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1993年1月1日正式建立的深圳市龍崗區,位於深圳市東北部,東臨大亞灣大鵬灣,南接深圳經濟特區,西連寶安區,北靠惠州市、東莞市,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全區總面積940.9平方公里,總人口171.48萬人(2001年5月29日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其中本區戶籍人口20.08萬人,229281家庭戶,轄平湖布吉橫崗龍崗坪山坪地坑梓葵涌大鵬南澳10鎮。除平湖鎮是客家人與廣府人雜居的地區外,其餘9個鎮都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

目錄

大鵬所城:「鵬城」的叫法就源於此

大鵬所城位於龍崗區大鵬鎮鵬城村,雄踞於大鵬灣北岸。當記者一行走進大鵬所城的時候,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座充滿明清風格的古建築群——深圳又名「鵬城」,就是源於這座歷經600多年風雨的所城。

「所城」是明代最基層的軍事單位。當時在深圳建有兩個所城,一個是南頭的「東莞守御千戶所」,一個就是現在的大鵬所城,叫「大鵬守御千戶所」。

大鵬所城是深圳保存較好的一座古城,占地11萬平方米,東、西、南3個城門保存較好。城內主要街道有南門街、東門街、正街等,還保存有參將府、守備署、火藥局、左堂署、城隍廟等遺址和將軍第、司馬第、趙 公祠、侯王廟、天后宮等古建築。記者沿著青石板路穿行於古街窄巷之中,兩旁明清風格的民居錯落有致,或小門小窗小院,青瓦蓋頂,或大門大廳大堂,雕樑畫棟,向世人展示著當日這座軍事要塞的繁榮。

在明清兩代,這裡是嶺南重要的海防軍事要塞之一,在抗擊倭寇和英葡殖民主義者的統治中起過重要作用。這裡也是將軍輩出的地方。清代著名的廣東水師提督賴恩爵和福建水師提督劉起龍就曾經生活在這裡。他們的「將軍第」依然完好地保留在古城之內。

在導遊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了始建於道光二年的廣東水師提督賴恩爵的家——「振威將軍第」。道光十九年,賴將軍率領中國水師官兵在香港九龍附近海面擊退英國殖民者的入侵,取得了鴉片戰爭的首場勝利,這就是著名的「九龍海戰」。賴將軍的這座清代府第式建築群坐北朝南,三座三進三間結構,以恢弘的氣勢見證了賴家三代五將顯赫的戰功與聲名。

雖然大鵬所城對深圳的特殊意義不言而喻,但記者在採訪中卻發現,屈指可數的幾個遊人顯出古城目前的尷尬境遇。站在南門之上,原本守海鎮邊的軍事要塞卻連一絲海的影子也望不見,滿眼只是城門外不足幾米的地方建起的一棟棟民居。城內還住有數千外來居民,隨處可見的雜物、晾曬的衣褲讓古香古色之中多了種種不和諧。這不能不讓人為這座古城的現狀和將來擔憂。

據工作人員介紹,大鵬所城已經列入深圳市城市建設規劃,整體規劃是以古城城址為中心,南到大鵬灣海岸線的103.7公頃的範圍,包括城址以南的濱海區、以東的山體自然景觀協調區、以西的居住建築控制區和旅遊服務區。目前大鵬所城正向世界銀行申請2000萬元貸款進行保護開發,現在已經進入了專家評審階段。整套規劃方案大約需要投資3億左右,至少需要3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龍崗區自然環境優越,地形東北高、西南低,地勢屬低山丘陵濱海區,區內最高的山峰是位於大鵬半島的七娘山,海拔867米。氣候特點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2°C,月均最高氣溫36.6°C,最低氣溫1.4°C,年平均相對濕度80%,年平均降雨量1933毫米,年平均降雨140天,無霜期為335天,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氣候潤燥分明。

龍崗區依山傍海,海岸線長達133公里,沙灘、島嶼、礁石、海蝕崖、洞、橋、柱等海積海蝕地貌發育齊全,是廣東省乃至全國海岸風光最優美的地段,素有「深圳明珠」與「東方小夏威夷」之稱。

龍崗交通發達,區內有貫通東西走向的深惠公路、惠鹽高速公路、鹽壩高速公路等三條,區內村鎮公路網已經建成,村村通汽車。

龍崗地區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特別是清代以來,客家人為龍崗的經濟和文化開發,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明、清時期,是今深圳地區(含龍崗地區)歷史重大變化時期,也是區劃建制在變化中日趨明確時期。

中國歷史的車輪進入封建社會的後期——明代(1368—1644年)和清代(1644—1911年),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在經濟上隨着生產力的緩慢發展,漸漸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逐漸形成農副產品和其它商品的交易中心——農村圩鎮。在政治上封建王朝日益腐敗和衰落,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不斷加深,尤其是沿海地區,海盜、日本「倭寇」和西方殖民主義者「番夷」的侵擾日漸猖獗。十九世紀中葉以後,英國殖民主義者竟通過鴉片戰爭,割占和強租原屬新安縣的香港、九龍與新界大片土地。中國由強大的封建帝國,逐步衰落為半封建半殖民地,以至清王朝最後覆滅。而臨近大鵬灣的今龍崗地區,清初有大量粵東梅縣、興寧等地區客家人遷入,艱苦開拓,農村和圩鎮經濟迅速發展。與此同時,龍崗的沿海地區,今大鵬一帶卻成為重要的海防基地,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建立的「大鵬守御千戶所」城(今龍崗區大鵬鎮),就是重要的標誌。同時建立的還有「東莞守御千戶所」城(今南山區南頭城)。為鞏固封建統治,穩定人民生活和加強海防後備,明萬曆元年(1573年)分東莞縣的部分地區(主要為唐以前的寶安縣境),恢復縣的建制,以「革故鼎新」之義稱新安縣,縣治設在「東莞守御千戶所」城內,即今南山區南頭城。大鵬所城、東莞所城的建立,新安縣建制的恢復,可以說是明、清時期今深圳地區歷史上的大事,必然會牽動它的局部今龍崗地區的政治經濟發展和區劃建制的變動。

龍崗地區的區劃建制,至明、清時期逐漸有了比較明確的記載,至清代晚期,更有比較科學和明晰的地圖可以查考。總的說來,它仍然分別屬于歸善縣(今惠陽縣)和新安縣(後寶安縣)管轄,政出兩頭。因此,我們講明、清時期龍崗地區的歷史沿革,必須分歸善縣和新安縣兩個系統來闡述。[1]

歸善縣屬部分

據清康熙十四年(1657年)和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的《歸善縣誌》記載,明、清時期實行縣、鄉、都(社)、圖(里)制度。明代歸善縣有13都42里,縣南淡水河流域,包括今龍崗地區屬上下淮都,有4個圖,分別為一、三、四、五圖,主要村莊有何村、黃洞、丹竹洋、椽洞、沙澳等。而椽洞靠近今坪地,清後期屬龍崗約堡管轄。

清同治九年(1870年),龍崗才有明確的建制—龍崗約堡(歸善縣城南110里)。這是龍崗歷史沿革中最早的紀錄。當時歸善縣的鄉村分別屬縣丞、典史和巡檢司管理,其中龍崗約堡屬碧甲司巡檢(駐淡水)管理。龍崗約堡下轄8個村:荷坳、龍崗、坪山、坪地、椽洞、土湖、親睦、塘尾。值得注意的是,這時在經濟上已形成了龍崗圩和坪山圩,且兩圩之間「有大道往來」。由此可見,龍崗作為一片地方經濟的集散地,早在130年前已逐步形成。

新安縣屬部分

龍崗地區的另一部屬新安縣管轄。據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新安縣誌》稱,明末新安縣分3鄉7都57圖509村,其中歸城鄉七都轄深圳、莆隔(今布吉)、平湖、葵涌、大鵬一帶。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新安縣誌》載,新安縣的鄉村分別由縣丞、典史和巡檢司管理。其中葵涌、王母峒、大鵬、南澳和龍岐等屬縣丞管理,且已形成了王母峒圩和葵涌圩作為地方經濟中心;莆隔、草莆仔、南嶺仔(今南嶺村)和平湖等屬官富司巡檢(駐今福田區赤尾村)管理。

上述可見,在明、清時期,今深圳市龍崗區地域,分別屬于歸善縣和新安縣管轄。具體說來,今橫崗、龍崗、坪地、坪山和坑梓鎮範圍屬歸善縣,先歸上下淮都管理,後屬碧甲巡檢司(駐淡水)管理。今布吉、平湖、葵涌、大鵬、南澳鎮範圍屬新安縣,其中布吉、平湖先歸七都,後屬官富巡檢司(駐赤尾村)管理;葵涌、大鵬、南澳先歸七都,後屬縣丞管理。這個結論,不僅有清代的《歸善縣誌》和《新安縣誌》為證,而且有清代後期的地圖為依據。其一是同治五年(1866年)英國人科學繪製的新安縣地圖(藏於香港檔案館,由深圳博物館複印提供);其二是清末宣統元年(1908年)《廣東輿地全圖》的歸善縣圖(由惠陽市地方志編綦委員會辦公室複印提供)。兩份地圖相互對照,上述龍崗地區的區劃建制明確無誤。

值得指出的是,1997年由深圳市史志辦編纂的《深圳市十九鎮簡志》,在有關橫崗鎮、龍崗鎮和坪山鎮的歷史沿革中稱,「清初已有橫崗圍村,為新安縣丞屬地。」(第132頁)。「清朝初年,龍崗為新安縣縣吏典史轄地,光緒七年(1881年)方正式建制」。(第144頁)坪山(包括坑梓)「明朝屬新安縣」。(第167頁)而1997年由寶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的《寶安縣誌》也有類似的說法。這是作者未能認真核對《新安縣誌》和《歸善縣誌》中的材料,更沒有對照地圖,對同名的村落未加分析考證,而造成張冠李戴的筆誤,把原屬歸善縣的橫崗、龍崗、坪地等地劃入了新安縣。

經我們核對,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新安縣誌》所載的典史管的「龍岡村」,是與南頭村、後海村和向陽村等連在一起的,顯然是在今南山區的南頭、蛇口一帶,此「龍岡村」決非今龍崗區的龍崗鎮;另縣丞管的「橫岡圍」,與大鵬城內、大鵬城外、王母村和葵涌村等連在一起,可見應在今大鵬、王母、葵涌一帶,此「橫岡圍」亦決非今龍崗區的橫崗鎮。這是因地名重複,未經考證而引起的筆誤,應予更正。

龍崗地區在明、清時期分屬新安和歸善兩個縣的事實說明,深圳市的歷史不僅是新安縣(寶安縣)的延續,也是歸善縣(惠陽縣)的延續。而原新安縣是以廣府民係為主,歸善縣是以客家民係為主,其不同的廣府文化和客家文化的歷史背景,是構成深圳新文化的重要基礎,我們必須加以重視和研究。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深圳歷史的來龍去脈。

2000年至2002年,龍崗區轄10個鎮(龍崗、坑梓、坪山、橫崗、布吉、葵涌、大鵬、南澳、平湖、坪地),90個村委會、23個居委會。

2003年11月26日,龍崗區撤銷龍崗鎮改設兩個街道辦。龍崗、龍城兩個街道黨工委和辦事處將在2004年1月1日正式掛牌成立。擬設立的龍崗街道轄區總面積約64.12平方千米,管轄新生、盛平、南聯、南約、同樂、龍東、龍崗7個村委會和龍崗、平南2個社區,辦公地點擬在原龍崗鎮政府。擬設立的龍城街道轄區總面積約61.14平方千米,管轄原龍崗鎮愛聯、回龍埔、龍西、五聯4個村委會和盛平村的荔枝園村民小組,及龍崗鎮代管的紫薇、天健、愉園3個社區。

至2005年12月31日,龍崗區轄11個街道,龍崗、龍城、坑梓、坪山、橫崗、布吉、葵涌、大鵬、南澳、平湖、坪地。

2006年,布吉街道一分為三:布吉、坂田、南灣3個街道辦事處。原布吉街道總面積84.12平方千米,常住,半年以上人口10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1.83萬人,現下轄34個社區居委。4月29日,布吉、坂田、南灣3個街道正式掛牌成立。

2010年5月31日,國務院正式決定將深圳特區的版圖擴大至深圳市,龍崗區和寶安區,包括光明新區和坪山新區被劃入了深圳經濟特區的版圖。

2010年,龍崗區轄11個街道,龍崗、龍城、坑梓、坪山、橫崗、布吉、葵涌、大鵬、南澳、平湖、坪地、坂田、南灣。

街道包含的社區:

龍城街道:愛聯、龍西、五聯、回龍埔、紫薇、天健、愉園7個社區

龍崗街道:新生、龍崗、南約、同樂、龍東、南聯、盛平、龍崗墟、平南9個社區

平湖街道:平湖、良安田、新南、新木、山廈、鵝公嶺、平湖、白泥坑、輔城坳、上木古10個社區

布吉街道:布吉、長龍、龍嶺、沙灣、德興、南龍、龍珠、麗湖、國展、茂業、四季花城、中海怡翠、東方半島、布吉村、水徑、上李朗、下李朗、甘坑、坂田、崗頭、雪象、丹竹頭、南嶺、吉廈、沙塘布、樟樹布、廈村、三聯、鳳凰、羅崗30個社區

橫崗街道:松柏、華僑新村、保安、四聯、西坑、安良、六約、大康、黃閣坑、橫崗村、荷坳、華樂、銀荷13個社區

坪地街道:圩鎮、怡心、坪西、坪東、中心、六聯、年豐、四方埔8個社區

坪山街道 轄 坪山、金龜、馬巒、江嶺、坪環、六聯、碧嶺、湯坑、石井、田頭、田心、竹坑、沙坣、南布、沙湖15個社區

坑梓街道:坑梓、龍坑、秀新、龍田、金沙、沙田6個社區

葵涌街道:葵涌、葵涌村、三溪、高源、土洋、溪涌、壩光、官湖、葵豐9個社區

大鵬街道:大鵬、鵬城、嶺澳、水頭、布新、王母、下沙7個社區

南澳街道:南澳、南漁、東漁、東農、南農、水頭、新大、東涌、西涌9個社區

相關視頻

航拍深圳龍崗龍城廣場

參考文獻