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松耕
深松耕用深松铲或凿形犁等松土农具疏松土壤而不翻转土层的一种深耕方法。深度可达20厘米以上。适于经长期耕翻后形成犁底层、耕层有粘土硬盘或白浆层或土层厚而耕层薄不宜深翻的土地。其作用:①打破犁底层、白浆层或粘土硬盘 ,加深耕层、熟化底土,利于作物根系深扎。②不翻土层,后茬作物能充分利用原耕层的养分,保持微生物区系,减轻对下层嫌气性微生物的抑制。③蓄雨贮墒,减少地面径流。④保留残茬,减轻风蚀、水蚀。深松耕方法:①全面深松耕 。②间隔深松耕,耕松一部分耕层,另一部分保持原有状态 ,造成行间、行内虚实并存结构。其深松部分通气良好、接纳雨水。未松的部分紧实能提墒。利于根系生长和增强作物抗逆性。[1]
目录
其他
除深松耕外,生产上也常采用浅松耕。主要方法是使用去掉犁壁的铧、浅耕灭茬机、圆盘耙、松土铲等疏松土壤,深度一般在14~15厘米以内,特点是能耗较少、作业速度快,但深度较浅,翻埋有机肥料或残茬不严实。
定义
深松耕(subsoiling)用深松铲或凿形犁等松土农具疏松土壤而不翻转土层的一种深耕方法。深度可达20厘米以上。适于经长期耕翻后形成犁底层、耕层有粘土硬盘或白浆层或土层厚而耕层薄不宜深翻的土地。其作用:①打破犁底层、白浆层或粘土硬盘 ,加深耕层、熟化底土,利于作物根系深扎。②不翻土层,后茬作物能充分利用原耕层的养分,保持微生物区系,减轻对下层嫌气性微生物的抑制。③蓄雨贮墒,减少地面径流。④保留残茬,减轻风蚀、水蚀。深松耕方法:①全面深松耕 。②间隔深松耕,耕松一部分耕层,另一部分保持原有状态 ,造成行间、行内虚实并存结构。其深松部分通气良好、接纳雨水。未松的部分紧实能提墒。利于根系生长和增强作物抗逆性。
方法
深松耕按操作方法又有全面深松耕和间隔深松耕之分。对耕层进行全面深松的,称全面深松耕。如20世纪50年代,苏联在半干旱地区休闲地用无壁犁全面深松土壤,深可达40~50厘米。只耕松一部分耕层,而另一部分耕层保持原有状态,称间隔深松耕。70年代中国东北地区在一条垄(行)内(宽60~70厘米)松耕其间的一部分(宽8~15厘米)耕层,造成行间和行内虚实并存的耕层构造。其优点是深松耕的部分通气良好,又能接纳雨水;未深松耕的部分比较紧实,可连续提墒。两种松紧不同的土壤环境分布于1行,可任根系伸展,增强作物的抗逆性。间隔深松还可分层进行,上层用鸭掌式深松铲,入土深达10厘米左右;下层用凿形铲或三角形深松铲(三面均有坡度),入土深达15~20厘米;这样总的耕作深度可达25~27厘米,以打破犁底层为限。分层深松时土壤阻力小,有利于提高作业质量。间隔深松耕可在播种前或与播种同时进行,也可结合第 1遍中耕时进行。雨季前结合中耕进行深松耕,还能取得较好的蓄水效果,促使作物根系发育,防止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