船、车礁:利用废旧船舶和车辆作为人工鱼礁礁体,这种人工鱼礁可以使废品得到利用,且成本低。

3.轮胎礁:将废旧轮胎捆扎成塔形、方形等所需的形状,投放于预定海域作为人工鱼礁,实现废物利用。但捆扎的方法和用材要牢固经久耐腐蚀。

4.石料礁:以天然石块作为礁体,直接投放于海底堆叠成一定形状的鱼礁,如海参鱼礁。

5.塑料礁:以塑料构件为原材料制成的鱼礁。此类材料大多数应用于浮式鱼礁,因为浮式鱼礁要求礁体又轻又耐用。

6.钢材礁:钢质材料制成的框架式鱼礁。一般为大型、多投放在外海,水深40-100m左右,日本使用较多,用以诱集金枪鱼、鲣鱼等。

7.按礁体所处水层:底层鱼礁、中层和表层鱼礁。

8.按礁体结构:方形鱼礁、十字形鱼礁、三角形鱼礁、圆台型鱼礁、半圆形鱼礁、框架型鱼礁、梯形鱼礁、船型鱼礁、综合型鱼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